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康天安合资变中资 或开“跨国恋”分手潮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9-11 19:17:2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军慧 北京报道
部分合资保险公司的外资股东正在萌生“退意”。
9月8日,保监会一纸批文宣告了合资寿险公司恒康天安“跨国婚姻”的结束,其外资股东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将所持50%的股权转让给4家中资机构抽身退出,恒康天安变身为中资保险公司。
一保险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是保监会批准的第一家由合资身份变更为中资身份的保险公司,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合资保险公司申请变更企业性质。
外资股东退出
合资变中资
这是保监会批准的第一家合资变中资的保险公司。
保监会《关于恒康天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批复》文件,让上海合资公司恒康天安人寿盼来了新投资方的进入。
其外资股东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全身而退,将旗下恒康国际持有恒康天安50%的股权分别转让给领锐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佳伟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供销社投资管理中心和陕西华秦土地复垦整理工程有限公司。恒康天安摇身一变,合资变中资。
“由于股权变更问题迟迟未解,恒康天安一直以来饱受偿付困扰,业务基本停滞,人员流失严重。”接近恒康天安人士介绍,“公司成立多年以来并没有在除上海以外的国内市场上开出过分支机构,其市场排名一直比较靠后,不为一般人所知。”
资料显示,恒康天安由美国恒康保险和中国天安保险合资组建而成。而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2006年完成对恒康的收购后,变身为新外资股东,巧合的是宏利金融在中国已有合资公司中宏人寿。
在当时政策背景下,多次征求意见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草案)》中,“已获准在中国保险市场上投资的境外金融机构不得投资参股同类保险公司”的规定,也使得宏利金融对外明显传递其在处理两张牌照上“一保一放”的态度,即重点扶持原有合资公司中宏人寿,转让同在上海的恒康天安中的一半股权。
据了解,目前,合资保险公司里外资股东萌生退意的不在少数。光大永明人寿外资股东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就曾公开地表达了要将部分股权转给中方股东光大集团的意愿,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也不排除将合资公司中保康联人寿更多的股份卖给刚刚接手51%股权的交通银行。
外资难撼中资
中国的保险市场并不像外资初入时设想的那样易得。
近两年来,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外资保险公司掀起了新一轮“增资潮”:中意人寿由19亿元增至27亿元;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公司由2亿元增至3亿元;首创安泰人寿由6亿元增至7亿元;海尔纽约人寿由6.4亿元增至8亿元;信诚人寿由18.2亿元增至19.8亿元。
但外资市场份额多年发展之后仍然难以撼动中资的绝对统治地位。保监会最新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今年1-7月外资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89555.47万元,占比1.03%。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419356.22万元,占比4.88%,这是一个新的低点。
“就寿险而言,对外资开放市场7年以来,他们并未表现出当初市场预计的强大冲击力。”一家中资保险负责人表示,“其市场份额一直在个位数徘徊。并从2007年底开始出现下降的态势。”
“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仍面临缺乏足够规模的挑战。”某机构发布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外资保险期望在未来3年内在中国寿险市场上达到8%的市场占有率,这远不如去年同期预计的那么乐观。”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在8日表示,不必担心外资保险公司对中国本土保险业的冲击,中国本土保险公司的本土化优势和近年来飞速发展获得的成功经验及巨大的市场份额,使得外资保险的进入并不会撼动中资的强势地位。
金融危机也让外资保险困难重重。普华永道香港保险行业主管合伙人韦艾理就认为,对在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而言,2008年是困难的一年。这不仅仅因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更重要的原因是,规模较大的本地竞争者在面对经济危机更具有弹性。
而中国银行入股保险公司的开闸,也使得外资保险在中国前途蒙上一层迷雾。
“很多银行得到了国务院的特批可以投资保险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些银行保险公司成了很多保险的主要分销渠道,而这些拥有银行保险公司的银行成为市场变化的驱动力。”普华永道亚洲精算业务主管合伙人刘淑艳认为,“很多外资保险机构已经预测到了这一分销渠道的巨变,将拭目以待在未来极具挑战性的一年中的变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