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绿色金融按下加速键|聚焦陆家嘴论坛

作者:赵奕 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6-10 13:25:26

摘要:在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方面,易纲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显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为“大棒”,适度提高则是“中棒”或“小棒”,而人民银行设立的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绿色金融按下加速键|聚焦陆家嘴论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赵奕 胡金华 上海报道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均居全球前列。”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时透露。

当前,双碳工作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绿色转型也正在加速驶入“快车道”,与之匹配的绿色金融体系亟待建立完善。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

“人民银行近年来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效:逐步明确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鼓励金融机构逐步披露相关环境信息,同时也要求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披露相关环境信息;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发展;搭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框架,组织部分地区银行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易纲表示。

据易纲介绍,中央作出部署后,人民银行坚决把绿色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二是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三是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在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方面,易纲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显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为“大棒”,适度提高则是“中棒”或“小棒”,而人民银行设立的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

2021年,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发展。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发放的碳减排贷款,由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一定期限的再贷款资金支持,利率为1.75%,精准直达绿色低碳项目。人民银行提供给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到期收回,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自担风险,这样的“胡萝卜”激励机制是适中的、市场化的。同时,接受人民银行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承诺对外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余额、利率及相应碳减排效应等信息,并接受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核查和社会监督。

“从2021年到今年4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是40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大概是6700亿元。虽然我们已经做出很大的努力,但是整个实现双碳目标,预计需要的资金量是百万亿人民币规模。政府在其中还是只能扮演一小部分的资金供给角色,主要还是要靠引导调动整个社会资金来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易纲如是说。

在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看来,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但目前也面临很大挑战,需要综合利用好价格型、非价格型工具。

“当在考虑运用不同工具时,需要深入地分析探讨各个工具的政策效果以及综合成本,还需要统筹考虑社会可接受度。其中,价格型工具方面,碳定价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既能够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同时综合经济成本也是相对比较小的。它可以通过价格信号的引导来更好地支持绿色低碳的发展。”6月9日,王信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

“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也是中央银行一个重要任务,用好用足相关的政策工具,政策的力度可以根据碳价格的变化、财税政策、金融市场发展的状况来综合评判、统筹考虑,更好地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王信说。

上海: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上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在地,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起步比较早,近年来,上海立足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阶段,提出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目标,并率先推出了多个绿色金融产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上海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的余额达到8424亿,在信贷资产中间的占比较上一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信贷的增速也高于全国绿色信贷的增速,达到了39.4%。

“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在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中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当前,重点是要在扩大融资总量、创新产品服务、参与绿色金融市场建设三个方面积极作为。”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在论坛上表示。

一是提高融资供给,加大对低碳转型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据有关方面测算,为实现双碳目标,未来我国在绿色转型方面的资金需求的总量是百万亿级。上海既需要发展新能源,聚集产业链,更需要推动传统高碳排放行业向低碳的转型,即减污降碳。目前电力、钢铁、化工、建筑、交通,是上海碳减排压力比较大的几个行业。商业银行必须发挥资金优势,加大力度支持这些行业向低碳转型。

二是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创新,提供更加适配的产品和服务。为满足绿色低碳转型融资需求,有效降低融资难的成本,除了信贷支持以外,还需要商业银行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是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市场建设,助力提升市场能级。上海建设绿色金融市场,是要发挥金融工具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引导各方面积极参与市场的交易,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定价、创新中心。商业银行金融稳健,有广泛的资金和客户资源。参与碳金融市场,必将有利于活跃市场,提升我们的定价效率。同时上海在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领域的基础也很好,在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建设过程中间可以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紧密结合和良性循环。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国际现象,绿色金融应运而生。在双碳目标下,建议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以自贸区如上海自贸区为试点,探索绿色金融的中国特色路径。”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周汉民表示。

周汉民进一步建议,以上海自贸区为试点探索绿色金融相关规制制定。“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可为上海自贸区单独立法。上海自贸区破土而出将满10年,未来10年可从绿色金融相关规制制定方面进行探索。”周汉民表示,目前,我国在绿色金融方面还缺乏权威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的确立不能从纸上出发,更要具体落地深入实际。中国已有21个自贸区,建议以上海自贸区作为一个典范或者典型,把绿色金融的评估体系进行试验并确立。

周汉民还表示,上海自贸区入驻了多家国际资管巨头,已形成国际资管企业聚集效应。建议在绿色金融方面积极与外资资管企业进行合资,并设立相关基金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此外,建议定期、不定期发布绿色金融投资相关指数,以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总而言之,既然全球气候变暖是国际现象,那就需要国际共同的努力。但在合作过程中,不应该失去中国自己的特质,而中国的特质可以从自贸区试验开始。”周汉民如是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