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正文

稀土航母重组整合持续推进,五矿稀土实控人变更成中国稀土集团

作者: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1-28 20:39:05

摘要:1月26日,中国稀土集团党委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会议要求,新的赶考路上,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稀土产业“再出发”的光荣使命,中国稀土集团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稀土产业集团。

稀土航母重组整合持续推进,五矿稀土实控人变更成中国稀土集团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陆肖肖 北京报道

在重组完成后,中国稀土集团正马不停蹄的推进整合融合。

1月26日,中国稀土集团党委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会议要求,新的赶考路上,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稀土产业“再出发”的光荣使命,中国稀土集团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稀土产业集团。

1月21日,五矿稀土公告称,五矿股份将其直接持有的公司16.10%的股份、五矿股份全资子公司五矿有色控股将其持有的五矿稀土集团100.00%的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稀土集团,导致中国稀土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40.08%的股份。本次划转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仍为五矿稀土集团,实际控制人将由中国五矿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

五矿稀土方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中国稀土集团不是上市公司直接参加,而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参加,整合正在推进中,目前只是涉及股权的划转,并不涉及到具体资产的整合。”

重组整合持续推进

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于12月23日在江西赣州成立,由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等为实现稀土资源优势互补、稀土产业发展协同,引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稀土科技研发型企业组建而成,是一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组建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组建后的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是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

五矿稀土的公告显示,中国稀土集团成立于2021年12月22日。截至本报告书摘要签署之日(2022年1月20日),中国稀土集团尚未实际开展业务。本次划转完成后,中国稀土集团将主要从事稀有稀土的勘探开发、分离冶炼、精深加工、下游应用以及进出口贸易业务。

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新发展格局下,稀土企业集团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有利于加大科研投入,集成创新资源,提升稀土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应用能力,进一步畅通稀土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不同领域之间的沟通衔接,更好地保障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在中国稀土集团成立之后,重组整合的步调一直没有停下来。12月29日,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召开战略研讨务虚会,会议强调,迈好开局第一步,把握机遇优整合,加快推进实质性整合工作,实现“真正整合、整出效果”。

12月25日,中国稀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敖宏表示,要加快整合融合。深入推进稀土资产实质性重组,加快资源、资产和业务布局优化,发挥好1+1+1>3的“聚合效应”,推动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中国稀土产业话语权将提高

稀土被称作“工业黄金”,被普遍用于电子、石化、冶金等重要领域。中国是世界第一稀土储量大国,也是第一生产大国,在稀土产量和冶炼技术方面在全球领先,稀土也是我国少有的在全球具有统治力与主导权的资源品种。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五大集团的重组,可以从原料方面和技术方面进行互补,互相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支持,让产业链更加健全。中国稀土本身是同质化比较严重的产业,竞争比较激烈,过去是以卖资源为主,重组后可以减少摩擦,有序组织起来之后,对资产的转型升级有很大的好处。

此前,中国稀土内部竞争激烈,价格在长期的竞争中被严重低估。以往多次展开的“稀土大战”中,中国也吃了不少亏。工信部曾经发言称“中国稀土没有卖出稀的价格,卖出了‘土’的价格”。中国稀土在新一轮整合中行业集中度、掌控力再度提升,或将迎来另一个发展时代。

李锦分析,重组之后,中国可以提高对稀土市场的控制,尤其是进出口控制和价格的统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国稀土资源很强大,规模扩大之后,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对外的窗口,对于话语权和竞争力的提升,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国家对稀土行业整合的新一轮推动显示国家层面对稀土产业高度重视,将提升我国稀土行业集中度与对稀土价格掌控力,令稀土反映其真正价值。”中国银河证券研报分析,双碳周期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稀土需求增量释放,供需格局向好,稀土行业或将进入持续的供应紧缺格局推动价格平稳上行,驱动稀土股业绩释放,价值重塑。

未来稀土行业还会继续整合吗?李锦预测,稀土行业未来仍然有重组的空间,稀土行业还有很多民企,自由开采、无序开采的现象还存在,通过更深层次的重组,未来这个行业应该会以央企和国企为主。另外,中国稀土还需要在产品研发、创新能力方面加大力度,增加对核心技术的把握。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