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中国观众年均观影不到三场?贺岁档冷清影院打促销牌:电影市场“口红效应”失灵

作者:何青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1-08 15:58:27

摘要:“电影票不好卖了。”1月5日,《华夏时报》记者前往北京西单大悦城首都电影院走访,对于2019年影院总体情况,现场工作人员只用了一句话回答。

中国观众年均观影不到三场?贺岁档冷清影院打促销牌:电影市场“口红效应”失灵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何青汉 北京报道

“电影票不好卖了。”1月5日正值周末,《华夏时报》记者前往北京西单大悦城首都电影院走访,对于2019年影院总体情况,现场工作人员只用了一句话回答。

更为直观的反映是影院已经开始“促销”式卖票,记者走访当天,首都电影院推出抽奖活动,观众可凭当日票根抽奖,奖品则包括电影票、食品打折券等。

2020的贺岁档显得格外“冷清”,截至1月7日,仅有四部中外影片单片票房突破2亿元,其中表现出众的《误杀》和《叶问4》票房均未突破10亿大关,而两者合力贡献的19.15亿票房,几乎占据了贺岁档票房收入一半的份额。

“以往一年最多开10个项目,2019年开的项目少多了,单集成本也卡的很死,”上海一家影视制作公司从业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去年能明显感觉到能跑的摄制组少了,手里有几个,要不艺人一整年处于无戏可拍的状态。”上海飞宝传媒艺人统筹向记者说道。

类似的声音在2019年并不少见,贺岁档遇冷映射着中国电影市场仍未走出寒冬,影史行业上下游公司则在寒冬中艰难求生。

黑马扛起票房大旗 僧多粥少市场难提振

虽然2020贺岁档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寥寥,但定档于贺岁档的电影并不在少数。

《华夏时报》记者整理猫眼数据发现,2020贺岁档超过100部中外电影上映,但票房过亿者只有10余部,除了《误杀》、《叶问4》、《宠爱》和《冰雪奇缘2》以外,其余过亿影片票房均未突破2亿,更多的同期电影则沦为“炮灰”的角色。

1998年,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成为中国第一部贺岁片,也开启了中国电信贺岁档时代。然而22年后的贺岁档,冯小刚的《只有芸知道》则沦为了“炮灰”。猫眼数据显示,截至1月7日,上映19天的《只有芸知道》仅收获1.57亿元的票房。相比之下,2004年上映的《天下无贼》最终斩获1.24亿票房,并成为当年中国国产电影票房第三名。

《只有芸知道》遭遇票房失利,其背后的华谊兄弟2019年也度过了“最艰难的一年”。2019年华谊兄弟重磅打造的《八佰》至今未能定下档期,《小小的愿望》也经历改名、换挡等风波,最终票房不足三亿,加之《只有芸知道》表现平平,带来的是华谊兄弟财务状况的不容乐观。

历史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华谊兄弟累计净亏损6.52亿元,未能在贺岁档翻身的华谊兄弟不得不变卖家产、四处借款。1月1日,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出让旗下“卖座网”4%股份,价格为904万元,同时向浙江银行、招商银行申请综合授信共计4亿元。

苦乐不均是2020贺岁档的真实写照,在华谊兄弟“借钱过年”的同时,《误杀》成为贺岁档黑马,截至发稿时,《误杀》斩获9.68亿票房,《叶问4》则紧随其后,拿下9.47亿票房,两部影片扛起贺岁档票房大旗。

然而部分优质贺岁档电影也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华夏时报》记者统计,《误杀》背后有多达45个联合出品或发行方,《叶问4》也拥有近20个出品发行方。

众多出品方摊薄了单个优质影片背后上市公司所获得的利润,以《误杀》背后联合出品方欢瑞世纪及幸福蓝海为例,按照欢瑞世纪公告,截止2019年12月29日,公司来源于影片《误杀》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人民币1164万元—1358万元。按照幸福蓝海公告,截至2020年1月1日,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分账收入区间预计约为人民币2300万元至2700万元。

爆款成为“遮羞布” 影视业两极分化加剧

无论是大牌导演指导影片遭遇票房滑铁卢还是《误杀》的黑马表现,都反映了2019年中国观众观影趋势的改变,头部明星、导演的影响力在用观众观影决策所占比重降低,而类型片依靠观影前期口碑,往往能收获较高的票房成绩。

2019年春节档科幻题材影片《流浪地球》最终斩获46.18亿票房;暑期档动画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收获49.34亿票房;国庆档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和《中国机长》分别拿下31.09亿和28.76亿的票房收入,都反应出这一趋势。

根据猫眼发布的《2019中国电影市场洞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共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有观点认为,票房的增长反映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回暖。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电影票房增速在持续降低。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率分别为13.4%、9.1%和5.4%。

长期观察影视行业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类型片屡屡成为爆款反映了观影人群的审美能力正不断提升,也更加多元,但爆款现象也加剧了影视行业的头部效应,持续走高的整体票房规模并不能实际反映电影市场的真实情况。”

实际上,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两极分化加剧,爆款的出现更多沦为了掩饰大环境低迷的“遮羞布”角色。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共计6部中外电影票房超过20亿,这6部电影的累计票房则贡献了全年36.9%的票房收入。猫眼数据则显示,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1000万以下票房的电影仅贡献了0.8%的票房,回落到2017年水平。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中国电影行业马太效应显著,缺少腰部领域。“头部影片瓜分大部分票房,20亿左右腰部影片数量鲜少而小成本、低质量影片泛滥,缺乏具有竞争力和优势的影片,这说明未来中国电影业腰部市场还有待开发。”

两极化的加剧也导致了影视行业的“乍暖还寒”。一方面,爆款的出现拉动了其背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受益于《哪吒之魔童降世》,光线传媒获得了12亿元的分账收入;北京文化则因《流浪地球》获得6亿至6.5亿元的收入,而北京文化前三季度总营收则为7.03亿元。

在另一方面,中小型影视公司则大面积关停。资料显示,2019年以来,有1884家影视公司关停,具体表现为公司状态注销、吊销、清算、停业。“爆款的出现可遇不可求,依靠爆款影片赚钱的仍是少数,大多数电影的票房仍未脱离低迷的环境。”前述人士向记者表示。

票房猛涨靠涨价?观众观影频次大幅下降

尽管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规模仍在增长,但市场仍然释放出了“危险”的信号。

猫眼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观众平均观影频次由2018年的3.06次下降为2.88次,甚至低于2017年的2.9次;高频观影人群的下降更为严重。2017年中国电影观众中高频观影人群比重为5.1%,2019年则下跌至2.8%,几近“腰斩”。

依照“口红效应”理论,电影这一小娱乐消费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应逆势生长,而2019年中国观众观影频次的下降则反映了“口红效应”在电影市场的失灵。电影票价的走高或是其中因素。

以贺岁档电影为例,拓普数据显示,《冰雪奇缘2》首映当天该影片全国平均票价已超过37元,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其票价则超过80元。记者翻阅购票软件发现,《误杀》、《叶问4》两部影片在北京地区的价格区间为40元至60元。

2018年国庆档,在线票务平台“票补禁令”生效,以往观众依靠票补9.9元看电影的时代一去不返;在另一方面,随着2016年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于新建影院补贴三年补贴期的结束,部分三四线城市新建影院不得已提高票价来减少亏损。

票价的走高使得部分观众对于电影院“望而却步”,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19年内地总票房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2019年中国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7.27亿,仅增长了0.64%,这也意味着2019票房增长的动力来源于票价上涨。

影视业的寒冬也影响着成千上万从业者,前述影视制作公司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19加班都比以前少了很多,投资人也越来越谨慎,不轻易投资项目。为了减成本,公司也在去年裁掉了不少人。”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横店影视城开机率同比减少45%。

制作公司项目锐减带来的是经纪公司旗下艺人无戏可拍,拥有陈小纭、李一桐等艺人资源的上海飞宝传媒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头部艺人收到的影响较小,2019年基本上都有戏可拍,而无商业代言、片酬构成全部收入的腰部演员和新人演员受影响较大。”

另有经纪公司艺人统筹向记者透露,“公司旗下新艺人无戏可拍,只能接取三、四线综艺,即便如此,综艺制作方仍不提供妆发等费用,艺人生存环境恶劣。”

回到贺岁档,11.43亿元,是2019年最后一周内地票房的最终成绩,相比于去年同期14.61亿元的票房成绩,相差了两部《如果芸知道》,仅靠《误杀》这批黑马和《叶问4》撑场面的贺岁档,给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划下了不太漂亮的收尾。

下一个十年,中国电影市场会好吗?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