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金融委会议提稳定新增贷款和货币政策主动性 降息可能性增大

作者:刘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16 22:12:40

摘要:“会议总体上聚焦两个内容或目标,即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所以从会议关注的要点来看,包括房地产企业、中概股、平台经济等,其实都是为了确保此类领域朝着此类发展目标推进。” 严跃进补充道。

金融委会议提稳定新增贷款和货币政策主动性 降息可能性增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金融委会议的召开给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

针对当前市场最为关心的几大热点问题,会议均做出明确表态,涉及宏观经济运行、货币政策发力、房地产企业风险应对、中概股、香港金融市场稳定、平台经济等方面。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预计3月中下旬将会有各类新的政策出台,是值得期待的。“既是为了落实‘两会’精神内容,也是为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会议总体上聚焦两个内容或目标,即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所以从会议关注的要点来看,包括房地产企业、中概股、平台经济等,其实都是为了确保此类领域朝着此类发展目标推进。”严跃进补充道。

降息概率上升

在会议研究的相关问题中,对于宏观经济运行,提出一定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其中,对于“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的表述,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一季度我国经济恢复情况对今年全年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普遍关注的经济能够触底回升。

“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GDP增长5.5%左右的目标,进一步要求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连续性,增强有效性。面对复杂的形势和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目标,金融做好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和支持十分重要。”温彬认为。

对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温彬分析称,由于今年前两个月信贷投放力度较大,加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即将实质收紧等影响,未来新增贷款增长强调了要“保持适度”。与此同时,有效需求不足、成本上涨等问题依然给中小微企业带来一定冲击,这些市场主体的复苏基础尚不够牢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不小,内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这需要货币政策继续“主动应对”。

在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但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300亿元,中长期贷款尤其疲弱。

其中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出现了历史仅见的负增长,2月减少459亿元,同比少增4572亿元,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近6000亿元,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银行的风险偏好过低。

“这种情况下,降息的必要性有所上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通过下调政策利率,一方面可以刺激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扩大金融机构的息差空间,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向实体让利,最终达到自主宽信用的目的。

王静文预计,此次金融委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后续降息的概率会进一步上升。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则认为,金稳委会议的核心还是稳增长,明确要求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在具体举措上对货币政策提出要求,尤其是关注新增贷款。

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

此外,关于平台经济治理,会议提出,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针完善既定方案,坚持稳中求进,通过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大型平台公司首当其冲。

2021年年底,发改委牵头9部门出台了《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聚焦平台经济领域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明确规则,划清底线,加强监管,着重完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这一文件已经为平台经济设置好了红绿灯。

王静文认为,此次会议提出“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有利于稳定相关企业的信心和预期,“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则有助于发挥平台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进步、便利人民的生活、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积极作用。整体来说,对平台企业构成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强调,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

杨畅表示,此提法是统筹政策发布行为,目的或许也在于尽可能发挥政策对稳增长的正面作用,防止出现相互抵冲的现象。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