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7.5万亿信贷指标分解到各家银行

作者:贺江兵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1-22 21:20:14

摘要:7.5万亿信贷指标分解到各家银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贺江兵 北京报道

   “不要低估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这是一家大型银行高管对其辖内分行行长发出的警告。并向他们提示了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部门对二套房首付比例或会提高,对房价上升较快的城市允许将首付比例提高到50%以上。
    1月21日,《华夏时报》记者从官方渠道独家获悉,今年7.5万亿的信贷投放计划已经分解到各家银行,中行将在今年大幅削减信贷投放并非空穴来风,农行今年新增贷款将控制在7600亿元,而去年新增贷款为各项贷款增加1.03万亿元。记者从另一渠道获得证实,“商业银行今年新增贷款大约占去年新增贷款的75%左右,据此推算,农行今年的贷款不会超过7600亿元。工行和建行也受这一比例限制。”
    “对于超放的商业银行,央行将会定向发放央票,惩罚性定向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这些手段失灵的情况下,管理层或许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银行界知情人士对本报表示。
    该人士透露,银行将压缩对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部分商业银行将信贷调控的对象定为钢铁、水泥和房地产等产业。
信贷增速20%为上限
    关于信贷传闻满天飞,但真实的情况只有一个。
    “合理的信贷增速是多少?原以为美联储知道,从美国银行大量破产来看,只有上帝知道。”一位市场人士无奈地表示。
    不过,对于中国银行业信贷合理增长速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去年三季度,根据中国历年信贷增长与中国经济发展等情况,中国银监会曾经做过压力测试,20%信贷增速是上限,“每超过1个百分点,在未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就会上升一个百分点。”
    央行数据显示,去年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97万亿元,同比增长31.74%,增幅比上年末高13.01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2.05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
    本外币并表后,去年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42.56万亿元,同比增长32.99%。全年本外币各项贷款增加10.52万亿元,同比多增5.54万亿元。当月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4054亿元。
    去年是全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商业银行过度放贷,严重冲击了银监会审慎监管底线。
    中国经济在2009年呈现出“V”字型反转,大量的放贷为通货膨胀埋下伏笔,为央行和银监会收缩信贷规模提供依据。
    “市场化手段和行政手段都有可能用上,当然,商业银行必须考虑规避监管风险成本。”前述银行界知情人士表示。
确保信贷均衡合理增长
    商业银行被要求防止信贷在今年出现异常波动,将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均衡放贷,防止信贷出现季节之间、月度之间的异常波动。
    商业银行同时被要求按月、按季上报信贷计划。
    何谓均衡放贷?
    21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出席《华夏时报》和央视财经频道联合主办的“金蝉奖”活动时表示,“怎么理解信贷投放的均衡分布?我在银行工作了十年,假如一年投5万亿,除以12个月(即:每月投放4167亿元),不太可能,在银行商业化之后,基本上早放贷、早受益,我个人理解,大致分布是四、三、二、一,2009年变成五、三、一、一,如果从五、三、一、一回到四、三、二、一,全年如果7亿-8亿的目标,一季度占40%,2月份有春节,休息几天,1月份相对多一点,超过1万亿或者多一点,到底什么叫均衡化,是不是每个月固定的3000亿、5000亿,如果是这样,银行很难做到。”
    显然,所谓的均衡并非一刀切,每月平均,这也不符合各行业周期发展的规律。
    实际上,银行并未被要求完全一刀切按月平均放贷。
    一些银行在制定发放贷款时,一季度放贷比重较大,但一般不超过40%,四季度放贷比例最少。
    7.5万亿信贷增长额度是否合适?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对本报表示,由于去年信贷增幅过快,今年7.5万亿的新增计划是合适的。
    在他看来,去年贷款多为中长期贷款,而在今年新增中长期贷款较少,信贷需求会大幅降低,主要是配套贷款,这部分不会很大。
    “7.5万亿的信贷额度对于保增长足够了,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适当收一下,踩一下刹车,无论对银行还是中国经济稳健发展都是必要的。”  
信贷调控对象
    前述商业银行高管表示,该行今年将严格贯彻国务院调控产能过剩行业,其中,重中之重是钢铁和水泥等行业。不过,根据中证报报道,工信部确定的五大产能过剩行业是:钢铁、有色、建材、汽车、船舶。
    银监会要求,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信贷投入,继续支持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确定的中央投资项目,其余国家级项目除国务院或发改委批准的以外,银行一律不再投放信贷。同时,严控地方和企业自主投资新上项目。
    另外,房地产行业在信贷上将会受到严格限制。
    房价是个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房地产既得利益者永远希望其价涨,蜗居的大多数人永远梦想其跌。
    站在旁观者——第三者角度看待房地产行业,兴许更客观。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和郭田勇均对本报表示,他们都是第三者——既不炒房、又非蜗居,前者是经济学家,后者是银行学者。
    林义相在“金蝉奖”上表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里最大的吸金器,居住功能已经逐渐的退到次要位置。高房价严重影响了扩大内需,因为,居民把大量的资金都花在了房子上,同时,房价涨幅过快,会危及社会稳定,甚至扭曲年轻人价值观和造成道德沦丧。
    “政府只要下决心,房价还是能降下来的。”不过,林义相对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并不持有乐观太多,“因为,涉及过多利益集团。”
    郭田勇表示,房价过快增长必将形成泡沫,是泡沫早晚会破灭,那样,银行的信贷风险将会大增,因此,“银行在今年必将会对房地产贷款更加严厉。”
    本报得到的独家消息显示,商业银行已经被允许在部分房价增长较快的城市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50%以上,并且对不能提供合法、合规证明的,均按二套房标准执行信贷政策。
    另据悉,国内最早开展放贷业务的建设银行已于去年年中,较其他商业银行早半年以上收紧了放贷。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