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专项债加速发行当口 央行连续两日净回笼3800亿

作者:刘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1-02 15:58:22

摘要:因今日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1900亿元。央行在11月的首个交易日单日净回笼1900亿元,叠加今日,央行已连续两日净回笼3800亿元。

专项债加速发行当口 央行连续两日净回笼3800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1月2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与上次持平。

1.png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有10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每个交易日均到期2000亿元。

因今日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1900亿元。央行在11月的首个交易日单日净回笼1900亿元,叠加今日,央行已连续两日净回笼3800亿元。

除了月初逆回购到期量外,11月中下旬还有1万亿元的MLF到期,为年内最高值。

分析人士表示,接下来央行或会维持每天百亿规模的逆回购投放节奏,因上月末央行加码了流动性投放,本周需关注大额净回笼对资金面造成的短线扰动。

此外,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加快,11月份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将达9061亿元。

回归百亿逆回购投放节奏

10月末,为维护市场流动性平稳,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持续实现大额净投放。其中,10月25日至29日连续5天开展了20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

步入11月,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恢复常态,再次开启100亿投放,资金开始净回笼。因本周每天都有2000亿到期,合计将有10000亿元逆回购到期。

业内人士指出,央行恢复前期惯例保持100亿每天投放,大概率本周其余几个交易日有望持续常态化,这也意味着本周将大规模净回笼资金。

资金面上,据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隔夜Shibor低位反弹,较上日上行9.60个基点,报2.1260%;7天Shibor上行1.70个基点,报2.185%。

对于央行回归百亿逆回购投放节奏,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分析称,10月下旬以来,央行接连通过逆回购操作向市场净投放资金,以对冲缴税高峰期、月末及地方债发行等短期资金面扰动因素,避免资金面波动。但随着这些短期因素淡出,央行调整公开市场操作节奏,确保流动性保持在合理充裕水平。

此外,本月有1万亿元MLF到期,16日和30日分别到期8000亿元和2000亿元,在不实施降准的情况下大概率将等额续作。

周茂华指出,11月MLF等政策工具到期量大、专项债发行量增加、财政支出适度加码等短期因素对资金面构成一定扰动,央行有望通过MLF、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适度加大对冲力度,市场流动性“稳字当头”。

专项债发行提速

此前,在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回应关于四季度流动性缺口补充问题时表示,四季度,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将继续保持基本平衡,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他同时指出,对于政府债券发行和税收缴款以及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等阶段性影响因素,央行将综合考虑流动性状况、金融机构需求等情况,灵活运用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投放不同期限流动性,熨平短期波动,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资金需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在增加流动性总量方面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加快。据Choice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各地组织发行地方债8689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5372亿元。

按财政部“新增专项债尽量在11月底前发行完”的要求,预计11月份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将达9061亿元。

中信期货固定收益团队研究员张菁表示,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继续维持高位,净融资规模进一步上升,且发行较为集中,另外发行期限也继续拉长。从资金投向上看,伴随着发行加速,专项债投向基建比例也不断上升。

张菁认为,眼下专项债加速发行对债市的影响可能还主要集中于宽信用预期的强化以及供给扰动的层面。在对投资和经济拉动作用尚未体现的阶段,市场利率持续上行的格局也难出现。预计债市将在当前位置进行整固。

对流动性和利率的影响方面,天风证券固收团队分析师孙彬彬表示,专项债加速发行一般会对流动性形成扰动,但为了配合专项债发行,央行通常也会进行对冲。不管是历史还是从今年观察,专项债加速发行对资金面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货币政策的态度,当前稳字当头的方向基本不会改变,所以供给压力对于流动性的扰动总体可控。但是如果货币政策仅仅是稳字当头,可能并不足以完全打消市场疑虑,毕竟今年绝大多数时间,政府债券的供给压力并不大。” 孙彬彬表示。

为应对资金面短期扰动因素,周茂华认为,央行工具箱丰富,将根据市场变化通过多种工具,灵活调节,后续流动性仍将保持合理充裕格局。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