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开幕式上的“失误” 令无数人瞬间破防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19 15:44:5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3月13日,2022北京冬残奥赛事已尽,但余温尚在!其中,有太多令人破防的画面,记者印象最深的却是开幕式上,那火炬被点燃的瞬间。
3月4日晚,点燃主火炬无疑是开幕式上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在万众瞩目下,盲人火炬手李端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摸索着将火炬棒嵌入主火炬台。或许连他自己也想不到,他将迎来自己人生中最漫长,或许也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分钟。
记者清晰地记得,李端在火炬台上摸索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一次不行,两次不行......时间就这样过去,突然,观众席上一声“加油”划破黑夜,紧接着,全场响起如雷掌声和“加油”声,终于,用时近一分钟,李端成功点燃主火炬,那幅画面瞬间让人破防。
“成功了!”李端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当时奋力挥舞着左拳,但右手依旧不敢离开火炬。直到当他听到现场雷鸣般的掌声,才将紧握火炬的右手松开,高举双臂欢呼。
虽然看不到光,但李端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这个夜晚,为众人点亮了夜空。
开幕式上的“失误”
开幕前十天左右,43岁的李端收到了北京冬奥组委的邀请,让他来参加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有特殊任务”,但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具体角色。
得知是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点燃主火炬的时候,李端内心激动又忐忑,因为,这看似简单的点火仪式,对于盲人运动员来说,其实并不容易。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在历届残奥会和冬残奥会中,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
为此,就这一动作,李端在开幕式前已经过连续五天。
开幕式终于揭开帷幕,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李端来到了火炬台,随着台阶的抬升,李端和志愿者达到了距离地面5米左右的高度,他摸索着试图将火炬插入到插口中,可是由于看不见,李端只能是全程摸索着做这个动作,终于找到了火炬的卡槽,但几次尝试想要将火炬嵌入主火炬台,都因为火炬的角度不对而未能完成。
随后,他试着旋转火炬,双手一起往下按,但依旧没有成功。那几秒,他感觉整个世界都在等待他、陪伴他、鼓励他。
即便如此,李端心里还是有点着急,这时候,他听到从自己左边的观众席上传来一声响亮的“加油”声,这一声高喊就像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紧接着,加油声从四面八方传来,随之而来的,还有雷声般的掌声。
“加油!加油!”在全场观众的助威声中,李端又经过了几次尝试,终于把火炬稳稳嵌入主火炬台内。将火炬插入主火炬台后,李端后退几步,“注视”着主火炬台缓缓升到“鸟巢”上空,在绚烂的礼花中熠熠生辉。
虽然看不见火炬,也看不见礼花,但他能感受到火炬的温暖,更能感受到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暖意。点火仪式结束后,李端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刚从主火炬台走下来,这位曾经入选国家青年男篮的东北硬汉,声音依旧有些颤抖。
而当李端成功将火炬插到了大雪花中,成功点燃火炬台的这一刻,现场的很多观众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太不容易了!
“这最后一棒火炬,不仅仅只代表我自己,是代表所有的残疾人运动员。把最后一棒火炬插好、点燃,让更多的人看见中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向上的这种精神!”在闭幕式结束后,李端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大家以为摸索的这个环节是导演设计好的,其实没有一点表演的成分在里面。
挑战,突破,创新,拼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够顺利地完成圣火点燃仪式,不仅是所有开幕式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更是李端克服自己的极限,以完全不擅长的方式完成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又将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会乃至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一大突破一段新的历史。
缩短目标和梦想的距离
据记者了解,这位身高190cm的东北汉,1978年出生于辽宁,从小喜欢打篮球,曾是一名灌篮高手,两次入选国家青年队,获得过全国青年男篮的扣篮冠军,王治郅、陈可都是他那时的队友。
18岁那年,就在CBA1996-1997赛季即将开始时,李端为了打扫卫生而移动了一个灭火器,灭火器底部突然爆炸,上端部分飞起来直接击中了他的脑门。昏迷多天后,李端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光明和右手食指第一节。
不能打篮球了,他就开始学盲文和盲人按摩。他只用十几天时间就掌握了盲文基础知识,创造了盲校成立以来的最快学习纪录;曾经的队友变成了他的按摩对象。李端想,能为他们缓解病痛、让他们精神抖擞地回到赛场上,那也是好的。后来,中国残联和各级残联在寻找残疾人运动员时,李端再次重启了运动生涯。考虑到他弹跳力好、腿长的特点,教练把跳远定为李端的主项。
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发光。1998年5月,李端入选辽宁残疾人运动队,同年7月,入选国家残疾人集训队并参加了首届世界盲人运动会。1999年1月,李端参加了在泰国举行的第七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并且获得一枚金牌、三枚银牌的成绩,他首次凭借自己的力量让五星红旗在异国他乡升起。
此后,李端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
从2000年到2012年,李端参加了4届残奥会,共夺得4块金牌。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尤其难忘,他刷新了西班牙运动员保持10年之久的男子三级跳远世界纪录,在鸟巢升起了国旗,奏响了国歌,“当时和9万名观众高唱国歌,我真的特别自豪。”
“练跳远必须要跑得直,而且步点要准,步子大了,踩过起跳区就犯规了,步子小又没进起跳区,歪了还跳不进沙坑。”李端觉得,这种感觉和插上主火炬的那个瞬间很像,要准确,要胆大心细。排练时,李端听到周遭是非常“安静”的,那种静谧让他想起赛场上起跳前的寂静。
这一次,他又带着骄傲与荣誉握紧了手中的火炬。
即使再没有像普通人一样的身躯和条件,但李端仍对生活抱着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什么才是永不言弃,什么才是突破和生命的真谛。
在他看来,只要心里有梦想、有目标,就要去努力,去朝着目标迈出第一步。当你迈出第一步了,你就会探索着迈出第二步......这样,就会离目标和梦想越来越近了。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王晓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