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闭店千余家!无人零售狂欢落幕,便利蜂向现实低头开放加盟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9-20 18:30:35
(石飞月 摄影)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晓 见习记者 石飞月 北京报道
零售行业的最终归宿似乎都离不开加盟,连此前坚持只做自营的便利蜂,最终也还是向现实妥协了。9月20日,《华夏时报》记者在便利蜂小程序上看到,该公司推出伙伴共赢计划招募计划,正式向外部加盟商开放店铺资源。
六年前,乘着无人零售的东风,便利蜂应运而生,此后几年虽历经多轮融资、疯狂扩张,终究还是抵挡不住市场的冲击和高成本的消耗,陷入关店和裁员的风波。在它之前,已有便利店作为前车之鉴,在开放加盟后扭亏为盈,而便利蜂或许也可以借着这次改革峰回路转。
加盟预算不少于21万元
“便利蜂的伙伴共赢理念在于人机协同,合作共赢。我们的优势是具备完善的指导体系及智能的店务系统帮助您合理管控成本,收益最大化;我们需要您所具备的优势是拥有门店运营人员和一定的资金能力。”——打开便利蜂小程序,首先弹出来的就是一封“便利蜂伙伴共赢计划邀请函”,在邀请函中,便利蜂这样描述与加盟伙伴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开放加盟对于便利店这条零售赛道来说并不罕见,几乎所有的便利店最终都会走向加盟模式,包括711、罗森、全家等,就连国美这个大型零售卖场,今年也将加盟类业务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
针对加盟,便利蜂推出两种方案,分别为委托型伙伴共赢(总部提供店铺)和带店型伙伴共赢(共赢伙伴自己准备房屋,装修店铺),并给出了每种方案的预算和要求。
首先开启的是委托型伙伴共赢。价格方面,便利店要求申请者用于伙伴共赢计划的自有资金不少于21万元 (品牌使用费5万元,保证金15万元,培训费1万元),申请者还需要提供一名连带保证人。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便利蜂的加盟费和国内的便利店比较起来还是相对较高的,和国外品牌的便利店比起来费用差不多。“目前便利店加盟做得最成功的是广东的美宜家,加盟费用在万元左右。”
《华夏时报》记者在美宜家官方公众号查询到了加盟费的具体情况,美宜佳公司以特许加盟方式(公司不提供店面)加盟,特许加盟费2.5万元(含品牌加盟费1万元,商业软件注册费1.5万元),与便利蜂比,加盟费用确实低一些。不过,美宜佳加盟的全部预算并不比便利蜂少,投资一家45平方的门店大概需要资金25万元-35万元左右,具体费用因门店大小不同而不同。
不过,在海豚智库创始人李成东看来,便利蜂的加盟费算比较低的,因为选址的门槛不一样,还要考虑房租、面积大小等因素。
除了加盟费用,便利蜂还对加盟申请者的年龄、学历等提出了要求。委托型伙伴共赢模式的申请者需要指定一名辅助人,共赢伙伴与其指定的辅助人需要全职进入店铺工作,不得有任何兼职,且申请者与辅助人年龄不超过50岁,身体健康,拥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并要求能够提供相关学历证明。
其中,“加盟商需要全职进入店铺工作”,这一条意味着申请人没有纯粹投资型加盟的空间。
带店型伙伴共赢模式目前还未启动,这一方案提升了申请者的门槛:需要专职经营便利蜂店铺的负责人2名,两名专职负责人的年龄上限为50岁,共赢伙伴需取得各种店铺经营相关许可需要,自有资金为65万元(根据店铺的情况会有上下浮动),需要提供一名连带保证人。
“无人零售”六年冷暖
便利蜂的诞生要追溯到2017年,这个无人零售起飞的年份。
这一年,缤果盒子与欧尚集团合作的无人值守便利店、深蓝科技联合娃哈哈共同推出无人智能零售店TakeGo,以及阿里实验室对标Amazon Go的无人商店——“淘咖啡”,纷纷面向公众亮相,并开启了一个无人零售的狂欢时代。
便利蜂也是在这波浪潮中诞生的,由前去哪儿网CEO庄辰超创立,并于2017年2月在北京开设首家线下门店,是一家以24小时新型便利店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零售企业。
与其他无人零售店不同的是,便利蜂并非彻头彻尾的无人零售,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人脸识别等方式,自助完成商品选购、支付结账等过程,但制作咖啡、加热食物、理货等工作还需要一到两名店员来操作。
然而,尽管无人零售提供了更便捷的购物体验,节约了人力资源和租金成本,但现实的发展情况并不如预期那般如意。
2018年后,不少无人零售店逐渐从市场上销声匿迹,只偶尔有关店和裁员的传闻传出。对此,庄帅指出,无人零售实体店目前的技术条件仍然不成熟,也不太适合线下实体店的经营模式,无法体现线下实体店人文服务的优势,所以在全球范围都没办法普及。李成东也表示,要实现完全无人零售是比较难的,目前看来也行不通,只能是增加一些自助收款的设备,以此来提升效率节省人力,但理货员还是需要的。
或许就是因为便利蜂并不是彻头彻尾的无人零售店,因此相较其他品牌,该公司前些年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即便在2020年和2021年疫情期间依然疯狂扩张。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数据,2020年底,便利蜂门店数量已达2000家,截至2021年底,全国便利蜂总店铺数量达2800家。
也正是在便利蜂最为辉煌的时候,2021年,该公司曾被传出将赴美上市的消息,但此后不久便没了下文。
从2022年起,便利蜂开始收缩阵线。有媒体报道称,2022年4月起,便利蜂在全国范围内关闭800家门店,截至今年4月,关店数量已经达到1000家。《华夏时报》记者致电便利蜂,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公司在全国还有1300多家门店。
2022年正值疫情封控期间,便利蜂被传出裁员消息,该公司高级副总裁、运营CEO王紫还对媒体表示,公司内部提出了“冬眠计划”,让部分门店、运营、供应链等板块暂时“静默”,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尽管今年疫情封控基本取消,但便利蜂的日子并没有好过很多。《华夏时报》记者探访了西城区的一家便利蜂门店,发现在午饭时间,这家店的人流并不如附近的711那么多,仅有四五个人在店内用餐,还有两名店员在工作,店内还贴着店员的招聘启事。
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疫情期间,线上买菜平台兴起,改变了不少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与大商超和社区超市共同挤压了便利店的生存空间。此外,李成东指出,便利蜂自营模式的成本较高,各方面都要大力投入,一家店面大概需要投入六七十万元至上百万元。
而开放加盟是日系便利店扭亏为盈的主要路径。据观研天下公布的数据,早在2018年,日系三大便利店本土加盟比例就已超过95%。
“在全球范围内,我了解到的便利店都是加盟模式,这是一个被验证最适合便利店的经营模式,便利蜂曾经尝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来管理自营门店并拓店发展的创新模式,但在这几年受到了增长压力和经营压力,加盟模式一方面可以减轻资金和管理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盟扩大规模,进一步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庄帅说。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