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全球闲置8.5万亿美金 中欧迎来逆全球化下“一带一路”新机遇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19 17:08:27

摘要:“按照亚行的预测,亚洲每年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超过1.7万亿美金;按照IMF的预测,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口是1.5万亿美金;但按照世行的预测,全球闲置的钱有8.5万亿美金,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是这个世界越是逆全球化,就越需要’一带一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

全球闲置8.5万亿美金 中欧迎来逆全球化下“一带一路”新机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一带一路”第五年,世界正面临一场大变局。

这一年,全球经济状况持续改善,经济向好趋势明显,但同时,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贸易保护主义来势汹汹,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较此前更为严峻。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2月14日,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8“一带一路”国际创新论坛暨“一带一路”建设创新案例征集活动获选案例颁布仪式上,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报系编委会总编辑邓红辉在致辞中表示。

开放、创新、机遇,在对外合作中越发重要。

“按照亚行的预测,亚洲每年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超过1.7万亿美金;按照IMF的预测,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口是1.5万亿美金;但按照世行的预测,全球闲置的钱有8.5万亿美金,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是这个世界越是逆全球化,就越需要’一带一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

“欧盟非常需要增强和所有亚洲伙伴的合作,我们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目标相同。’一带一路’不是单向的过程,不是从中国到欧洲,而是很多路、很多方向、很多往来,欧洲、中东、中亚,乃至整个亚洲之间的互动。中国有中国的角色,欧盟也要发挥作用,但是我们希望其他伙伴也能够发挥同等的作用。”欧盟驻华大使郁白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中欧新机遇

11月26日,我国与日本签订了52个项目,约定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共同开拓“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的合作,52个项目约为182亿美金左右的投资。此外,渣打银行人民币国际化及“一带一路”业务全球主管凌嘉敏介绍,渣打银行全球网点的69%和“一带一路”是高度重合的,同时,渣打银行也提出,在2020年要提供不少于20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看到下一步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与国际高标准对接,开展全方位的双边制度、规则、标准,能力建设、制度建设、跨境网络建设,这个对’一带一路’下一步发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张燕生表示。

“在联合国的法律框架之下,中国和欧盟共同为改革现代化的世贸组织努力。”郁白说。在他看来,中欧之间需要创造实体,以及非实体的一些框架基础设施,让商品、服务、理念和人员等多种要素能够实现流通。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看来,一带一路”是系统、综合的合作平台,而非仅仅是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促进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全方位的向前发展。”他表示,“在此过程中,中国会和所有的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合作互动,实现双赢和多赢。”

展望未来,不仅仅要在产业聚集上持续发力,还要和沿线各国建立经贸合作关系网络。

按照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要求,一方面要建立中国优势和“一带一路”经济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互动和互利共赢的模式,同时,“一带一路”要依托项目群,产业在境外构建经贸合作区,在贸易、投资、技术、标准要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这也符合中欧之间的合作,也就是欧盟最近提出来的亚欧互联互通战略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

“欧盟模式强调可持续,强调全面发展,强调基于规则,中国的模式是共商共建共享,来推动我们的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中欧合作高度互补,是相互学习借鉴的模式。因此中国和欧洲在“一带一路”欧盟亚欧互联互通战略之间,能够开展一个双边的合作,建立现代化市场准入的制度,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公平竞争的制度,建立起与国际标准对接新的制度规范。”张燕生表示。

新科技变革

中国是一个电子支付已经非常发达的国家,即使在西藏这样的地区,移动支付渗透率也达到90%。

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驱动,电子支付、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等一系列新经济、新业态尚在沿线崭露头角,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一批足以推动产业升级甚至变革的新兴科技也正逐步成熟、落地。

“新工业革命正需要’一带一路’。”张燕生表示。在他看来,较上一轮科技革命——IT革命相比,新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机器换人。“资本会在全球推动AI革命,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全球寻找需求。”他表示,在此情况下,“一带一路”通过“五通”为全球创造新的需求和合作机遇。

凌嘉敏在演讲中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已经陆续建成并成熟,但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地位跟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不成比例的。未来通过“一带一路”贸易关系的加深,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将加速。

银联国际战略规划及会员支持部总经理蔡辉明表示,目前“一带一路”业务开展过程中,反洗钱和合规监管方面的压力已成为最主要的风险和挑战。而随着移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沿线国家也在经历消费升级,这与支付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一同构成了新的机遇。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解喆表示,“一带一路”建设过去是通过基建赋能和资本赋能推动沿线国家发展,未来则会是通过技术实现科技赋能、产业赋能。但以货币问题为代表的挑战也同时存在,数字化或许会是不错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