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连续三日累计净回笼4185亿元 对资本市场意味着什么?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1-28 09:24:55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27日早间,央行公告称,将在公开市场进行180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由于当日有28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回笼1000亿元。
本周以来,央行已连续3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施净回笼,其中周一,净回笼2405亿元;周二,净回笼780亿元;周三,净回笼1000亿元。前三日央行累计净回笼4185亿元。
央行表示,此举是因为“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持续大额净回笼资金的时间点上,资金面紧张情绪仍在扩散。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近期频频开展逆回购操作,是多方因素共同造成的。年关将至,市场对于货币流动性的需求有所增加,从而可能导致银行间拆借利率、市场利率等有所上调。
隔夜利率走高
1月27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简称Shibor)继续全线上行。
其中,隔夜品种上行24.4个基点报2.97%,创下2019年4月下旬以来新高;7天期上行24.1个基点报2.969%,14天期上行21.1个基点报3.064%,1个月期上行8.5个基点报2.632%。
同时在二级市场上,1月27日,各期限国债逆回购利率盘中全线冲高。其中,上证所隔夜国债逆回购利率(GC001)盘中最高报6.500%,高于前一交易日6.1%的最高值,收盘回落至3.955%;GC002和GC003盘中最高报4.9300%和5.2500%;GC007更是最高飙升至5.8000%。
中信证券明明表示,短期资金利率上行不必太过担忧。他指出,近期资金利率显着上行触发了市场对于春节前流动性紧张的担忧。但是节前流动性大概率会转向宽松,“央行的MLF和14天逆回购操作不会缺席。预计延续往年春节前后资金面先紧后松趋势。从以上分析来看,央行大幅收紧狭义流动性和广义流动性的概率不大,债市大跌存在一定错杀的成份。”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也持同样的观点,他预计后续央行将重启14天逆回购并实现跨春节覆盖,央行适度增量资金投放即可实现资金面有效改善,资金面趋紧态势不会持续太久。
资金全面收紧概率小
在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下,1月26日市场表现出股债双杀的负面情绪,截至当日收盘,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大跌0.46%。
随后,央行的表态释放出稳定信号。易纲1月26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表示,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央行不会过早地放弃支持政策,将确保其采取的政策有稳定性和一贯性。
受此消息的影响,27日市场情绪有所缓和,股债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涨。截至当日收盘,十年期主力合约涨0.01%;五年期主力合约涨0.06%;二年期主力合约涨0.01%。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目前银行间资金面偏紧,对股债市均有影响。如果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趋紧,将引发市场预期变化,并推升市场利率,进一步对信贷市场构成影响。
“目前经济仍需一定力度的政策支持,预计央行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将以市场感到‘舒适’的方式,逐步收敛流动性,并进行精准调节,以提升政策效率。” 周茂华称。
然而,27日多只可转债突发闪崩,出现集体跌停的情况。临近午间收盘,多只可转债出现集体跳水,15只触发临时停牌,溢利转债大跌25%,盛路转债、凯龙转债等15只个股跌超20%,午后又现集体拉升。
业内人士认为,可转债新规即将落地,或对高溢价品种形成负面,今日出现杀溢价现象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资金面的安排。明明进一步表示,预计货币政策不会过快转向,关注春节前后资金面的预期差。从历史经验和逻辑上看,若央行全面收紧货币政策,股票、房地产价格将会承压,债券亦不能幸免。然而,从近期央行释放的诸多信号来看,货币政策“不急转弯”,继续支持实体经济,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贯性是相对确定的,全面收紧的概率不大。
“马骏的表态更多的是在提示资产价格的风险,对于货币政策转向的表述也是在‘适度’的范畴之内。我们认为,短期内对于货币政策转向无需太过担忧,参考往年春节前后资金面的表现以及今年倡导春节就地过年的影响下,需要关注后续央行操作与实际资金感受之间的预期差。”明明说。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