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中国足球是伪市场化的标本

作者:商灏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1-22 21:18:48

摘要:中国足球是伪市场化的标本

 

本报评论员 商 灏

    中国足协三名高官被警方带走,让人们看到足球界声势浩大的打假扫黑行动终于开始触及实质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南勇、杨一民他们虽然算不上什么高级别的政府官员,但至少关乎中国足球的脸面。都说假、赌、黑已深入到中国足球的骨髓,而其实质、其根源就在足协,就在管理,就在足协高管的人治与不作为。而在官方正式披露南勇案情之前,人们还无法预知有多少惊人内幕会再掀波澜,但许多人已经心情很不平静了。
    中国足球的病根的确就在中国足协,这是众所周知的。足坛扫赌反黑的风暴已“剑指”足协最高官员,截至目前,已有至少21名官员、球员和俱乐部管理人员涉及中国足球假赌黑。腐败盛行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也的确必须进行彻底的清理。中国足球沉疴旧病多多,正是“伪市场化”的改革,权力的市场化运作,让足球发展失去了应有的自由竞争环境,衍生出违法犯罪的乱象无数。现在,足协的重量级官员已在风暴中沦陷,中国的足球从此有希望了吗?是否只有当政府的权力真正撤离球市之后,中国足球才有希望?
    所谓不破不立,如今几乎是将中国足协管理层一窝端,已经破得比较彻底了。而在一片“废墟”之上,中国足球将以何而立?中国足球的制度和秩序会因此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吗?中国足球接下来该交给谁管?中国足球如果不能迅速决断未来走向,是否还会重走弯路?
    无数的中国球迷曾经为了一句“思念足球,何日出头”而矢志永不放弃。在经历一番格局动荡之后,中国足球是否就有了出头之日?或许,只要努力,中国足球就有重建之日。但这可能既是个愿望,更是个难题吧。如何改善和维护联赛秩序?如何让更多人回到足球场去看比赛、去踢足球?如何提高联赛水平、提高国家队成绩等等问题,只有解决了,一切才有实际意义。
    理性分析这些年来中国足球动荡不安的经历,可以看到,对于中国足球的堕落,也许并不应责怪是市场化、职业化的结果。市场化、职业化对于职业足球、对于一切竞技体育,都具有刺激球队、球员的水平向上的好处。中国的足球俱乐部之所以不服从这条市场规律,之所以球员水平再差,球员所得仍旧很高,关键在于许多俱乐部都由大型国企支撑,而国企对市场一向不敏感,他们对于政府官员的意旨却似乎更敏感。
    而中国的政府官员干涉体育是有传统的。官员关心市场化、职业化后的足球,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不是作为普通球迷来关心,也不是作为体育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来关心,而是直接参与到足球及足球市场内部,并且在他们的决策或影响之下,国企成为足球俱乐部的投资者,即使民企成为投资者,政府也会在其他领域中对他们作出补偿,那么,中超、中甲比赛就不再是球迷的节日,而是变成了地方的荣誉之争,变成了首长的“面子工程”,于是就有了“政策球”,于是足球俱乐部、足球市场中就有了很多很多的钱。就有了所谓的政策假球,假赌黑风也就越刮越烈,而中国足球的水平也越来越差,以致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因此,有舆论呼吁,在扫清足坛假赌黑之后,政府应远离足球市场。当中国足球依靠市场力量渐渐正常起来成熟起来,则出现一支或者数支国际一流水平的球队,将指日可待。
    另一方面,中国足球也应减轻其所不能承受之重。种种所谓“黑幕”或“潜规则”,在中国社会各行各业中,并非足球所独有,却惟有足球沦落到今日可任人随意辱骂、嘲讽、恶搞之地步。归结起来,皆因足球之特征注定它是世界上无可争议的第一运动;皆因足球运动受众广、关注度高、利益链条长;皆因中国公众往往对足球赋予了太多非足球层面的附加值。在内地,足球早已不是竞技意义上的“纯足球”。它是娱乐圈,是电影里的江湖,是社会万象的透视镜,时时在暴露着放大着腐败、堕落、贪婪、暴力等人性弱点。如果看待中国足球的目光已变形,中国足球又何以承受那无形之重?
    回顾历史,如果以假球、赌球为线索,来贯穿、勾连中国职业足球十多年来“假赌黑”全过程,可以发现,其早期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开始以前的以人情球、默契球为主的假球,一直延续到2001年。2001年,当中国队历史上第一次冲入世界杯决赛圈,境外的博彩公司开始对中国足球联赛开盘。中国足球从业人员由此开始以个体的身份参与赌球,从中看到巨大潜在经济利益的一批手头掌握资源的高智商经营者开始出现。以2004年张海等俱乐部老板发动“G7革命”为标志,中国足球进入“操盘手”时代。中国足球的计划经济型体制,让一些土生土长的足球圈内人如鱼得水,成为最终的赢家。
    可见中国足球自上而下的黑幕绝非一日之功。而中国足坛近几天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也许确实可以拿来证明高层重整足坛秩序的决心。大规模的扫赌反黑,虽然可能会导致中国足球的暂时停顿,甚至联赛休克,但付出的一切代价也许都是值得的。只有正本清源,彻底消除病根,中国足球才不会继续沦为赌徒们的玩具,中国足球提高水平,也不会继续是一句空话。
    对于曾经很迷失很狂乱很不争气的中国足球,需要以冷静和科学的态度,质疑解剖和鞭策之,而不是简单化、功利化和口水化对待。毫无疑问,十多年的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也并非一无是处。而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所发挥的特殊影响力,已不仅是国家体育形象、体育实力的竞技拼争,而是被浓缩为国民精神、国家气质的实时展现。
    由此亦可见,中国足球必须来一次全面彻底的整肃,必须做令人耳目一新的震撼出击!
    率先开启职业化改革、厉行市场化运作长达18年的中国足球,如果能够寻找到这些年市场失灵的种种症结,或将由此开启新的时代。已经衍生出了最坏的市场化以及最无效的管制样本的官商一体模式,已经到了必须终结的时候。能否一步步顺直扭曲,涤荡污浊,改革恐还将经历漫长等待。
    而中国足球职业化、市场化改革,确实已到了全面盘点进而重装上路的关键转折点,方向已不可动摇,一旦彻底肃清次生态、逆市场行为,中国足球将重获新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