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人民币汇率升贬博弈

作者:刘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7-09 21:00:31

摘要:截至上半年收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呈现升值的态势。

人民币汇率升贬博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走势牵动着市场神经。

7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4762,较上一日下调149个基点,结束2日连升,创6月24日以来新低。

7月初,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709,较前一交易日下调108个基点。而在6月30日16时30分收盘时,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报6.4612,较5月31日贬值近1.6%。

截至上半年收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呈现升值的态势。

在6月底举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上,央行表示,将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加强预期管理,促进内外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面对稳汇率的举措,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对本报记者表示,总的来看,央行将继续引导汇率双向波动,避免单边升值或贬值,以汇率浮动来吸收外部冲击,实现内外平衡。

人民币汇率上半年微升1.2%

回顾2021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先相对平稳、之后贬值、再升值以及再贬值的过程。

具体表现在,2021年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改2020年12月下旬波动小幅升值态势。

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5408元人民币,比2020年12月31日的1美元兑6.5249元人民币小幅贬值。接下来的1月5日升值明显,人民币汇率进入6.4的区间,创在此之前逾30个月的新高。此为短暂升值后的平稳窄幅波动阶段。

2月上旬,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升值达到高点之后便开始呈现贬值趋势,一直到3月31日迎来6.5713的年内低点。

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重回年初高点,对美元汇率在波动中微升。

步入5月后,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254,较上一日上调171个基点,逼近2018年6月19日的6.4235高点。

此后开始走向波动升值,接连升破6.4、6.3关口,并在6月1日创下6.3572的近三年新高。

在经历了持续两个月的升值之后,从6月2日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三个交易日贬值,此后在1美元兑6.39元人民币附近波动。6月15日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态势更加明显,直至6月24日开始有略微反弹,并最终维持上半年对美元略微升值的态势。

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408。截至6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累计升值786点,微升1.2%,显示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保持基本稳定。

而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走势方面,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年初开盘报6.5195,6月30日收于6.4612,上半年涨幅为1.2%;离岸人民币年初开盘报6.5022,6月30日收于6.4719,上半年涨幅0.54%。

截至7月1日17时30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6.4655,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4703。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国内疫情防控与经济恢复在全球表现突出,国内深化改革开放的效果持续释放、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宏观风险趋于收敛、国际收支基本保持平衡,以及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等,人民币汇率稳的基础牢固。

“从各方面因素综合来看,人民币汇率短期不具备大幅贬值或升值基础。”他表示。

美元指数或震荡升值

面对走强的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预期,监管部门多次喊话,并果断出手。

5月21日,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提出,进一步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5月23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指出,目前,我国外汇市场自主平衡,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汇率预期平稳。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5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会议也做出回应。会议提出,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不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要避免被预测结论误导。

5月31日,央行宣布,自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此后,国家外汇局向17家机构发放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额度103亿美元。

王静文称,央行近期就人民币汇率过度升值已多次表态,以淡化升值预期。“考虑到稳杠杆、紧信用环境下经济内生动力边际减弱,而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会逐渐显现,央行正引导市场升值预期逆转。”

与此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频繁波动,与美元指数的走强不无关系,后者则主要受市场预期美联储会提前收紧货币政策影响。

美联储在6月议息会议中,点阵图释放的鹰派信号超出市场预期,导致其后美元指数掉头走强。

美元指数未来的走势也会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吴信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半年来,美元汇率经历一个类似正弦波的波动过程,美元指数从年初90附近升到4月初的93,此后跌到5月中后期90以下,目前又回升到接近93的水平。与之对应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表现出类似的反向正弦波动。

“这主要与人民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有关。” 吴信如表示。

对于未来美元指数的走势,吴信如认为,随着美国疫苗接种率提升,美国经济秩序会进一步恢复,这继续有利于美元走强。但是,美国通货膨胀的高企,加息预期渐强,股市面临下跌风险,加上美国政府巨额债务和财政危局,美元汇率不会太好。

不过康楷数据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杨敬昊对记者表示,人民币一揽子汇率政策中,美元的权重占比不可忽视,因此全球市场对于美国通货膨胀预期以及由此美联储可能会进行的货币政策调整对美元币值的影响举足轻重,进而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特别是人民币指数的走势。

“在美国经济逐步复苏的情况下,经济处于扩张周期下所伴随的通货膨胀与美联储此前大举增发货币所引致的通货膨胀叠加,会将市场对于美国货币政策拐点到来的预期提前,继而使得美元指数有所回升。” 杨敬昊说。

而王静文则认为,美联储在6月17日的议息会议中表现略偏鹰派,除了对2021年经济和物价预期做了上调之外,点阵图显示2023年底之前可能存在两次加息,较上次点阵图明显提前。市场普遍预期下次会议可能会讨论Taper话题,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早于预期,将会使美元走出震荡升值行情。

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平稳

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常态化背景下,近期,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发文称,当前,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具备较好的宏观基础,但要高度警惕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未来可能引发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因素包括: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美元走强,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和供给能力恢复对中国出口形成压力,美国资产泡沫破灭全球避险情绪升温引发资金回流美国等。

央行也在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上提到“防范外部冲击”“促进内外平衡”等,表明央行高度关注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冲击因素,不排除使用货币政策稳定市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迎来了一波上涨行情。与此同时,铁矿石、钢铁、铜等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基于此,市场上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建议增强汇率弹性,人民币适当升值,抵御输入性效应。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李刘阳分析,这轮输入性通胀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由于我国在全球贸易分工中的定位主要是加工制造,因此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原材料,加工成工业产品再进行出口。当全球经济需求上行,而大宗商品的供给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释放时,原材料价格会快速上涨,从而给资源进口国的物价带来上升压力。

“虽然从静态关系上看,汇率升值可以降低大宗商品的进口成本,但这绝非汇率升值的原因和动机,最多只能看作是升值的结果。大宗商品的进口只是全部进口的一部分,是一个局部的结构性问题。将汇率升值作为一个政策工具去解决一个局部问题,其成本和收益是不对等的。而从实际操作的维度看,通过汇率升值应对输入性通胀操作难度大,效果不佳,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李刘阳表示。

面对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国务院常务会议七天内两度“点名”大宗商品,要求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同时,国家发改委、央行、国家统计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密集发声,出手为大宗商品市场降温。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人民币升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由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输入性通胀,缓解我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升的压力。不过对于部分出口型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汇兑损失。“所以,人民币汇率需要在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那么市场是否有意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对抗通胀呢?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此举可能性较小。“通胀和汇率都是价格,前者是货币的对内价格,后者是货币的对外价格,二者往往都是实体金融供求关系的结果。前段时间通胀上行和人民币升值,是中国引领全球复苏的结果。但展望未来,我们预计中国复苏进入后半段,增长动能或减弱,人民币升值空间有限甚至有小幅贬值的可能,人民币将双向波动。”彭文生强调。

对于人民币下半年走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较好,国际收支顺差、货币政策相对稳健,这些基本因素都支持人民币相对走强。从短期来看,美元也有阶段性走强态势。所以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总体态势,应该是双向波动,有一定弹性。但由于基本面是中国更好,所以人民币在波动中小幅升值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周茂华则表示,从内外环境看,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础很坚实,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托底政策精准支持,加之海外需求缓慢复苏,国内宏观经济稳步恢复;国内通胀温和可控,政策不急转弯;宏观风险趋于收敛,经济结构在优化,外资长期趋势流入,加之人民币弹性增强,在调节国际收支方面发挥作用,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平稳。

“今年10月起,我国债市将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至此中国国债将被正式纳入全部三大国际指数,这将带来持续的资金流入,有利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总体来看,美元震荡升值、经常项目顺差收窄将导致人民币走势偏弱,而资本持续流入则有利于人民币企稳。预计下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将会在6.40-6.80的区间内震荡波动,不会出现单边升值或贬值趋势,汇率弹性则会进一步增强。”王静文补充道。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