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 俞敏洪称只有真正优秀的教育才能改变孩子和乡村命运

作者:于玉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3-15 14:51:35

摘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是“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规划的重要目标任务。而振兴乡村的关键在教育。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 俞敏洪称只有真正优秀的教育才能改变孩子和乡村命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是“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规划的重要目标任务。而振兴乡村的关键在教育。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2020年中国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但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依然严峻,为了让更多孩子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社会各界均做出了驰而不息的努力,内部革新者身体力行,外部行动派多措支援,乡村正成为探索未来教育的试验场,乡村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月14日,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就中国乡村教育面临着哪些变化趋势和挑战、乡村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进行探讨。“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互为因果。只有真正优秀的教育才能改变孩子和乡村的命运。国家应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交通、住宿、学习环境的健全。民间可通过互联网等技术传递优质的教育资源,争取更多有影响力的人参与到乡村教育中来。”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此次研讨会上表示。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

中国乡村正在经历“乡土社会”到“离土社会”,没有乡村社会、乡村文化的复兴则难言乡村振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认为,乡村教育的振兴,其实质是乡村文化、乡村社会的恢复重建。只有在乡村建设的大视野中,才能破题和解题。

据记者了解,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主张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教统筹”,强调教育与农业科技、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即“农科教三结合”。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应该用创新的理念和模式破解乡村教育的老问题,推行面向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生活而教,重点加强农村学生非认知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健康教育和创业教育等,以学生为本,以乡土为根,将课本知识和乡土文化有机融合,开展植根乡土的教育、有根的教育、有机的教育、绿色的教育。”杨东平还表示。

杨东平认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应该是做到为大多数人的教育,将公平与质量挂钩,着眼点应当是关注大多数学生和关注弱势学生,基础教育的功能应当是点燃大多数学生,而不是少数能够“跳龙门”的“锦鲤”;还应该是完整的、基础的教育,即在提高学业成绩、发展认知能力的同时,弥补农村学生非认知能力的短板,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重视非认知能力、社会情感技能。“不是培养‘选择做题家’、‘二流机器人’。”杨东平说。

乡土为根“换道超车”

当大多数乡村学校还在致力于提升学生成绩,“唯分数论”时,已经有学校将课本知识和乡土文化有机融合,以乡土为根“换道超车”。

因被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及,并称其是“最好小学的样子”,北京市怀柔九渡河小学成为了“网红学校”。

对此,北京市怀柔九渡河小学校长于海龙表示,“很多人把我们称为网红学校,但我不太喜欢这个称呼,做学校还是应该踏踏实实把学生培养好,不做一时的网红,要做一辈子的好学校。我们要培养脚下有根、胸中有志、眼中有光、人生有为的现代山村少年。”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北京市怀柔九渡河小学位于怀柔区的燕山南路,附近6个村140名学生全部就近入学,甚至还出现了孩子回流现象,而这些改变则来自就地取材,将山村的产业融入学生课程中,以问题为导向,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于海龙举例介绍,学校冬季将菜地改为冰场,学生就要有冰车,基于真实需求就有了任务链条,从冰车的项目发布-冰车设计-冰车制作-测试出租,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习的目标和学科的素养就得到了落实,冰车要设计宣传语涉及语文知识;要进行测量涉及数学知识;进行摩擦力计算就设计物理知识,整个任务链条全都落实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

当然,北京市怀柔九渡河小学的经验并非能够全部复制到所有的乡村学校,但开展植根乡土的教育则有更多的学校开始尝试。

浙江省缙云县章村小学校长马鑫飞也告诉记者:“要让孩子因为家乡的各种资源感到自信。比如说我们那盛产茶叶,几乎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如何采茶、炒茶,学校就去教学生了解茶叶的根源、茶叶的功效,设计茶叶的包装,说不定未来他们会因为茶叶回到家乡。”

未来乡村教育的常态

振兴乡村教育,教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副院长高小强认为,在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教师肩负着新使命,他们不仅是一个教师,更要成为“新乡贤”,发挥示范领导作用,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需要有改造社会的奉献精神。

高小强建议,未来时代需要的乡村老师需要向三个方向努力:一是承担教育责任,给予孩子们足够的陪伴;二是承担社会责任,以平等的姿态和村民以及所有为了振兴乡村的人一起努力;三是承担起乡村教育共同体的责任,与大学教师协同合作,拥抱开放、多元的文化。

俞敏洪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的外流,未来中国的乡村教育可能是以镇一级为基本单位,以镇一级为核心的住宿制学校可能会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常态,不过乡村教育最终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模式,至少也在10-20年左右,这急不得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政府和民间都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国家要思考如何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如何让优秀老师到乡村去工作。”

俞敏洪认为,提升乡村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乡村老师工资必须比城市老师工资高出一定额比例;民间则可以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向更广泛的地区传递优质教育资源,还可以争取更多有影响力的人参与到乡村教育中来。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