突发闪崩!植华集团股价一天暴跌逾80%,发生了什么?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5-17 19:04:3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帅可聪 陈锋 北京报道
5月17日,港股市场强劲上扬,恒生指数高开高走收盘涨超3%,恒生科技指数大涨5.8%。与此同时,有一只个股上演了闪崩惨案,让一些投资者损失惨重。
当天早盘,植华集团(1842.HK)股价直线跳水,一度暴跌近85%。截至17日收盘,植华集团股价报0.365港元,跌幅仍高达82.5%,市值仅剩3.65亿港元。
17日午间,《华夏时报》记者致电植华集团位于香港的办公室,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股票大跌的原因,领导请假了,目前不在公司。
两个月涨幅一朝清零
公开资料显示,植华集团是一家背包、行李箱、工具包制造商和出口商,产品包括自有品牌产品及授权品牌产品。该公司总部位于香港,在广东省深圳市和江西省赣州市均拥有厂房。
上周五,即5月13日,由于公司有内幕消息将要进行公告,植华集团股票自当日9时起开始停牌。5月17日,公司在公布有关可换股债券认购补充协议后,宣布股票当日复牌。然而,复牌后股价瞬间跌落深渊。
17日早间,植华集团股价低开不到5%,盘初快速跳水。9时40分,即开盘仅10分钟,跌幅便扩大至70%。随后进一步小幅震荡下行,10时许,触及盘中最大跌幅84.93%。截至收盘,植华集团股价报0.365港元,跌幅仍高达82.5%,市值仅剩3.65亿港元,全天换手率高达41%。
在此番暴跌前,植华集团股价自2022年3月起一路上扬,3月1日至5月12日的大约两个月时间,区间累计涨幅超过了400%。此番暴跌后,植华集团股价近两个月涨幅一次性全部清零。
植华集团股价闪崩引发了外界对其卷入“杀猪盘”的质疑。“杀猪盘”原本是对交友婚恋类网络诈骗的一种俗称,在股市里主要指庄家蓄意以大资金拉抬股价,而后通过网络荐股等方式诱骗普通投资者接盘的骗局。
就股价暴跌有关问题,5月17日午间,《华夏时报》记者致电植华集团位于香港的办公室,但未能获得正面回应。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不清楚股票大跌的原因,领导请假了,目前不在公司。
可转债转股价格上调
值得关注的是,植华集团近期宣布发行可换股债券,并在股价闪崩前夕披露一则补充协议,上调了原本约定好的的债券转股价格。
北京某大型券商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可换股债券又称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在符合条件下可转换为债券发行公司股票的债券。因为补偿了可转换成股票的权利,所以可换股债券的票面利率通常低于普通公司债券。对投资人而言,可换股债券是“进可攻、退可守”,股价涨时可通过转股获取高额收益,股价下跌时则可选择到期拿固定收益。
5月12日晚,植华集团曾发布公告称,公司在当天交易时段后,与认购人签订了认购协议。据此,认购人同意认购而公司已同意发行本金总额为15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按年利率2.5%计息,所得款项将用于营运资金等方面,认购方为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个人投资者。
上述协议约定换股价为1.68港元(可予调整),与5月12日当天收盘价2.09港元相比,折价幅度约19.6%。若后续全部转换,植华集团将发行共计约893万股,相当于换股后公司总股本比例约0.89%。
公告显示,植华集团的董事认为,上述换股价公平合理,并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整体利益。
然而,上述协议签订后第二天就出了变故。5月13日,植华集团停牌。5月16日晚,植华集团公布可换股债券认购协议的补充协议,将换股价格上调至2.09港元,追平了认购协议签署当天的收盘价。
目前,尚无法得知有关转股价格上调的原因。一般而言,上调转股价格对认购人是不利的。植华集团公告显示,若按上调后的价格转股,认购人将获得股份约718万股,较此前价格对应的股份数量少了大约175万股。
从经营状况来看,4月底发布的财报显示,植华集团2021年营收约3.04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0.2%,但净利润仅有525.6万港元。该公司的经营近几年也受到疫情影响,旅游限制和学校停课措施打击了该公司的旅游背包和书包品类的销售,疫情对供应链的打击也导致该公司的生产成本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以来,植华集团董事会已有3名成员离职。其中包括执行董事、行政总裁Brian Worm在1月份离职,独立非执行董事邓天乐在4月份离职,独立非执行董事刘宁桦在5月6日离职。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