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易纲:供应链瓶颈长期化或将推升通胀并影响经济持续复苏的步伐

作者:刘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0-20 21:09:52

摘要:​“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2.7%,预计全年增速在8%左右。受汛情、疫情等因素影响,近期经济增长面临一定挑战,但总体看,经济稳定复苏态势没有改变。”易纲表示。

易纲:供应链瓶颈长期化或将推升通胀并影响经济持续复苏的步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2.7%,预计全年增速在8%左右。受汛情、疫情等因素影响,近期经济增长面临一定挑战,但总体看,经济稳定复苏态势没有改变。”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2021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表示。

易纲指出,PPI高位运行,CPI温和上涨。9月PPI同比上涨10.7%,CPI同比上涨0.7%。能源、金属等原材料涨价是PPI上涨较快的重要原因。

“预计未来几个月PPI可能维持高位,但上涨压力有望于今年年底出现缓解。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下降是中国CPI涨幅相对温和的重要原因。”易纲坦言。

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当前,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但分化严重。全球面临很多共同挑战,包括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供应链瓶颈等。

疫情方面,中国虽然偶有确诊病例,但总体控制较好。易纲指出,截至目前,中国疫苗接种率接近80%,复工复产顺利推进。与此同时,全球疫情反复导致全球供应链受阻,供应链瓶颈长期化或将推升通胀并影响经济持续复苏的步伐。

面对就业形式,易纲表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8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与7月持平。进出口较为强劲,上半年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为1.5%,继续处于合理区间。

“尽管中国经济总体表现较好,我们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应对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一些中小银行面临经营困难,以及防范特定行业个别企业因经营不善、盲目扩张导致企业面临违约风险等等。”易纲强调,这些问题尚不构成系统性风险,我们会密切关注。

针对上述问题,今年以来,央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21年7月15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近期又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

易纲认为,财政政策更注重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各级财政部门建立了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保障。

与此同时,央行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包括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依法处置包商银行等少数金融机构、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等。

据易纲介绍,除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外,还重点推进了两项工作,即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

具体表现在,绿色金融方面,今年以来,央行在支持绿色转型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完成修订《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参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等等。

“目前,正设计碳减排支持工具。与此同时,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转型。”易纲表示。

在金融科技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并有效助力普惠金融。

但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滥用垄断优势、过度收集和使用用户数据等问题。易纲认为,将持续弥补监管制度“短板”,不断增强政策透明度,持续强化反垄断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并加强数据保护,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点名恒大、再谈数字人民币

随着恒大事件的不断发酵,亦是引发多方关注。易纲指出,总体而言,恒大风险是个案风险。

应对措施方面,易纲表示,一是要避免恒大的风险传染至其他房地产企业;二是要避免风险传导至金融部门。

“恒大负债约3000亿美元,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金融负债,债权人分散,还有抵押物,总体上恒大事件对金融行业的外溢性可控。”易纲分析到。

在应对恒大事件的原则上面,易纲称,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受偿顺序,充分尊重并保护债权人和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此过程中,尤其是要保护好已购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坚持法治化的原则,确保所有债权人和利益相关方的正当合法权益得到公平对待。总体而言,有信心能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

在谈及数字人民币在全球化发展问题上,易纲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设计和用途主要是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

易纲指出,跨境及国际使用相对复杂,涉及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等法律问题,国际上也正在深入探讨。鉴于跨境使用的复杂性,数字人民币当前以满足国内零售需求为主。

“我们会关注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情况,并愿与各国央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机构加强有关领域的合作。”易纲称。

对于数字人民的推广,易纲表示,目前还没有在“一带一路”国家推广使用数字人民币的计划。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