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一季度十大牛熊股出炉:*ST众泰疯狂飙升197%,美好置业股价不美好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3-31 20:47:4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帅可聪 陈锋 北京报道
3月31日,A股一季度收官,上证指数一季度累计下跌0.9%,深证成指累计跌4.78%,创业板指累计跌7%。相较欧美日韩等主要股市,A股一季度表现相对落后。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表现突出的十大牛股涨幅均超过100%,若剔除南网能源等次新股,*ST众泰以超过197%的涨幅成为冠军。另一方面,一季度十大熊股跌幅均在50%以上,其中包括4只退市股、4只次新股,以及两只老牌地产股。
A股一季度表现相对落后
3月31日,A股市场低开低走,三大指数均小幅收跌。截至收盘,沪指报3441.91点,深证成指报13778.67点,创业板指报2758.5点。
以春节为分界线,随着节后机构抱团股的连续回撤,A股主要股指均大幅下挫,一季度由盈转亏。截至3月31日收盘,上证指数一季度累计下跌了0.9%,深证成指累计跌4.78%,创业板指累计跌7%。
对比外围市场,A股一季度表现相对落后。截至3月30日收盘,美股三大指数一季度均录得上涨,其中道指累计涨幅达8.04%,标普500指数涨幅达5.39%,纳指累计涨幅1.22%。
欧洲主要股市方面,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了约4%,法国CAC40指数和德国DAX30指数则均上涨了约9%。俄罗斯MOEX指数上涨了约7%。
而在亚太其他主要股市,香港恒生指数一季度涨幅4.21%,日本日经225指数与韩国综合指数涨幅均在6%以上,澳洲标普指数涨约3%。
A股一季度表现略逊,与去年的强劲表现不无关系。在2020年,上证指数累计上涨了13.87%,深成指累计上涨38.73%,创业板指累计上涨64.96%。其中,创业板指涨幅在全球主要股指中位列前茅。
十大牛股:*ST众泰疯狂飙升近两倍
尽管市场阶段性表现较差,但A股市场从不缺大牛股。
Wind数据显示,A股一季度有多达12只股票涨幅超过100%,72只股票涨幅在50%以上,233只股票涨幅在30%以上。A股一季度1569只股票录得正收益,占比约为37%。
在一季度涨幅居前的十大牛股中,位于前三位的南网能源、顺控发展、*ST众泰涨幅分别高达565%、405%、197%。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季度十大牛股中,南网能源、顺控发展、中瓷电子、中国黄金等4股都是当季首发上市的次新股。统计数据中其累计涨幅以上市首日收盘价为基数,若以发行价为基数,其涨幅还将更高。以1月19日上市的南网能源为例,截至3月31日收盘其股价相较发行价达860%。
若剔除次新股,A股一季度表现最为强势的当属*ST众泰。自1月11日股价触底1.14元后,*ST众泰在40个交易日中收获了30个涨停板。
令人担忧的是,作为一只“披星戴帽”股,*ST众泰的基本面并未发生重大变化,属于投机资金疯狂炒作下诞生的大牛股。甚至连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也认为,股票涨幅太大,公司业绩撑不起来。
此前3月22日,*ST众泰公告称,因公司股价异常波动,为维护投资者利益,公司将就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进行核查。截至目前仍未复牌,后市走向值得关注。
同样莫名遭资金“爆炒”的还有*ST联络、*ST当代,两家公司也均表示,经营情况正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此外,长源电力和雪迪龙股价飙升则是因为搭上了“碳中和”概念的快车。公开资料显示,雪迪龙主营业务包括环境监测系统,长源电力持有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股权比例约9%。而森特股份大涨则主要因为被光伏巨头隆基股份收购股权。
十大熊股:美好置业股价不美好
冰火两重天,众多熊股在一季度也让大量的投资者苦不堪言。
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A股共有十只股票惨遭腰斩,即累计跌幅超过50%。累计跌幅超过30%的多达161只,累计跌幅达到20%及以上的有580只。
十大腰斩股包括天夏退、退市工新、长城退、退市秋林等4只退市股票,康众医疗、优利德、恒而达、盈建科等4只当季度上市的次新股,以及美好置业、华夏幸福。
康众医疗、优利德、恒而达、盈建科等4只新股在上市首日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分别上涨达266%、274%、380%、188%。然而,上市首日即巅峰,他们此后都陷入了跌跌不休的境地,追高的投资者至今亏损惨重。
在十大熊股中,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美好置业与华夏幸福,这两家公司都是老牌房地产企业。其中,华夏幸福问题显而易见,在其债务爆雷后,逐渐被投资者抛弃。据华夏幸福披露,截至3月31日,该公司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高达372亿元。
而美好置业暴跌的原因似乎更为复杂,在2021年1月中下旬,美好置业一度连续6个跌停。但美好置业认为,此次暴跌属于非理性下跌,股价表现未能合理体现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