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韩警惕中国增持韩国债 担心将要看中国脸色

作者:作者为空的文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8-27 08:12:29

摘要:韩警惕中国增持韩国债 担心将要看中国脸色

  韩国或许是世界上最没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稍有风吹草动,似乎都能令它投来警惕的目光。最近被这种目光盯得很不舒服的是中国。韩国金融监督院近日发布消息称,中国今年上半年所持韩国国债较去年倍增,达34亿美元。这笔钱在中国2.4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连个零头都不到,在外国人持韩国国债总额中只占6%,但多家韩国媒体连日来将它看做一件令人警惕的大事,有的宣称中国“带有某种意图”购买韩国国债,今后韩国的经济政策要看中国脸色。还有人担心中国借国债在政治上整韩国,因为中国此前已靠这招“让美国夹起了尾巴”。一名中国经济学者23日对《环球时报》说,韩国并非经济信誉很强的国家,增持其国债不过是因为中国想把原来放在美国篮子里的鸡蛋往外匀匀,这也有利于韩国融资,但韩国却和日本一样,总摆脱不了怕被中国欺负的心理惯性。这种过分猜疑会令中国人更加不愉快。

  中国增持招致韩媒猜疑

  担忧大量本国国债被中国人买去此前只是美国人的心病,但韩国媒体连日来也在为这件事犯急。《韩国时报》22日题为“中国大举进军韩国债券市场”的文章称,中国今年上半年持有的韩国国债金额超过了去年年底的两倍,达到34亿美元,中国这场“抢购风”比人们普遍预期的要快得多,购买量也大得多。韩国政策决策者们正在紧盯过去几个月中国对韩国国债咄咄逼人的采购,虽然韩国政府理解中国此举意在美元日益不景气的背景下扩大外汇储备投资多样化,但他们也担心此举会给韩国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该报认为,对韩国来说,中国的抢购潮给韩国带来的伤害比好处多。

  究竟中国增持韩国国债会给韩国带来哪些副作用?《韩国时报》的说法是,从长期看,目前中国平均每月要增持3000亿韩元韩国国债,其中大部分是3年和5年期国库券,这种需求推高了债券的价格,今后韩国央行动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时效果将受影响。韩国《京乡新闻》22日对此更耸动的说法是,“韩国市场人士担心,今后可能更需要关注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动向而非韩国央行”。一些市场人士提出,由于韩国和中国在国际市场存在很多相互竞争的商品,所以中国可能是带着某种意图收购韩国国债的。

  《首尔新闻》对此解释说,韩元可能因为中国大量收购韩国国债而升值,将给韩国出口带来负面影响。进一步说,韩国金融市场和韩国经济都有可能卷进中国漩涡。文章强调,中国动用外汇储备集中购买韩国国债,而不买韩国其他债券,“这是奇怪的”。

  在这篇流露对华猜疑的报道中,《首尔新闻》也曾宣称中国购买韩国国债说明中国看好韩国经济。韩国《金融新闻》也说有人想买韩国国债是好事,有利于韩国政府在国际市场筹资,但文章转而强调,这也说明中国左右韩国国债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金融新闻》称,中国抛售美国国债而增持日本、韩国国债包含经济和政治目的,在年初美国威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时,中国曾通过抛售美国国债让美国不得不夹起了尾巴,韩国也应该警惕过度依赖中国不利于韩国。文章还将这种担忧上升到政治层面,称虽然中韩建交以来两国交流令人瞩目,但中韩是否确保了可以配得上“战略伙伴关系”的信赖,是否实现了与此相称的发展都需要思考。该报称,在开放的时代韩国政府难以限制中国的投资,但天安舰事件已显示出中国仍然在包庇朝鲜,如果中国大量持有韩国国债,今后韩国在外交领域也难以自由。

  23日,《环球时报》记者试图电话采访发布中国增持韩国国债数据的韩国金融监督院,对方表示不清楚此事,建议记者询问韩国使馆和韩国央行。

  中国要恶意收购韩国国债?

  中国真能恶意收购韩国国债吗?23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经济学者均对此表示质疑。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他从没听说过有一国恶意收购另一国国债的事情发生,中国更没有必要对韩国打这种牌。孙立坚说,由于美元具有霸权地位,美国国债流动性强,容易变现,目前各国可能大量持有的只有美国国债,而韩国的国债流动性差,如果中国大量持有,万一到了急于变现的时候可能连接盘的人都找不到。

  一名熟悉东亚经济情况的中国经济学者23日对《环球时报》说,各国政府发行国债就是为了让别人来买的,开放国债市场的国家通常是委托银行或证券公司出售国债,对购买者身份没有明确限制。目前,中国只是韩国国债第三大持有国,持有量不及卢森堡和美国,但韩国媒体强调中国是动用外汇储备购买,这种情况下购买时肯定会亮明身份,如韩国政府执意不许中国购买其国债,是可以要求金融机构不向中国出售的。可现实是韩国政府至今没有对中国增持公开表现出任何不满。

  该学者说,中国如果真想恶意收购韩国国债并不是没有办法,即使韩国政府限制中国主权资金收购,中国也能通过在韩企业或在韩华侨甚至韩国企业购买。但这样做对中国没有意义。他说,韩国是个没有经济信用的国家,1997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暴露出韩国经济过于全球化的弱点,世界经济一有风吹草动韩国总先受害,购买韩国国债对中国来说是有风险的。

  虽然韩国舆论对中国增持韩国国债表现出警醒之意,但也承认目前中国购买的韩国国债并不算多。《韩国时报》称,截至今年7月底,被外国持有的韩国国债总额约为71.91万亿韩元,而其中中国人握有4.35万亿韩元,只占约6%。但《韩国经济》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韩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是1.5%,因此虽然目前韩国国债只占中国外汇储备的0.15%,但未来中国有可能将此比例调高到1.5%,也就是说中国今后可能会购买超过400亿美元韩国国债。但也有韩国分析人士说,韩元不是美元日元那样的国际货币,中国持有这么高比例的韩元资产“很难”。

  即使中国大量拥有韩国国债就能影响韩国经济决策吗?中国资深经济记者陈言说,答案是否定的。他说,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但中国对美国的经济决策没有什么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购买韩国国债只是比较小的步骤,今年上半年中国购买了203亿美元的日本债券。此前中国一直把巨额外汇储备投在美元债券上。美国官员担心中国会抛售美元债券,因为没有其他的市场能够吸纳如此庞大规模的债券。不过中国学者表示,中国出售的只是一小部分,不会对市场产生多大影响。

  美日的心病传染给韩国

  22日,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出现了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从现在起,美国再也不需要中国人的钱了”。文章说,当中美在南海和黄海的摊牌演变为冷战后最严重的大国碰撞,美国再依赖中国的帮助解决债务问题就已不再是明智之选了。文章说,过去一年中国减持了1000多亿美元美国国债,努力寻找其他投资渠道,购买了创纪录的日本、韩国、泰国和拉丁美洲国家国债,此外中国还在建立石油和煤炭战略储备,或许还有工业金属战略储备,中国还在非洲和中亚购买天然气资源,在加拿大买油砂,在圭亚那买木材,当这种扩张遇到政治壁垒,他们就为别国工程融资,如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深水石油项目提供100亿美元贷款,当其他一切努力都失败时,他们就购买债券。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远离美国国债。

  在此番韩国媒体对中国收购韩国国债流露出警惕之前,日本已经经历过类似的情绪波动。一方面日本政府对中国增持日本国债表示“欢迎”,同时媒体却担心“日本的弱点被中国抓住”。“这种担心就像一种心病,先是美国发作,接着传染到日本和韩国”。一名中国驻韩记者23日对《环球时报》这样说。该记者表示,韩国舆论最主要的担心是虽然现在中国持有韩国国债还不是问题,但一旦中国大量持有,中韩关系又不好时,中国会像抛售美国国债那样对付韩国。这种焦虑符合韩国担心被中国整的心理惯性。

  韩国《东亚日报》23日也刊登了一篇介绍“中国在世界资产市场行使影响力”的文章,中国主权资金对韩日国债的追逐,中国对黄金资产的收购,中国央行上周宣布允许外国中央银行及金融公司对中国债券市场进行投资等内容都被罗列在文章中,其中最后一点被该报评价为中国发表了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独立宣言”,而文章标题更加耸动:“各国经济受中国国力影响而震荡”。

  《中央日报》评论说,中国的目标是将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开始厌倦“绿纸片”美元了,他们高喊“打倒美元”,倾尽全力培养人民币成为继美元和欧元之后的“第三货币”。中国也很清楚,这条道路并不容易,他们的目光首先投向亚洲境内,所以出现了“卖美买日”。中国金库内的韩国国债也正在增加。这意味着以后中国可以对韩国决定利息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力,这是韩国绝不能将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看作他人之事的原因,而且中国资金还注视着韩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孙立坚说,中国开放国债市场,欢迎韩国央行来购买,中国不会说韩国购买中国国债是有意搞乱中国的金融市场。如果一个国家的市场是开放的,他就不能歧视性地挑选买家。此前,中国清华大学教授何茂春曾在解读日本舆论出现对中国增持日本国债的担忧情绪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资本市场的债券都是商品,有人买很正常,无人问津才是真正的忧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