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创业板飙涨“虚实”

作者:盛青红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4-26 22:43:00

摘要:一度被市场视为泡沫的创业板“3”字军,再次席卷整个A股,创业板指数自去年12月4日至今,一路从585点高歌猛进至923点。
       创业板强势回归。一度被市场视为泡沫的创业板“3”字军,再次席卷整个A股,创业板指数自去年12月4日至今,一路从585点高歌猛进至923点,涨幅近58%,并创下自2011年8月30日之后近20个月的新高,远远跑赢上证指数。“高帅富”的光环创业板又一次收获囊中,“泡沫”缠身的创业板为何再次成为投资者的福地?其暴涨背后的力量究竟怎样?“资金没地方去,要么买最贵的,要么买最便宜的”、“拉高股价掩护大小非们出逃”、“IPO堰塞湖提升创业板资源的稀缺性。”业内人士给出了答案。
弱复苏下的逆势:
价值转向成长
    近日公布的4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5,再次低于预期,也进一步验证了宏观经济总体弱复苏的趋势,而机构投资者从价值转向成长的投资逻辑也不断增强。
    换句话说,从周期股撤离的资金,转而在创业板流窜,而那些具有“高成长”特性的个股走出一波独立的上涨行情,股价不断创新高。
    据记者统计,自2012年12月4日至2013年4月24日,创业板指数从585.44点,一路高歌猛进,涨至923.41点,其间涨幅近58%。
    反观上证指数,自1949点行情启动以来,一直在苦苦寻求支撑,最终未能守住2444点高地,勉强在2200点上方稳住。
    创业板涨幅超越57%的个股星光熠熠:光线传媒从9.2元(前复权价)涨到25.71元(后复权价),涨幅逾179%;乐视网从14.78元攀升至36.89元,高涨150%;劲胜股份从10.14元涨到25元,涨幅也达146%;掌趣科技从22.86元涨到54.45元,涨幅达138%;泰格医药从49元涨到107.25元,涨幅近119%。
    “在价值和成长之间,市场之所以选择成长的原因,是市场对于宏观经济大降速的认知,成长重新被市场所期待。传统性行业的增长受到一定的阻碍,尤其是中上游的原材料行业比较艰难。但是代表下游的行业,比如创业板中的电子信息、环保、文化传媒板块比较景气。”长城证券策略分析师朱俊春向记者分析,而创业板中又隐藏着这些新兴行业的龙头企业。
    记者通过整理基金一季报进一步发现,公募基金投资策略变动路线:多数股票型基金抛弃了之前重仓的地产、白酒等股票,转而投向医药、电子、环保等高成长性的股票。
    天治基金旗下基金经理章旭峰曾公开表示,他早已清仓了周期股,改坚守“消费 成长”的投资策略。
    在朱俊春看来,资金从白酒、金融等行业流出,必然去追逐其他行业,而像医药、传媒、信息等新兴行业最具吸引力,这也是创业板持续上涨背后的一股力量。
    “经济数据不如预期,大盘表现不好,强周期板块遭抛弃,不断缩容的存量资金追逐小盘股。”华龙证券高级投资顾问白权武也认为机构资金是创业板这波行情的推手。
    杭州易初投资管理公司的策略分析师陈晓武进一步向记者指出,IPO堰塞湖也从中推涨了创业板。“创业板中的一些权重股,代表了新兴产业,而且业绩也是非常好。IPO暂停后,这种稀缺性就更明显了,资金自然会追捧,A股那些基金和机构的一贯操作模式就是抱团投资那些高确定性的东西。”
    从更深层次方面来挖掘,在这波创业板暴涨中,涨幅领先的个股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高增长”。
    纵观创业板中股价翻倍的个股,光线传媒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317%、劲胜股份净利润同比增131%、掌趣科技净利润同比增55%。
隐形力量:
掩护大小非出货
    如果说因投资策略转换,资金转向创业板高成长股票是创业板暴涨背后那只看得见的手,那么“抬升股价、掩护大小非出货”就是塑造这轮升势的隐形力量。
    渤海证券在研报中提醒,2013 年全年创业板面临着较大的解禁压力,解禁后存在减持意愿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为了配合解禁后的减持行为,在解禁之前有提升股价的动力。如果能够把握解禁之前的股价上涨,仍然能够抓住较好的投资机会。
    2013年,创业板迎来解禁高峰,远高于历史水平。来自中信证券的数据显示,创业板2013年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金额达2330亿元,占当前创业板总市值的27%和流通市值的70%。再加上2012年内本应解禁的创业板股票均延长了锁定期,解禁风险也在2013年蓄积。
    记者在梳理今年来股东减持事件时发现,创业板股东减持意愿更强,因创业板高市盈率的特征,限售股一旦解禁,原始投资者特别是那些财务投资者(创投机构及个人投资者等)由于利润的驱动,减持更急迫。
    “今年是创业板全流通的高峰之年,尤以1月份解禁压力最大。年初的时候不拉股价,后面很难再抬升了。”陈晓武向记者揭开了推动创业板自去年年底开始暴涨的无形力量。
    “近段时间,大宗交易平台非常活跃,创业板减持的力度很大,很多股票选择全流通之前配合拉升资金做高业绩,目的就是解禁。”陈晓武如是说。
    数据统计显示,自去年12月4日至今年4月23日,创业板股票共完成776笔大宗交易,成交股数10.43亿股,成交总额合计131.04亿元。
    耐人寻味的是,很多股东都能精准地在相对高位进行减持。自2012年12月4日以来至4月24日,东方财富从7.62元涨到16.41元,股价翻番。而相对应的,其股东也频频在大宗交易市场减持股份。
    根据记者统计,自2012年12月4日以来,东方财富共完成6笔大宗交易,共减持2397万股,成交金额合计2.8亿元,平均减持价位在11.7元。
    “像东方财富这样,很明显是机构拉升股价给股东解禁出货。”陈晓武告诉记者。
IPO开闸:
疯狂或将终结
    创业板这波涨势还能维持多久?市场和投资者一直在猜,但没人敢给答案。
    “现在大家都有点找不着北了。”一位券商人士向记者调侃。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悬在创业板股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IPO”何时开闸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如果说IPO堰塞湖导致的稀缺性助长了创业板,那么一旦IPO开闸是否意味着创业板的涨势即将终结?
    东兴证券分析师高坤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对比2000 年IPO 重启后的大盘股和中小盘股票可以看出,中小盘在IPO重启之后均出现补跌态势。
    “市场判断IPO重启会出现在二季度后期,在整体资金面趋紧和成长性低于预期的背景下,IPO重启将加大中小盘的供应压力。集中发行模式预期如果兑现,新股发行价格中枢下移与局部供应量增大将加大中小盘股的估值压力。”报告进一步分析。
    事实上,“泡沫之争”一直是创业板发展的顾虑所在。目前创业板静态市盈率超40倍,而全体A股市盈率也仅有13.24倍,创业板的成长性显然还未能支撑逾40倍的市盈率。
   “当时研究碧水源时觉得30元是合理估值,对应PE是40多倍,按照它的增速,这几年是没问题的,超过40倍就有泡沫,策略就是30元下方买入, 40多元就卖出,现在碧水源涨到54元,对应市盈率53倍,涨得我都看不懂了。”陈晓武疑惑地说。
    西部证券则认为,目前来看,沪深股指均已出现止跌企稳的趋势,而创业板指数更是再次大涨并刷新了反弹高点,后市如股指放量收复失地,则反弹行情有望深化。
    瑞银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李则认为,市场对宏观经济以及流动性的判断决定了市场风格,在乏力的宏观经济相对充裕的流动性预期未改变的情况下,消费成长股仍将是市场偏好的品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