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高通胀来袭,美联储加息或提前!黄金飙涨挑战1900关口

作者:叶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1-11 09:14:12

摘要:受供应短缺和强劲消费需求的推动,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份CPI升至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比增长6.2%。数据公布后,美股下跌,美元和10年收益率上涨,业内人士表示,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或提前。

高通胀来袭,美联储加息或提前!黄金飙涨挑战1900关口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受供应短缺和强劲消费需求的推动,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份CPI升至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比增长6.2%。数据公布后,美股下跌,美元和10年收益率上涨,业内人士表示,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或提前。

美元指数目前上涨0.3%至94.28。10年美债收益率上涨3个基点至1.469%。在滞涨环境下,金价一般会受到支撑。截至11月10日23时,国际黄金价格再创两月新高,COMEX黄金期货收涨1.7%,报1861.8美元/盎司,上涨30美元/盎司。业内人士表示,近日美股三大股指和泛欧股指均从纪录高位滑落,大宗商品期货夜盘多数下跌,这些因素均有利于金价获得支持。

二次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南希•戴维斯表示,如果通胀没有消退,美联储可能需要以更大幅度缩减规模,并上调利率,这可能会损及股市和债市。

宏观政策展望(MacroPolicy Perspectives)资深经济学家劳拉•罗斯纳-沃伯顿(Laura Rosner-Warburton)认为,美国正进入一个异常高通胀的6个月期。她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胀将更加广泛,形势将变得更加紧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供应链瓶颈在进入假日购物季时没有得到解决,而此时经济状况真的很好,因此需求强劲。

数据公布后,基准的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周二的1.431%升至1.491%。美元指数上涨0.3%,至94.28。最近几周,在一批强劲数据的推动下,股市迅速走高。Moneta Group首席投资官奥伊芬•德维特表示,虽然存在通胀担忧和收紧货币政策的前景,但市场仍显示出“顽强的韧性”。通胀非常严重,而且可以说不是暂时的,但市场似乎并不太担心。

美国10月PPI同比上涨8.6%,维持在逾10年高位;环比涨幅则扩大至0.6%,与预测值一致。美国10月核心PPI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0.4%。PPI持续高涨,必会向CPI传导。欧元区11月ZEW经济景气指数为25.9,前值21;现况指数为11.6,前值21.6。德国11月ZEW经济景气指数为31.7,预期20,前值22.3;现况指数为12.5,预期18,前值21.6。

凯昇资本宏观研究员赵晓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美联储高官继续为明年加息预热。美联储卡什卡利表示,一旦结束缩减计划,美联储将考虑何时加息,对货币政策立场持开放态度。

由于近期美国消费者价格的飙升超出经济学家和美联储的预期,似乎通胀率上升的比预想的要快且更持久。通胀已成为股市策略师最担心的问题,通胀继续攀升,可能会促使美联储加快退出债券购买计划,并提前加息。市场交易员李欣对记者表示,过去几个月的主要主题是通胀压力似乎在扩大。

美国现在大量的商品价格都在上涨,无论是住房成本,还是其他服务类别,比如娱乐,住房价格约占CPI的三分之一,而且已经在上升。9月份,租金同比上涨2.4%,业主租金同比上涨2.9%。据悉,自今年年初以来,全美房租中值上涨了16.4%。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其实,推升通胀压力的根源来自于原油,原油主产国不提升产量,从而导致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成本的不断上涨。预计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的高涨幅不会消退,直到春季。现在看来第二波通胀似乎更加广泛。

鸽派阵营是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和美联储副主席理查德•克拉里达,在11月8日发表讲话,重申利率正常化要到2023年或2022年第四季度才会开始。在鹰派阵营中,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詹姆斯•布拉德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美联储很可能会在2022年进行两次加息。

与鲍威尔的说法相比,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的言论被认为略强硬,他表示可能会因为通胀飙升而比计划更早地加息。有券商研究报告分析称,随着Taper靴子落地+全球央行相继“放鸽”,黄金最大的压制解除,黄金中期级别机会并不遥远,也有基金经理认为,短期黄金有望迎来阶段性上行窗口期,长期需关注后续全球加息节奏、通胀水平及全球经济趋势。

此外,对于黄金后期走势,道明证券最新报告显示,金价正处于突破的风口浪尖,考虑到过去几个月贵金属的行情较差,突破趋势线阻力的门槛低。如果美联储维持宽松措施,全球投资者将通过购买黄金的方式对抗通胀。分析师预测2022年第一季度末国际金价将挑战1900美元/盎司。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