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透视大宗商品“狂野”上行:中美高层“容忍度”要变了吗?

作者:叶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5-14 13:47:28

摘要:5月12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要求,要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透视大宗商品“狂野”上行:中美高层“容忍度”要变了吗?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引起高层关注,5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要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与此同时,会议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市场主体有针对性做好区域融资支持,促进相关地方改善营商环境和金融生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年初至今,境内外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原因是受境外流动性过剩所致,这也引发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不过,从央行的表态来看,虽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阶段性地推升了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受此影响,5月13日,股市周期股出现集体下挫,钢铁、煤炭、有色以及化工疲态尽显,重庆钢铁、山西焦化、云铝股份等前期热门股均跌超6%。与此同时,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全线回落,截至当日收盘,黑色系集体跳水,铁矿石跌近8%,焦煤跌近4%,动力煤跌逾4%;基本金属和贵金属全线下跌,沪镍跌近3%。

透视大宗商品“狂野”上行

今年以来,虽然欧美国家正在快速推进疫苗接种的进度,各国经济也逐步得到恢复,不过,南美、印度等国家疫情再度发酵使得大宗商品供应受到阻碍。尤其是南美疫情使得智利和秘鲁有色供应减少,以及中澳关系恶化使得铁矿石和煤炭进口受到冲击,正是商品供求关系出现错配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

此外,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也是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扬的一大关键性因素。钢之家高级分析师杜洪峰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伴随着各国央行持续对市场释放流动性,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得以快速复苏,而中国经济复苏节奏明显快于其他国家。

正是由于中国基建需求旺盛,从而更进一步推动中国以及全球钢价上涨。5月11日,黑色系商品延续涨势,热卷、螺纹、铁矿、焦煤、动力煤均刷新历史高位纪录。据记者统计,截至5月12日,3品种主力合约年内涨幅已超50%,玻璃期货2109合约涨幅达57.50%,苯乙烯期货2106合约涨幅达51.87%,热卷期货2110合约涨幅达54.09%。

螺纹钢2110合约涨幅达46.13%,铁矿石期货2109合约涨幅达47.08%。与此同时,现货市场也出现大幅拉涨,进入5月份以来,国内钢市大幅拉涨,钢坯、钢材、废钢等价格相继刷新数年新高。西本新干线数据显示,5月11日唐山钢坯报价为5650元/吨,较4月初累计上涨17%,并继续刷新近13年的新高。

此外,杜洪峰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海外市场来看,本轮海外钢价大涨与产业链重启补库需求有关,从时间点上看,自去年11月钢价大涨到目前连创新高,已经接近半年时间,通常时间在6-9个月,补库需求后期会减弱。新冠疫苗广泛应用正推动全球主要经济体强劲复苏。

“目前国内钢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已经接近或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当。按照美元计算,当前上海市场热卷价格已经达到1040美元/吨,我国热卷出口报价也达到1020美元/吨,与独联体出口报价相当。本轮钢价上涨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外价格远高于国内市场,国内市场接近甚至超过独联体出口报价后,继续上涨动力不足。”杜洪峰称。

然而,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通胀问题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表示,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不仅会给终端企业生产带来经营压力,而且也会引发各方对货币政策动向的关注。据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4月份,全国CPI同比上升0.9%,涨幅较上个月上升0.5个百分点。CPI环比涨幅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全国PPI同比上涨6.8%,较上月涨幅扩大2.4个百分点。PPI环比上涨0.9%,涨幅回落0.7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表示,PPI传导至CPI的时间大约是6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大宗品价格的上涨会在六个月后给CPI带来压力。虽然输入型通胀压力仍存,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消费需求的回暖,影响将会在内部消化,下阶段仍将在平稳运行区间。

把脉中美高层“容忍度”

在大宗商品不断拉升,通胀忧虑不断升高之际,5月1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美国4月CPI,这个数据创惊人纪录,美国4月整体CPI同比大增4.2%,大幅超出此前3.6%的市场预期,增速创2008年9月以来新高;4月核心CPI同比大增3%,创1996年1月以来最大增长。与此同时,4月整体CPI环比上涨0.8%,也是2008年6月以来最大的环比增长。

报告发布后,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称,尽管他对强劲的CPI数据感到“意外”,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暂时性因素造成的,淡化了“暂时性”通胀飙升的重要性。不过,市场仍然担忧通胀将更为持久,将迫使美联储比此前预期的更早加息。

结合近期大宗商品迅猛的涨势,市场担心通胀并非是没有理由的。因此,市场也开始担心,即便通胀是暂时现象,各国央行又能允许通胀保持“过热”多长时间才会开始收紧银根。由于加息预期的增强,美元指数已经开始走强,这可能又会对大宗商品的价格形成压制。

此外,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扬,这已经引发了政府层面的关注。5月12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要求,要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业内人士表示,这已经是第二次强调大宗商品价格。

与此同时,5月11日晚间,中国央行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经济体通胀指标表现出上行态势,主要推动因素有三:一是主要经济体政府出台大规模刺激方案,市场普遍预期总需求将趋于旺盛;二是境外疫情明显反弹,供给端仍存在制约因素,全球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需求复苏进度阶段性快于供给恢复;三是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环境持续处于极度宽松状态。

央行强调,目前看上述三方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全球通胀中枢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延续温和抬升走势。对我国而言,国外通胀走高的输入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品价格,叠加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可能在今年二、三季度阶段性推高我国PPI涨幅。

中国央行认为,我国是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从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看,影响PPI的主要是原油、铁矿石和铜,其中原油的下游产业链较长,还会影响化工品等价格,对PPI影响最大。不过,对于年内PPI阶段性上行,宜历史、客观地看待。

央行称,对于年内PPI阶段性上行,宜历史、客观地看待:一是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低基数’下的‘高读数’;二是历史上看PPI指标本身波动就相对较大,在数月内阶段性下探或冲高的现象并不鲜见;三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阶段性供求’错位’的表现,若未来全球疫情能得到全面有效防控、新兴经济体生产供应能力恢复正常,则生产资料价格涨势可能放缓。

因此,央行综合研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

对此,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总体看,我们认为央行层面对PPI上行的容忍度较高。而对于CPI,央行预计今年CPI涨幅较为温和,受外部因素影响总体可控,将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即CPI上行风险不大,此时物价稳定不会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考量,不会触发货币政策大幅收紧。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