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央行回应2021年货币政策走向:全年CPI同比涨幅将先升后稳,当前利率水平合适

作者:刘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1-15 22:36:26

摘要:物价的稳定是货币政策核心的政策目标,央行副行长陈雨露指出, 12月CPI同比由降转升,全年CPI同比上涨2.5%,国家统计局随即对这一指标作了解读。需要注意的是,受猪肉价格和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共同推动,2020年末CPI环比涨幅比较大。

央行回应2021年货币政策走向:全年CPI同比涨幅将先升后稳,当前利率水平合适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等出席。

在谈及货币政策走向,陈雨露表示,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继续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会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灵活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以适度货币增长支持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发布会上,央行就近期市场关心的物价水平、货币政策走向、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等热点问题亦做出回应。

全年CPI同比涨幅将先升后稳

物价的稳定是货币政策核心的政策目标,央行副行长陈雨露指出, 12月CPI同比由降转升,全年CPI同比上涨2.5%,国家统计局随即对这一指标作了解读。需要注意的是,受猪肉价格和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共同推动,2020年末CPI环比涨幅比较大。

“从中长期来看,2020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生猪产能也已经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所以CPI环比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我们认为是比较小的。同时,确实我们要关注核心CPI的变化。由于居民收入增速仍然在恢复过程中,再叠加局部地区疫情的反复,还有服务性消费仍然受到一定制约,所以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仍然处于低位。”陈雨露称。

陈雨露表示,下一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国内消费需求逐渐复苏释放,未来核心CPI有望继续回升。总体来看,2021年我国的物价水平大概率会保持温和上涨,受上年同期基数的影响,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将会出现先升后稳的走势。

当前利率水平合适

1月15日央行开展了5000亿MLF操作,用于对冲1月15日3000亿MLF,和1月25日2405亿TMLF到期。

本次央行采取小幅缩量续作的方式开展了MLF,阶段性结束了前期延续了超量对冲方式。缩量续作的操作也引发了市场对于未来货币政策是否会收紧的担忧。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关于利率的问题,孙国峰表示,“在观察利率水平的时候,应当更多关注实际发生利率的变化。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以改革方式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取得明显效果。”

他指出,2020年12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比2019年末下降0.5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降幅大于LPR同期降幅。此外,贷款利率下行引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推动存款利率下行。2020年12月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7%和3.9%,分别较上年末下降5个基点和16个基点,“目前经济已经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企业信贷需求强劲,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说明当前利率水平是合适的。”

针对降准问题,孙国峰表示,2020年人民银行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1.75万亿元。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10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万亿元。目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9.4%,其中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6%,不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历史上的准备金率相比,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都不高。

孙国峰强调,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灵活调节,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向银行体系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

未来M1增长将会比较平稳

1月12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0.1%,比上年末高1.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19.6万亿元,比上年多增2.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3%,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

陈雨露表示,货币、信贷增长基本实现年度目标。从全年来看,人民银行通过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实体经济提供了1.75万亿元长期流动性。人民银行累计推出9万多亿元的货币政策支持措施,确保了“货币总量适度,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政策目标。

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是否意味着今年货币投放量将会增多?

对此,陈雨露表示,“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是完善我国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一个重要内容。基本匹配并不意味着完全相等。”

他指出,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治理的需要,略高或者略低于名义经济增速,以此体现中长期内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在经济运行的非正常时期,比如说遭遇到类似当前重大疫情严重冲击的时候,经济增速可能会大大偏离潜在的产出水平,这时货币政策就要参照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经济增速来把握。

对于2020年M1增速上升的情况,阮健弘表示,单位活期存款是M1里的主体,占M1的比重九成,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阮健弘介绍,M1增速上升,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显现;一些行业获得了比较多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项目还没有全部实施,所以形成了一定的资金沉淀;存款产品的规范推动了活期存款的增加。

“未来随着疫情缓解,经济企稳回升,投资项目逐步推进和开展,单位资金支出将有所加快,停留的单位活期存款也将有所减少。另外,由于规范存款产品带来的结构性产品向活期存款转化也会减少,所以我们预计未来M1的增长将会比较平稳。”阮健弘表示。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将成为常态

在谈及人民币汇率走势时,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指出,2020年末,央行对美元汇率较上年末升值6.9%,波动幅度没有超过历史水平,比如2007年、2008年的波动幅度;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升值约4%,从历史上看年度的波动幅度也是处于中游。

孙国峰称,总的来看,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与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基本面相符。与其他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也较为适中。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汇率变动对出口和经济的正负影响基本相互抵消。

“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取决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国际收支状况和国际外汇市场变化等因素。” 孙国峰说。

“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将成为常态,既不会持续升值也不会持续贬值,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孙国峰强调。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