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对于中概股,美国还藏着一招“黑手”,对华鹰派议员力推遏制法案,参议院已通过

作者:麻晓超 陈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12 21:49:34

摘要:3年的期限也有可能被缩短为2年。《华夏时报》记者查询美国国会官网资料发现,相关立法草案已于去年6月获参议院全票通过,目前已进入众议院。

对于中概股,美国还藏着一招“黑手”,对华鹰派议员力推遏制法案,参议院已通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麻晓超 陈锋 北京报道

对于中概股,美国方面还藏着一招“黑手”。当地时间3月11日,美国一家媒体在报道中提到了此事。

早前一日,披露年报较早的5只中概股,被美国证监会认定为有退市风险。相关认定程序的流程类似A股市场的ST标记。

随着年报集中披露期的到来,遭遇相同的命运的中概股预计会越来越多。在当前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框架下,它们若连续3年被美国证监会“ST”,会在2024年披露年报后被通知退市。

但3年的期限也有可能被缩短为2年。《华夏时报》记者查询美国国会官网资料发现,相关立法草案已于去年6月获参议院全票通过,目前已进入众议院。

(下图为美国众议院官网记录)

111.JPG

参议院全票通过

这份旨在缩短中概股退市时间的草案,名为《外国公司加速问责法草案》(Accelerating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与已经生效的《外国公司问责法》名字相似。

前者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参议员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等人推动起草。从公开发言上看,肯尼迪是典型的对华鹰派,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对华强硬言论以捞取政治资本。

2021年6月22日,《外国公司加速问责法草案》在美国参议院获得通过。当日,肯尼迪在其官方页面上通报了这一消息。

“看到参议院投票通过,我很高兴,草案将给予美国证监会权力,更快地将中国公司从美国交易所摘牌。”肯尼迪在上述通报中这样说道。

通报还援引了美国证券业协会CEO克里斯-拉克维勒(Chris Lacovella)的话称,参议院是全票通过了草案:“美国证券业协会为参议院全票通过该草案表示祝贺……”

美国国泰金控首席经济学家、大中华区首席代表杨崇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按照美国的立法程序,参议院通过后,若众议院也通过,总统拜登签署同意后就会生效成为法律。

《华夏时报》记者查询众议院官网发现,记录显示,去年12月14日,草案被美国加州众议员布拉德-舍曼(Brad Sherman)推荐到了众议院。

目前,官网上尚未有众议院针对该草案举行投票的相关日程安排。

但不难想象,这份参议院全票通过的草案,可能会成为美国对华强硬势力藏着的一招“黑手”。未来,若中美有关部门针对中概股审计问题的谈判进展不顺,草案存在加速通过以形成施压效果的可能。

斡旋空间

当前,中美有关部门就中概股问题的谈判仍在继续。

3月11日凌晨,中国证监会在公告中透露,近一段时间,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持续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开展沟通对话,并取得积极进展。“相信双方通过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尽快作出符合两国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的合作安排。”

双方争议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审查中概股在中国境内的审计机构。《外国公司问责法》诞生于中美分歧加剧的特朗普时期,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实务层面,美国监管部门一直声称,因为中国监管部门的立场,中概股公司的审计机构无法被PCAOB“彻底审查或调查”。

而在中国业内人士看来,所谓的“彻底审查或调查”,是PCAOB想直接查看中国境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底稿等资料。

但这可能有违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杨崇艺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道,比如,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原始凭证不能离开公司,审计底稿不能离开国家。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指出,中国相关法规明确,跨境证券监管事宜应通过中国证监会进行,现场检查应以中国监管机构为主进行,或者依赖中国监管机构的检查结果。

从官方公告上看,中方在谈判中提出的方案是联合检查。2020年5月,中国证监会曾称,中方一直高度重视中美资本市场审计监管合作,2017年协助PCAOB对一家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了试点检查,2019年以来又多次向PCAOB提出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联合检查的具体方案建议,“期待得到美国监管机构的积极回应,并呼吁双方通过平等友好协商,按照跨境审计监管合作的国际惯例,加快推动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检查”。

在杨崇艺看来,双方可能都有让步的机会。他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如果发生退市,损失最大的其实是华尔街,是美国的投资人,对中概股公司的影响反而较少,因此包括华尔街在内的一些美国国内势力本身也是有动力促成双方让步的。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