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科技助力健康扶贫 “顶梁柱”为1012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提供健康保障

作者:文梅 孙家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10 20:42:13

摘要:该项目还吸引了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参与。对此,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执行秘书长孙利军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覆盖、全透明、全跟踪是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最大的特点和创新,用技术平台的力量带动整个社会参与则是阿里巴巴集团参与该项目的初衷。

公益+科技助力健康扶贫    “顶梁柱”为1012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提供健康保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文梅 实习生 孙家琪 北京报道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公益慈善组织和社会群众的力量。12月2日,以“社会力量加固健康保障,顶梁柱构建防返贫机制”为主题的中国扶贫基金会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阶段成果报告会在京举行。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洪天云在会上表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始终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艰中之艰。在此背景下,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符合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众的需要,对脱贫地区帮扶工作产生了带动和示范性的影响,是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的有力探索。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介绍,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瞄准农村18-60岁建档立卡贫困户,三年来项目不断优化、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已投入30699.29万元,为超过1000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提供健康保障,有效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

该项目还吸引了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参与。对此,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执行秘书长孙利军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覆盖、全透明、全跟踪是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最大的特点和创新,用技术平台的力量带动整个社会参与则是阿里巴巴集团参与该项目的初衷。

公益助力健康扶贫

尽管国家健康扶贫政策保障已承担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大部分医疗费用,但报销后的自费部分对低收入家庭来说,依然不是一笔小数目。

为缓解贫困户家庭主要劳动力的经济压力,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17年7月,在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蚂蚁金服保险平台共同发起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以下简称“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通过健康扶贫与公益保险相结合的方式,为18-60周岁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主要劳动力提供专属公益保险,不区分病种和医院,对住院总费用中政府报销剩余的自付费用进行补充报销。

本报记者从中国扶贫基金会了解到,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有着精准高效、全覆盖、全透明、全跟踪以及理赔最大化的特点。被保人只需通过支付宝激活保单,再上传医疗凭据(县医保结算单、身份证、银行卡照片)进行线上审核,即可在3-5个工作日内实现快速理赔。

“一个村里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机、一个支付宝账号,就能做到全村理赔、全程覆盖。”孙利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所覆盖的贫困县中,所有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都能在支付宝平台上拥有一份健康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使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变得公开透明、可追溯。“全透明和全跟踪是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最大的亮点和创新点。”孙利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项目实施之初,面临着老百姓不信任、当地村干部不理解等诸多困难和挑战。然而,得益于互联网的透明性和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特点,每笔钱的流向、每份保单的理赔状态以及每个项目县资金的使用和结余情况都能被清楚地看到,确保了每一份保单都能被精准跟踪,有效解决了公众在项目公信力方面的疑虑。

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力量,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还带动了整个社会参与公益扶贫,实现了可持续性和可参与性。

孙利军告诉记者,中国社会不缺爱心,但如何将这些爱心力量汇聚在一起,带动整个社会参与公益,值得深思。经过了早期艰难的摸索和调整,目前,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已带动几亿用户和上百万商家参与,“虽然每个商家卖掉一个产品可能就捐几分钱,但这种力量是无穷大的。”他说。

三年来,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的不懈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推动下,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在健康扶贫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10月底,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累计募集32138.55万元爱心资金,来自阿里巴巴公益爱心网商及支付宝公益爱心用户的捐赠数量71.86亿笔,已投入30699.29万元,为全国12省80县(区),共计1012.93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健康保障,累计赔付134616人次,累计理赔金额21474.80万元,善款的90%用于贫困群众的理赔和救助。

郑文凯表示,三年前,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的目标是投资三个亿,为1000万人次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提供健康保险,目前已超额实现这一目标。

多渠道实现播善减贫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的号召下、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以“播善减贫”为使命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教育、健康、产业、救灾、国际、公益倡导等多个领域展开扶贫工作。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王行最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健康扶贫领域,除了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外,还设有童伴妈妈、爱加餐;在教育扶贫领域,设有新长城助学、爱心包裹、筑巢行动、加油计划;在产业扶贫领域,设有溪桥工程、百美村宿、善品公社;在救灾扶贫领域,设有减防灾倡导、灾害救援、灾后重建;在国际扶贫领域,设有国际爱心包裹、微笑儿童、缅甸胞波助学等项目。

“基金会和企业共同发起了很多创新项目。”王行最说:“企业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到扶贫项目创新中来。”例如,与苹果公司共同发起的善品公社项目,便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新零售的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农户实现可持续脱贫。通过电商和社群联结的方式,赋权消费者推动团体共同购买农产品,帮助贫困地区农户实现增收脱贫。

中国扶贫基金会2019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善品公社电商扶贫项目累计接受捐款7697.09万元,累计支出5528.41万元,其中2019年募集款物1654.67万元,投入项目资金1542.90万元。惠及14省(自治区、直辖市)35县(市、区)51家合作社,扶贫产品涵盖生鲜、坚果、饮品和粮油四大类,2019年全年帮扶贫困地区农产品实现线上销售4000余万元,全年网络传播量累计4.5亿次,受益农户2368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51户,参与支持的消费者超过10万人。

“互联网为公益捐赠搭建了新的平台,改变了传统的筹资模式。”王行最对记者表示,过去,每年大额捐赠和公众捐赠占比一般在8:2左右,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比例转为6:4,且公众捐赠资金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从项目实施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优化了项目管理和实施方式,使工作更加高效、便捷,信息更加透明、公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电商模式在帮助受疫情影响的贫困群众产业恢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王行最介绍说,在后期抗“疫”工作中,中国扶贫基金会通过启动抗“疫”助农项目,开展湖北贫困农村合作社建设和农产品助销工作,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基本生存问题解决后,就要考虑发展和经济可持续的问题。”王行最表示,脱贫攻坚收官后,除了继续做好产业扶贫项目外,对西部扶贫社会组织的培育也是基金会的重点关注方向。“未来,西部地区的扶贫资源持续供给、专业服务、专业项目执行都会有很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这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提供相应支持。”他说。

而在国际公益领域,王行最告诉记者,截至2019年底,中国扶贫基金会国际援助和倡导项目累计投入超2亿人民币,惠及24个国家和地区约90万人(次)。其中,2019年募集资金1605.19万元,支出1687.21万元,惠及62952人(次),在缅甸开展缅甸胞波助学金项目、中缅友好奖助学金项目、净水项目、国际爱心单车项目;在尼泊尔开展学校重建项目、贫困妇女职业支持项目、青年职业培训项目;在埃塞俄比亚开展微笑儿童学校供餐项目、家庭水窖与学校净水项目;在乌干达开展“幸福家园”难民自立与社区融合项目;在柬埔寨与WFP合作开展供膳项目等。

“未来,中国扶贫基金会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秉持‘大爱无疆,民心相通’的理念,围绕消除贫困、零饥饿、优质教育、健康福祉、清洁饮水和体面工作等六个方面开展减贫合作,传递中国减贫经验。”王行最说。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