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录取残疾学生数量逐年增加 “十四五”将强化特殊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7-26 12:35:53

摘要:据中国残联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2019年,我国每年被普通高校录取的残疾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其中2017年10818人,2018年11154人,2019年12362人。

普通高校录取残疾学生数量逐年增加 “十四五”将强化特殊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西安报道

夏日七月暑炎炎,雨后骄阳猛胜前。

雨后的西安,凉爽只是昙花一现,骄阳依旧似火般的炙烤在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下称“二聋”)的操场上,孩子们都已放假,校园迎来了最安静的时候。

据记者了解,二聋是一所全日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主要开展聋童学前康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一条龙体系。近二十余年来,已有325名学生考入长春大学等十余所全国高等院校。

而就在今年,这所学校又有21名学生考入了全国高等院校,其中涉及美术、计算机、茶艺、面点等多专业。

2.jpg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向残疾人敞开了怀抱。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副校长王晓芳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近年来,录取残疾学生的高校数量越来越多,二聋高三学生升入高等院校升学率为100%,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据中国残联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2019年,我国每年被普通高校录取的残疾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其中2017年10818人,2018年11154人,2019年12362人。

特色教育让每一个特殊孩子绽放光彩

据记者了解,这所建立于1982年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教育质量、成果和社会影响上已成为西安、陕西乃至全国可以叫得响的一所综合性大规模特殊教育学校。

该校200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荣获陕西省、西安市两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陕西省助残先进集体称号。2015年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 2015年西安市劳模先进集体;2011—2014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集体。2016、2017、2018、2019年获市教育局年终目标考评“优秀”等次。2019年学校又被授予“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jpg

2020年、2021年学校党支部连续被西安市教育局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学校舞蹈节目《陕北汉子》在2013年湖南长沙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得文化部等八部委所授予的二等奖。学校舞蹈《大老碗》、分别获得2017年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陕西省残疾人艺术汇演舞蹈类一等奖,并于2017年12月赴京向中央首长做了汇报演出。2021年学校男女足球队代表陕西出征第十一届残运会,男队获得冠军,女队获得季军。男队、女队同获全国组委会“体育道德风尚奖”。

一所特殊的学校,它是如何带领着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赢得这样多的荣誉?

据记者了解,在办学方面,学校根据聋生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坚守教育初衷,从精细化管理着手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品行,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全过程,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同时,以各种节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教室、功能部室、餐厅、走廊等场所文化建设体现育人功能。此外,重视文体卫活动的开展,确保“阳光体育”活动时间与效果,开展丰富的艺术、卫生与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综合实践等活动,学生的心理素质、综合能力迅速提高。2021年学校舞蹈《秦风唐韵》获得陕西省残疾人艺术汇演二等奖1个,学校文艺节目《赛马》《静夜思》《丰碑》荣获西安市特殊儿童“童心向党”文艺汇演3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注重聋生个性发展。将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课堂知识的延伸点,在学生中开展了“素质教育走班活动”,如:舞蹈、陶艺 、摄影、 油画、象棋、围棋、羽毛球、乒乓球、书法、国画、手工折纸、手工头饰、嫁衣文化、板报设计、手语等15个社团项目,每周五下午到指定教室参与兴趣活动,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兴趣和爱好中快乐地学习。

4.jpg

孜孜以求终有果。近年来,二聋高三学生升入高等院校升学率为100%,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目前共有325名学生升入高等院校。

“十四五”将强化特殊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教事业,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十三五”时期,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如期实现,教育公平也得到有力保障。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各地发展不均衡,当前残疾人群体的教育权利仍然需要持续得到保障,残疾人就学、康复等多样化需求亟需得到满足。因此,需要继续着力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实现教育公平,继而在此基础上精准匹配残疾人群体受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而这,恰恰是“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特殊教育努力的方向。

7月21日,第六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召开的前夕,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表示,到2025年,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残疾人教育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纵观《规划》,字数多,要求细,表述清,读来振奋人心。从教育视角来看,《规划》具有三大亮点:其一,聚焦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关于教育的两个关键词“健全”和“完善”清晰表明我国已步入以提高质量为抓手的内涵式发展快车道,十三五时期的初具雏形的残疾教育体系在下一个五年势必经历一个查漏补缺、不断完善的过程。强化特殊教育现代化治理、推动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构建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等,都是这一过程的必然要求。其二,运用系统论的视角看待残疾人教育。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很多问题既是教育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想要解决,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开药方”。规划全文中,“教育”与“康复”“就业”“无障碍”“法治”等关键词交织交融,渗透呼应,力图通过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共同搭建立体多维的、规模和结构更为均衡的残疾人教育支持网络。其三,许多表述明显加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仅针对融合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手语和盲文工作等做出了纵深推进的明确要求,而且首次将不同障碍类别群体的需求差异摆到了重要位置。对实施过程,有要求,有方法,有策略;对实施结果,有评估,有反馈,有监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一路走来,每五年都是一个坚实的脚印。往上攀登的脚步一定会越走越难,然而有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蓝图在手,希冀在前,大家就有攻坚克难的底气,踏实奋斗的信心。

作为一名听障学者,多年来,郑璇一直专注于手语和聋教育事业。她坚信,特殊教育事业即将铺开更加细腻、更加壮美的画卷。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