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去年中行不良反弹 四季度边际有所改善

作者:冯樱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3-31 15:04:24

摘要:“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行不良贷款有所反弹,尤其是海外机构受疫情冲击较大,不良贷款显著上升,境内的新发生不良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境外的新发生不良集中在油气、航空、房地产业。”3月30日,在中国银行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该行拟任副行长陈怀宇介绍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营形势,给国内银行业带来不小的挑战。

“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行不良贷款有所反弹,尤其是海外机构受疫情冲击较大,不良贷款显著上升,境内的新发生不良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境外的新发生不良集中在油气、航空、房地产业。”3月30日,在中国银行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该行拟任副行长陈怀宇介绍称。

陈怀宇表示,受益于中国经济企稳复苏和中行加大清收化解力度,四季度资产质量已实现边际改善,不良率和不良额较三季度末环比双降。

中国银行发布的2020年度报告显示, 截至2020年末,中国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2072.7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0.38亿元,不良贷款率1.46%,比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77.84%,比上年末下降5.02个百分点。

信贷风险总体可控

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银行集团资产总额24.40万亿元,负债总额22.24万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7.17%和6.96%,营业收入和拨备前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21%和3.84%。实现税后利润2050.96亿元,同比增长1.59%。

同时,2020年,中国银行实现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928.70亿元,同比增长2.92%。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为0.87%,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0.61%。净息差为1.85%,非利息收入占比为26.73%,成本收入比(中国内地监管口径)为26.73%,同比下降1.27个百分点,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在资产质量方面,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银行不良贷款总额达2072.7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0.38亿元,不良贷款率1.46%,比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77.84%,比上年末下降5.02个百分点。

中国内地机构不良贷款总额1899.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0.34亿元,不良贷款率1.65%,与上年末持平。该行关注类贷款余额2645.94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47.20亿元,占贷款余额的1.87%,比上年末下降0.35个百分点。

30日晚间召开的中国银行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拟任行长刘金表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会阶段性的出现一些增减,不良率阶段性波动,有时低一点,好看一点,有时会高一点,不那么好看。但只要把它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市场就不用过分地担心,不会对一家银行的发展带来过多负面的影响。”

刘金指出,截至去年年末,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和不良贷款率与上年末相比出现双升,但是去年四季度末上述两项指标较三季度末环比下降。

“今年一季度,中国银行加大了不良资产的处置和化解力度,去年下半年采取的一些风险管控措施开始见效,资产质量不断夯实,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刘金说。

但同时,刘金也提醒,疫情之后,在经济恢复过程当中,还会有很多局部性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还会导致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出现反复。在刘金看来,不良率阶段性出现波动,只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市场就不用过分担心。

对此,陈怀宇进一步表述,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已在全球率先恢复增长,预计中国银行信贷资产风险整体可控。但是,考虑到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到期退出、疫情影响滞后性等因素,境内机构资产质量仍将承压。

具体而言,因疫情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相关授信风险的暴露,但部分企业的经营困局没有根本性的扭转,资产质量反弹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的财政压力较大,需要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和地方国企债务风险,防范区域性的风险。此外,需要关注出口企业以及供应链处于相对弱势的民营企业,可能受到上下游的挤压,导致利润下降。

从海外机构的情况来看,当前部分的欧洲国家第三轮疫情有卷土重来之势,未来全球宏观经济走势不确定性依然较大。由于中国银行的海外信贷资产规模相对较大,受外部环境影响,海外授信风险管理和信贷资产质量承受一定压力。但陈怀宇也表示,去年不良大幅度上升的情况,预计不会出现,信贷风险总体可控。

在延期还本付息客户方面,截至2020年末,中国共计为中小微企业、大型国际产业链企业实施延期还本金额超过1400亿元,延期付息金额超过49亿元。在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中国银行积极开展对暂时经营困难企业的帮扶的同时,亦高度关注相关客户风险,开展多轮专项风险排查。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延期还本付息客户整体风险可控。

2021年,中国银行将继续把防范金融风险于实体经济更好的结合起来,强化行业政策的引导,加强对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业务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管理;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摸清风险底数,加强潜在风险的管控和化解;加大清收处置的力度,对不良客户实行分层管理,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益。充分发挥多元化和客户资源优势,加大重组重整手段的应用。

同时,中国银行将动态审慎地估计逾期信用损失,冲足计提拨备,持续增强风险抵补能力;加快推进信用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引入先进技术,增强对风险敏感性和反应速度,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风控水平等。

刘金提到,在风险管理方面,2021年,中国银行将坚持底线思维,确保不发生重大风险事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将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作为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做好重点风险管控,提升极端情景和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背景下,中行作为以全球化综合化为鲜明特点的一家银行,防范极端情景和重大风险管控是中行面临的紧迫任务。要推进全面数字化风险管理,以金融科技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打造风险管理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提速

2020年,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速。全渠道的数字化、开放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截至2020年末,中国银行手机银行用户数达到2.11亿户,交易额达到32.28万亿元,个人有效客户中手机银行用户占比超过66%,手机银行月活客户中,交易客户的占比超过了62%,手机银行投资理财产品销售额在全渠道中的占比超过了78%。

中国银行副行长郑国雨介绍,中国银行以四大战略级场景建设为重点,全行加快106类场景建设,初步形成了广泛连接G端、B端和C端客户的生态服务闭环。全流程线上化、智能化营销管理平台初步建成。搭建智能营销平台,形成大数据闭环营销体系,智能外呼、智能客服、中银理财助手等营销工具广泛应用。搭建智能产品平台,智慧账户、智能投顾、智能授信、智荟权益、数字信用卡升级迭代。

“我们有一个拳头产品,叫中银惠投,累计销售207亿元,产品问世三年以来,年平均收益达到了34.91%。”郑国雨表示。

同时,中银E贷全面上线,快速增长。搭建智能风控平台,全年事中风控系统实时监控线上渠道交易量同比增长67.38%。搭建智能管理平台,依托经营管理驾驶舱,支持全行各个层级的经营决策。搭建智能运营平台,实现高频业务“无人工参与”或“少人工参与”。

在中国银行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刘金介绍,2021年,中国银行重点策略有两个,一个是数字化转型,另一个是风险管理。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全面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十四五”时期,中国银行将以企业级架构和数据治理为基础,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开放金融生态体系两大特色重点,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金融科技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实现客户体验全面提升、产品服务开放共享、业务流程整合优化、管理风控智能高效、各级员工减负赋能。

下一步,中国银行将突出数字化,打造智能银行。打造敏捷前台,推动手机银行向综合服务平台转型、向B2B2C转型,构建整合协同的多元化渠道体系。打造智慧中台,持续提升全流程智能化的精准营销能力,和专业化的产品服务能力。打造高效后台,强化智能风控和运营保障。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