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专家分析或为应对各种风险冲击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05 21:32:25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了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并对重大宏观政策做出安排部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此前,在3月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据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介绍,从2017年到2021年,五年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25万亿元,其中,过去两年压减达11.5万亿元。五年时间内处置不良资产约12万亿元,最近两年处置6万多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状况趋于改善,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
从银保监会释放的信号看,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平稳调整房地产金融、审慎监管金融创新仍是金融监管机构关注重点。
加上今日报告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主要体现出托底救助安排,进一步夯实金融稳定基础。“可以看到,2021年为防止部分地方大型国企违约风险扩散,各地设立的‘信用保障基金’发挥了关键作用。”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要从这几个层面分析:一个是建体系,需要多部门协同齐头并进,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整套体系,能够对风险进行事前事中事后防控。其次是减持市场和法治大原则。要尊重市场规律,利用法律手段去化解金融风险。最后,是建立保障基金。通过保障基金对金融风险进行兜底,构筑风险防范的最后防线。
而在“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方向上,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对《华夏时报》记者举例分析,与之相类似的有“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由欧元区成员国在欧盟财政经济部长理事会框架下创立,通过向欧元区成员国提供资金援助来维持欧洲的金融稳定。
“其中可以参考的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干预债务的一级二级市场,在欧洲中央银行判断下,认为存在特殊的金融市场环境,并且会对金融稳定构成风险时,对市场进行干预;第二,基于预防性计划开展行动;第三,向政府提供贷款,为金融机构的资本重组提供资金。”杨畅表示。
在“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意义上,杨畅认为,此举有利于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化解风险隐患,同时,提升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就风险而言,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今年的风险挑战预计将明显增多。
温彬分析称,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为全球经济走势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路径逐渐清晰,预计在3月结束购债后将启动加息,年内也会开始缩表。从历史经验上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通常会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对新兴经济体形成冲击。
“我国将坚持‘以我为主’,同时也有必要兼顾内外,持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应对好各种风险冲击。”温彬表示。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