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严格规范信用卡息费收取,银保监会督促转变信用卡粗放发展模式

作者:傅碧霄 卢梦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2-17 19:02:45

摘要:《通知》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文件实施之日起24个月内完成整改。

严格规范信用卡息费收取,银保监会督促转变信用卡粗放发展模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傅碧霄 见习记者 卢梦雪 北京报道

12月1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将信用卡息费收取不规范、披露不清晰问题列为整顿重点,同时,要求银行不得以发卡量、客户数量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转变以往粗放发展模式。

《通知》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文件实施之日起24个月内完成整改。

规范信用卡息费管理,调整信用卡考核指标

“分期一时爽,付款两行泪。”搞懂信用卡息费有多难?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信用卡息费管理不规范、披露不透明问题,已成为消费者“吐槽”的重灾区。

作为银行最主要的零售信贷产品之一,信用卡业务可以通过用户与银行的高频互动,带动其他业务的转化,因此长期以来是银行业务布局的重点。为了更加快速地拓客,部分银行通过片面宣传低利率、低费率,以手续费名义变相收取利息,模糊实际使用成本,不合理设置过低的账单分期起点或不设起点,未经客户自主确认实施自动分期等手段,增加了客户准确理解和判断信用卡使用成本的难度,甚至加重了消费者的息费负担。

对此,银保监会12月16日发布《通知》,要求银行切实提高信用卡息费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分期业务合同(协议)首页以明显方式展示分期业务可能产生的所有息费项目、年化利率水平和息费计算方式,统一采用利息形式向客户展示,不得通过诱导过度使用分期增加客户息费负担。同时,《通知》提出,银行必须持续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促进信用卡息费水平合理下行。

而在银行信用卡业务拓客过程中,由于部分银行经营理念不科学,盲目追求信用卡的规模效应和市场份额,导致了滥发卡、重复发卡情况突出,造成了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等问题。

在这一方面,《通知》明确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卡数量、客户数量、市场占有率或者市场排名等作为单一或者主要考核指标。

消费者、银行双困境

我国信用卡行业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零售转型的背景下,众多银行将信用卡业务作为发力点。然而,伴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信用卡业务的高投诉量与不良贷款攀升的问题愈加突出,信用卡业务亟需规范与整顿。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我国信用卡卡量与信贷规模持续提升。截至2020年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89.54亿张,同比增长6.36%。其中,借记卡在用发卡数量81.77亿张,同比增长6.57%,占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的91.31%;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78亿张,同比增长4.26%。在信贷规模方面,2020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38.64亿元,相比于2019年的742.66亿元,上升12.92%。

在信用卡业务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银行粗放的经营理念,不透明、不规范的管理方式等,也加剧了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于12月10日发布的《关于2021年第三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87281件,其中,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44374件,占投诉总量的50.8%。

另一方面,在信用卡业务加速扩张的过程中,由于过于追求开卡数量、客户数量等,忽略了客户的授信管理,由逾期等问题带来的不良贷款率攀升等也为银行经营带来了风险。

《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数据显示,2020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38.64亿元,相比于2019年的742.66亿元,上升12.92%。与此同时,2020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06%,也比2019年的0.98%有所上升。

消费者、银行双困境,信用卡业务亟需规范。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通知》制定背景答记者问时表示:“银行需加快转变信用卡业务发展方式,强化审慎合规经营,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惠民便民服务质量。

今年以来,信用卡相关业务的监管动作密集,而《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提升信用卡服务质效,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信用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银保监会还将持续督促银行以落实《通知》为契机,切实增强审慎合规意识,压实风险管控责任,规范业务经营行为,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