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三个月内两次增资扩股 中路保险在下什么棋?

作者:吴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1-05 15:01:55

摘要:1月4日,中路保险召开发布会,宣布面向全球征集战略合作伙伴,采用公开招募的方式邀请战略投资者,参与第二轮增资扩股,计划募集资本规模15亿元左右。

​三个月内两次增资扩股 中路保险在下什么棋?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距离首轮增资扩股获批仅一个多月,中路保险即开启了第二轮增资扩股。

1月4日,中路保险召开发布会,宣布面向全球征集战略合作伙伴,采用公开招募的方式邀请战略投资者,参与第二轮增资扩股,计划募集资本规模15亿元左右。

此前,2021年11月5日,中路保险首轮增资获批,共增资5.38亿元,引入了青岛地铁金控公司、青岛金胶州资产经营公司2家新股东。

中路保险董事长杨敏在发布会上表示:“要实现规模效益双双快速增长、打造专而美的特色保险公司、进入行业中小公司发展前列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经市政府研究同意,按照‘两步走’的计划,中路保险现在开始启动第二轮增资工作。”

三个月内开启两次增资扩股

成立于2015年的中路保险,是第一家总部设立于青岛市的全国性法人保险机构,主营产品包括车险、家财险、企财险、工程险、责任险等,由国有资本发起设立,首期注册资本金10亿元。

去年10月18日,中路保险启动首轮增资,在青岛市国有企业范围内,采取非公开协议的方式,以1.225元/股的价格,面向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国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青岛地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青岛金胶州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增资募集资金总额5.38亿元,增加股数4.4亿股,注册资本净增4.39亿元。

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路保险增资一事就获得监管放行。11月12日,青岛银保监局发布行政许可信息,中路保险获批增资4.39亿元,注册资本金由10亿元增至14.39亿元,落款时间为11月5日。

目前,中路保险共有10家股东,第一大股东为青岛国信发展,持股比例为20%;第二大股东青岛国信金控持股比例15%。交运集团、青岛地铁、青岛啤酒、青岛金胶州、青岛机场等企业分别持股12.5038%、11.3413%、10.4198%、8.506%、6.9466%。

值得一提的是,在首轮增资获批后,中路保险就在官网预告了即将进行第二轮增资,其表示,下一步,按照“两步走”的改革方案,公司将继续研究推进“第二步”面向社会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相关工作。

作为财产险公司的“后来者”,自2015年4月正式开业以来,中路保险经营取得长足进步。6年多来,业务规模增长9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114%;投资收益增长1.42倍,年均投资收益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但另一方面,行业头部公司马太效应加剧,与全国财险公司平均实际资本83亿元相比,中路保险的资本实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入围大型项目招投标资格受到限制,信用保证保险、特殊风险保障等扩展类业务仍不具备承保资格。

此次增资扩股,对于征集对象,中路保险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为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丰富保险业务资源,愿意长期持有公司股份,能够为未来发展带来战略协同、业务协同或科技协同效应,有效促进中路保险提升发展质量和整体价值,能与中路保险形成长期共同战略生态的国内外大中型企业。

2021年将实现首次年度盈利

实际上,成立之初,中路保险主要在山东省内开展业务,直到2018年才开始向省外拓展业务版图,除山东、青岛分公司外,设立河北分公司及下辖四家支公司,意向于2019年陆续在浙江、天津、河南等地设立分支机构。但在最新披露的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除山东、青岛、河北外,尚未有其他地方分支机构获批的信息。

而这与中路保险目前的经营业绩不无关系。一方面是逐年上涨的保费收入,另一方面是逐年扩大的净利亏损。2015年至2020年,中路保险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0.14亿元、1.3亿元、3.8亿元、8亿元、9.1亿元,10.03亿元。同期,中路保险净亏损额度分别为0.36亿元、0.17亿元、0.97亿元、1.5亿元、2.5亿、0.61亿元。

本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15年成立的中路保险,除了首年以建筑工程险为主要收入来源外,自2016年起便大力发展车险业务,而随着车险业务不断攀升,其亏损额也年年翻高。

中路保险2015年年报数据显示,当年建筑工程险保费收入居于首位,为552.84万元,但承保亏损为3269.31万元;而车险则为412.08万元,承保亏损为1548.25万元。到了2016年,其车险业务占比从上一年的30%大幅提高到66.92%,成为中路保险第一大业务收入来源。

“车险业务是刚需,且在销售环节人力成本较低、渠道限制较小,能够帮助险企迅速提升规模。但车险业务占比较大的中小险企,综合赔付率均相对较高,业务越多,亏损越大。”有业内人士如是指出。

的确,随着车险业务的不断攀升,其承保亏损也不断扩大。2016年-2019年,中路保险的车险业务分别亏损5711.31万元、1.12亿元、1.07亿元、2.03亿元。不过,2020年,该公司车险承保亏损缩小至0.15亿元。

中路保险在官网介绍称,成立6年多来,公司坚持车险、非车险均衡发展“五五战略”布局,整体管理运行水平和质量效益发展有了显著改善。在2020年大幅减亏1.88亿元基础上,2021年实现保费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4.6%;综合成本率下降8.36%,同比减亏6400多万元。中路保险预计,2021年公司将首次实现年度盈利300多万元。

中路保险还透露,上半年全行业车险承保盈利的公司仅有13家,中路保险在众多中小保险公司中脱颖而出,同时,公司非车险同比增长65%,非车险占比达到55%。

需要指出的是,经营非车险业务对险企提出了更高的资本要求。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曾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整体上看,非车财产险的分散性更弱、业务量更小且数据积累更少,有些业务受经济波动等外部冲击的影响更大,所以对资本以及偿付能力的要求更高,例如工程险、农险、保证险、责任险等。

一位险企精算人士亦指出,发展非车业务对资本的需求较大,在偿二代下,保险风险最低资本要求非车险的系数比车险大,非车业务增多,就会导致偿付能力下降。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中路保险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45.51%,这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去甚远。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末,财产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85.6%;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86.8%。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