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迎来双扩容,3月1日起试点扩大至全国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2-22 21:26:3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在重庆、浙江两地试点了半年多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迎来参与主体和试点范围的双扩容。
2月21日,银保监会印发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自2022年3月1日起,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在原有的6家试点公司基础上,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对于扩大试点范围的目的,银保监会表示,可以使更多消费者接触到具有较强养老功能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进一步引导和培育养老金融消费观念;有利于推动试点保险公司深入探索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经验,促进和规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
试点范围扩至全国 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与试点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是指以养老保障为目的、领取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产品设计分为积累期和领取期两个阶段,领取期不得短于10年。产品采取账户式管理,账户价值计算和费用收取公开透明。主要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需求,并允许相关企事业单位为其提供交费支持,暂无税收优惠。
不同于现行商业养老保险存在领取期短、积累期退保相对自由的问题,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通过在领取年龄、积累期、领取期年限以及退保规则等方面作出限制性要求,强化养老保险产品的长期属性,服务有养老需求的专属群体。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以其灵活的交费方式和差异化的费用标准区别于现行商业养老保险。这一特点将有助于解决新业态从业人员面对的养老保障难题,尤其是未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去年5月,银保监会曾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决定自2021年6月1日起,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参与试点的6家公司分别为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保险。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以来,总体运行平稳,社会反响良好,截至2022年1月底,6家试点公司累计承保保单近5万件,累计保费4亿元,其中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投保近1万人。
从6家试点寿险公司首年收益情况来看,稳健型账户2021年年化结算利率在4%-6%之间,进取型账户结算利率在5%-6.1%之间。总体来说,产品去年的实际收益均高于最低保证利率。
银保监会表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等特点已逐渐为消费者所理解和接受,保险公司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在服务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基于此,银保监会决定自2022年3月1日起,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同时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据本报记者梳理,目前,我国共有 10家养老保险公司,但因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尚处在筹建期,则管理养老保障产品的养老公司共9家,分别是平安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中国人寿养老、泰康养老、人保养老、大家养老、新华养老、恒安标准养老。也就是说,自2022年3月1日起,共有15家保险公司可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业务。
银保监会强调,各试点公司应当秉持长期经营理念,合理制定业务发展规划,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在坚决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持续创新产品,增强养老保障功能。要服务民生大局,积极探索满足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多样化需求。
同时,各银保监局也要加强与当地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做好政策解读,营造试点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持续加强监管,坚决查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有望带动保费规模增长 丰富产品供给
实际上,专属养老保险试点公司范围扩容早有踪迹可寻。去年12月24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便透露,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保险公司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为满足差异化养老需求,该文件还强调,支持养老保险机构在遵循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围绕强化长期养老功能,体现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创新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的产品形态和经营模式,推动发展真正具有长期养老规划和管理功能的养老金融工具。
同时,为了强化商业养老险公司“养老”属性,文件给养老保险机构经营业务划定“红线”,提出原则上不得经营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包括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和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等。除了保险资管业务外,监管还要求养老保险机构应持续压降清理现有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
由此不难看出,此次《通知》允许养老险公司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既与去年年末的整改措施相呼应,也为养老险公司下一步产品创新发展提供了条件。
西部证券分析师罗钻辉认为,试点范围及参与主体双扩容,有望带动保费规模增长。试点范围由两城扩展至全国:2020年重庆、浙江两地常驻人口为9677万人,粗略估计产品渗透率约为0.05%,在不考虑政策推动等因素的情况下,据试点情况测算推广至全国后产品保费规模约为57亿元;参与主体扩展至10家养老保险公司,有望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
不过,罗钻辉指出,产品大规模放量尚待进一步政策支持。资管新规落地后,专属养老保险产品的保底收益特征优势更为突出,但目前第三支柱尚处于账户铺设阶段,不涉及税优政策,吸引力有限;产品多为基础型,面向下沉市场,预计新业务价值率较低,在推广的第一阶段保费规模及价值贡献相对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新增试点机构共10家,其中6家与当前6家试点机构共处同一集团,均为头部险企。开源证券分析师高超表示:“其或可通过集团内部协同率先获取经营经验,并利用其养老保险公司的团体业务优势快速展业。头部险企可通过经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积累相应运营经验,并在未来第三支柱中商业养老保险、养老保障管理等业务中进一步发挥其市场及专业优势,获取更大市场份额。”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