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多部门合力按下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快捷键”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9-27 09:46:22

摘要:程凯在会上介绍称,“十三五”时期,残疾人权益保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如何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多部门合力按下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快捷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包括残疾人群体在内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

9月26日,国新办就“保障残疾人权益 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和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多年来,我国注重将残疾人权益保障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纳入国家规划和部门职责、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残疾人在事实上享有各种权利;注重保护残疾人的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使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程凯在会上介绍称,“十三五”时期,残疾人权益保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格外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权益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强调要“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这些重要指示为保障残疾人权益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多年来,国家始终将残疾人权益保障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部门职责、提供日益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残疾人在事实上享有各种权利;注重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使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微信图片_20210927091439.jpg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残疾人生存权得到稳定保障。截至“十三五”末,经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710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摆脱绝对贫困。107.5万残疾人得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000多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1200多万困难残疾人领取生活补贴,1400多万重度残疾人得到护理补贴。城乡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这背后是地方政府代缴参保费取得的。贫困地区困难残疾人家庭都拥有了安全住房。脱贫攻坚期间全国42.9万户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改造了房屋,住进了安全住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残疾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各级残疾人服务机构做到了零感染,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其次,残疾人发展权得到更好实现。一是残疾人就业状况稳定提升。“十三五”时期新增城乡就业残疾人180.8万人,越来越多残疾人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就业增收。二是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残疾人康复条件明显改善,96.7万人次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十三五”期间国家制定了残疾儿童康复专项救助制度,残疾儿童的家长不会再受到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超过80%。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各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5%,5.8万名残疾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就读,每年1万残疾人进入大学读书。城乡无障碍环境不断优化,65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信息无障碍建设步伐加快,残疾人日常出行、信息交流更加便利。三是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开通“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和法律救助网络系统。近百万余人次残疾人接受法律咨询服务,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超过23万件。全国“两会”有关建议提案累计达到431件。各级人大、政协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视察和调研3000多次。6637名残疾人、残疾人亲属和残疾人工作者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积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参政议政的作用。

针对残疾人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给出这样一组数据:2020年持证残疾人新增就业38万人,残疾人的就业规模达到862万人。

微信图片_20210927091533.jpg

此外,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更加完善。首先是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残疾人权益保障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推动落实,保障了残疾人权益的实现。二是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民法典》等20多部法律法规,规定了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内容。与残疾人保障法配套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更加系统完善。三是残疾人保障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国累计建成残疾人服务设施8000多处,开展了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建立了覆盖所有持证残疾人的残疾人口基础数据库,为实现精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更好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奠定了基础。四是社会环境更加包容友好。2019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亲切会见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代表,推动全社会弘扬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和扶残助残时代风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五是残疾人组织的作用充分得到发挥。持续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覆盖城乡基层的组织体系逐步完善。各级残联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更加活跃,努力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多部门合力保障和发展残疾人权益

总结过往,聚力向前。

“十三五”期间,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残疾人事业整体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残疾人保障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力度。

不过,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最终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运东来表示,人社部将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贯彻《“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持续加大残疾人就业帮扶力度,以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和较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努力打造“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维护”为一体的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

其中,在政策扶持方面,实施残疾人就业促进专项行动,夯实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就业和灵活就业等就业渠道。对通过各种形式就业的残疾人及相关单位均给予补贴支持。同时,对于确实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残疾人,人社部将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兜牢就业底线。

微信图片_20210927091720.jpg

在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方面,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发集聚符合残疾人需求的培训资源,灵活采取视频教程、集中培训、下乡入户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帮助残疾人提升职业素质和就业技能。人社部还将定期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残疾人展能节等活动,挖掘残疾人中的能工巧匠,展示他们的卓越技能和昂扬的精神面貌。

在提供多元化就业服务方面,将完善残疾人公共就业服务多元化供给体系,实施残疾人就业服务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市场机构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同时,人社部还将定期举办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服务活动,集中对就业困难的残疾人实施就业援助,开展“一对一”重点帮扶,确保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在权益维护方面,人社部将加强对残疾人用人单位的工作指导,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残疾职工提供合适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以及合理便利,依法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同时,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等专项行动,依法打击侵害残疾人就业权益的行为。

微信图片_20210927091732.jpg

就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刘李峰同样表示,下一步,住建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形成设施完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方便残疾人,也方便其他社会群体的生产生活,增强群众特别是残疾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方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朱东斌称,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不断加大政策、资金、项目对特殊教育的倾斜,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努力使残疾儿童少年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最后,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徐建中同样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积极贯彻落实好规划要求,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加强民政领域精神卫生工作,加强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政策研究,稳步提升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和福利服务水平,推进我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残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见习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