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券商一哥”净赚231亿增长五成,财富管理超给力,17只重仓股浮出水面

作者:王兆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29 20:05:03

摘要:3月28日晚间,中信证券(600030.SH)发布了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65.24亿元,同比增长40.71%;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55.01%。

“券商一哥”净赚231亿增长五成,财富管理超给力,17只重仓股浮出水面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3月28日晚间,中信证券(600030.SH)发布了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65.24亿元,同比增长40.71%;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55.01%。

其中,公司的其他业务、自营业务、经纪业务收入分别为185.82 亿元、183.86 亿元、182.89 亿元,成为营收贡献三大主要力量,占比平均为24%;大宗商品贸易收入高增是其他业务收入的主要拉动因素,同比增长近八成。

0fb3f2858b6b03ce912bafcdddda2ec.png

《华夏时报》记者跟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截至3月29日,中信证券重仓股为17只;最新买入13只,其中,电气风电848.65万股,中国移动544万股,天宸股份488万股,多氟多383万股,江航装备302.6万股。

555.JPG

同时,持有市值1亿以上的重仓股为新安股份、多氟多、超图软件、国光电气、博雅生物、江航装备、电气风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在年报利润表中,其他资产减值损失一项为26亿元,同比增长426%,主要原因是计提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其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达20.69亿元。

在专业分析人士看来,作为行业头部的中信证券年报业绩与业绩快报基本一致,符合预期。公司在完成配股融资后,资本实力增强,向国际一流大型综合投行再进一步。

333.JPG

投行业务优势明显

中信证券2021年业绩稳健发展,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其中,公司投行优势明显,证券承销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77.53 亿元,同比增长 19.50% 。

444.JPG

在境内股权融资方面,2021年公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194单,主承销金额3319.17亿元,同比增长5.84%,市场份额18.26%,排名市场第一。

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公司继续加大科创板、创业板等IPO客户覆盖力度,完成IPO项目68单,合计发行859.22亿元,市场份额15.83%,排名市场第一。公司完成再融资主承销项目126单,主承销金额2459.95亿元,市场份额19.29%,排名市场第一。

同时,完成86单现金类定向增发项目,合计承销金额1475.81亿元,市场份额20.43%,排名市场第一;债务融资业务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承销金额合计15640.54亿元,同比增长20.02%。承销金额占证券公司承销总金额的13.74%,排名同业第一;完成A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959.15亿元,排名行业第一。

此外,2021年公司积极开展北交所保荐承销业务,坚持优化做市持仓结构,加大对优质企业覆盖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工作,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作为新三板主办券商,持续督导的挂牌公司共12家,其中7家进入了创新层。2021年,公司作为保荐券商助力2家公司完成精选层公开发行并平移至北交所上市,公司为31家挂牌公司提供了做市服务,其中1家公司已成为北交所上市公司,23家公司进入了创新层。

中信证券表示,2022 年将进一步扩大境内外客户覆盖,增加项目储备 ;加强新兴行业、重要客户及创新产品研究,根据市场发展与客户需求 主动优化业务结构,获取重要客户关键交易,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影响力;紧密跟进政策变化,就注册制全面稳步推进、沪深伦通、AH股两地上市及境外公司回归 A 股上市、北交所 IPO 及再融资等业务持续进行布局;加强股权承销业务能力,严格项目质量管理,发挥公司平台优势,为客户提供综合投行服务。

财富管理收入占比提升

中信证券2021 年持续深化财富管理转型,实现经纪业务高质量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客户数量累计超过1200万户,托管客户资产规模合计11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29%。

其中, 200 万元以上资产财富客户数量 15.8 万户、资产规模 1.8 万亿元,分别较 2020 年末增长 25%、21%; 600 万元以上资产高净值客户数量 3.5 万户、资产规模 1.5 万亿元,分别较 2020 年末增长 29%、19% ;上述财富客户及高净值客户的数量及资产规模均较 2018 年末实现翻倍增长。

公募及私募基金保有规模超3800亿元、同比增长26%;财富管理收入在财富管理业务板块收入占比提升至30%;全年股基交易量38.4万亿,同比增长34%,市占率7.16%,同比增长0.29%。

财富管理已成为公司更加重要的收入来源。2021 年,公司财富管理收入在财富管理板块收入中的占比已提升至三成,而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等传统通道类收入仍保持市场占比增长。财富管理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进一步增强了财富管理在公司经营中的稳定器作用。此外,在资管管理方面,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 135.14 亿元,同比增长41.35% 。

2021年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合计16257.35亿元,包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分别为6604.85亿元、9652.50亿元,资管新规下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包括养老业务、公募大集合产品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份额约15.87%,排名行业第一。

截至报告期末,华夏基金本部管理资产规模16616.07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0383.75亿元;机构及国际业务资产管理规模6232.32亿元。

中信证券表示,2022 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将持续坚持“立足机构、做大零售” 的客户开发战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客户开发能力和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注重主动管理、长期限净值型、“固收+”及权益等多资产模式。着力推进投研团队专业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

同时,持续做大做强养老业务,夯实机构业务领先地位,围绕客户需求创新业务模式,持续大力发展定制 FOF 等业务,进一步做大零售客群,注重互联网渠道客户引流。注重协同及境外业务布局,做好资管子公司设立筹备工作,持续推进资产管理业务数字化建设,确保资管新一代业务平台按计划完成。

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在3月29日网上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进一步表示,未来的资管子公司将与华夏基金各有侧重,资管子公司在机构业务上更有优势,而华夏基金以个人客户为主,着力发展零售业务。

华金证券分析师崔晓雁表示,公司年报业绩与业绩快报基本一致,符合预期。公司1月完成配股募资223.96亿元,资本实力增强、扩表能力提升,巩固国内龙头地位的同时,向国际一流大型综合投行再进一步。基于2021年业绩,小幅上调2022-2024年盈利预测。

自营持续贡献业绩

2021 年沪深 300 指数下跌 5.20%,中证 500 指数上涨 15.58%。两市 2021 年日均成交额过万亿,同比增长超两成,市场结构分化加剧,板块轮动较快,高景气高增长主题方向相对强势,新能源产业涨幅领跑全年。

中信证券2021年证券投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83.86 亿元,同比增长 37.14% 。

中信证券指出,公司股票自营业务坚持聚焦上市公司基本面,加大了对新兴科技行业的投资力度,同时注重整合公司资源优势,以产业链研究为切入点,加强跨行业比较研究,整体保持了稳健的业绩。在量化分析和多元策略的探索和实践上稳步推进,增强了对市场风格与行业轮动的适应和调整能力。

《华夏时报》记者跟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截至3月29日,中信证券重仓股为17只。持有市值1亿以上的重仓股为新安股份、多氟多、超图软件、国光电气、博雅生物、江航装备、电气风电。

222.JPG

新安股份3月22日发布年度业绩报告称,2021年营业收入189.77亿元,同比增加51.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6.54亿元,同比增加354.56%;基本每股收益盈利3.25元,同比增加335.6%。

多氟多3月21日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总收入77.99亿元,同比增85.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2490.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36亿元,同比增长860.32%。

中信证券表示,2022年公司在股票自营业务方面,将继续优化投研体系,深化以产业链研究为切入点的前瞻性研究,继续探索开发多策略投资系统,提升资本运用能力。

大宗商品业务方面,公司将继续拓宽客户市场覆盖程度,丰富客群层次,优化客户结构,提高产业客户占比,继续加强实体产业客户 的服务力度。同时,不断丰富产品设计,覆盖全球主流商品品种,提供多样化的衍生工具,为境内外客户提供风险对冲的工具和风险 转移的渠道,使大宗商品成为公司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链条中的重 要一环,切实贯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理念。

在平安证券分析师王维逸看来,在行业马太效应强化背景下,公司多项业务领先优势持续扩大,综合服务能力和专业能力提高竞争壁垒,优先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

王维逸表示,今年以来市场波动较大,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收入结构更为均衡,虽然受到行情波动影响,但预计业绩稳定性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上调公司2022年、2023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42亿元、269亿元、300亿元(原预测为2022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229亿元、251亿元,新增2024年预测),同比增长5%、11%、11%。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