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易纲: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指标有一年过渡期 有助于避免信贷紧缩效应

作者:刘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0-22 13:53:33

摘要:在首批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出炉后,10月2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金融街论坛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上再度发声,阐述了我国认定系统重要性机构并完善相关监管制度的思路。

易纲: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指标有一年过渡期  有助于避免信贷紧缩效应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在首批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出炉后,10月2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金融街论坛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上再度发声,阐述了我国认定系统重要性机构并完善相关监管制度的思路。

此外,对央行一直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相关工作也做了详细列举。

19家银行总资产占比60%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规模大、复杂性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关键的金融服务,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平稳高效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分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和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D-SIFI)。前者是由国际组织认定的,后者是由本国监管当局认定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为更好促进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从2011年开始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一共有30家,在2013年又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名单,一共是9家,并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

目前我国工、农、中、建四家银行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分别被选入上述名单。

同时,主要经济体还加强了对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我国也不例外。

在2018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建立了总体制度框架。

近期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公布了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明确了附加的监管要求。19家银行中有6家国有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银行和4家城商行。

“他们虽然只有19家,但他们的资产加起来占银行业总资产的60%。”易纲表示,“认定系统重要性机构并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有助于抓住重点,更好促进金融体系整体稳定。”

他同时指出,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央行始终把握平稳过渡,维护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的要求。在附加监管方面,既做到了与国际接轨,也充分考虑了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

总体来看,19家银行的覆盖面总体合适,附加监管指标要求总体适当,比如资本充足率方面,目前19家银行均已满足了监管要求。同时,还对不同组别的银行设置差异化、阶梯式的监管指标,并设置1年多的过渡期。

“这些安排既可以有效促使银行做好资本规划,增强抗风险能力,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资本补充压力,有助于避免信贷紧缩效应,有助于维护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易纲称。

绿色贷款同比增26%

在统筹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方面,易纲指出,稳健的银行体系离不开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

过去几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力度很大,对于化解信贷周期风险起到了很大作用。其中,银行收入的稳定增长为不良贷款核销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阶段,利息收入在我国银行业收入中仍占有较大比重,保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利差水平处于合理区间,有利于促进银行体系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增长服务,也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易纲强调,银行可以用这些收入,一方面补充资本金,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核销不良资产,同时还尽量地降低贷款成本,为实体经济做好金融服务。

此外,为护金融系统稳定运行,易纲指出,要继续坚持金融分业经营的基本格局。过于复杂的金融业务和产品设计会干扰风险定价并加速风险传染,我国金融业坚持分业经营,混业程度和业务复杂性相对较低,经营总体稳健。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分业经营的基本格局,强化风险隔离体制机制建设。”易纲表示。

在谈及绿色金融相关工作方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6%。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1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5%。

“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具体实践,为更好地引导市场资金支持绿色发展,要做好四方面工作,即:一是完善绿色分类标准,二是加强气候信息披露,三是管理气候相关的转型风险,四是完善碳排放定价机制。”易纲称。

此外,据易纲透漏,央行正在研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强化能源总体的供应能力。

“今后,央行将继续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政策框架,维护好金融稳定。”易纲呼吁,期待中外系统重要性银行能够共同建立气候友好的愿景目标,带动更多的市场资金支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