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ChatGPT概念股鸿博股份结束“5连板”!前脚否认后脚便致歉,董事长母亲短线交易获利近10万元

作者:张智 胡梦然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2-14 16:46:44

摘要:自2月7日以来,鸿博股份股价已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仅上周便涨逾五成,涨势强劲。但接连关注函下,有所“降温”。2月14日,鸿博股份收盘报12.51元,跌幅4.58%,终止5连板。

ChatGPT概念股鸿博股份结束“5连板”!前脚否认后脚便致歉,董事长母亲短线交易获利近10万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见习记者 胡梦然 深圳报道

ChatGPT概念成为股市热词,相关概念股一飞冲天,接连涨停,掀起热潮的同时,关注函也陆续到来。

2月9日,深交所对鸿博股份(002229.SZ)下发关注函,要求其核查公司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是否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存在减持计划、是否存在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形。鸿博股份火速回复称,经公司核查,公司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没有存在或拟进行的减持计划、亦不存在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形。

但紧接着11日,鸿博股份便公布关于公司董事长亲属短线交易及致歉的公告。公告称,收到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毛伟出具的《关于本人亲属买卖股票构成短线交易的情况说明及致歉函》,获悉毛伟母亲何卫萍通过集中竞价方式于2022年8月24日、2022年8月25日、2022年11月8日、2022年12月7日、2023年2月9日买卖公司股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相关规定,上述交易构成短线交易。

据悉何卫萍此次短线交易产生的收益为96920元。鸿博股份称,何卫萍上述买卖公司股票行为所得收益作为本次短线交易的获利金额已全数上交公司。

自2月7日以来,鸿博股份股价已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仅上周便涨逾五成,涨势强劲。但接连关注函下,有所“降温”。2月14日,鸿博股份收盘报12.51元,跌幅4.58%,终止5连板。

董事长对亲属行为并不知情

致歉公告指出,经与董事长毛伟先生沟通,其事先并不知晓何卫萍女士的证券账户交易公司股票的相关情况,交易前后亦未告知何卫萍女士公司经营情况或其他内幕信息。何卫萍女士买卖公司股票行为均为其本人对二级市场交易情况的独立判断而作出的决定,不存在利用内幕信息交易谋求利益的情形。

鸿博股份方面表示:“董事长毛伟先生及其母亲何卫萍女士已深刻认识到本次短线交易的严重性,对因本次短线交易行为给公司和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今后毛伟先生及其亲属将加强对证券账户的管理,加强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毛伟先生及其亲属承诺将自觉遵守《证券法》第四十四条关于禁止短线交易的规定,自最后一笔买入公司股票之日起六个月内不卖出公司股票,自最后一笔卖出公司股票之日起六个月内不买入公司股票。”

而在9日鸿博股份收到的关注函里,深交所要求其核查并说明相关业务是否已形成具体、稳定、可持续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以及截至目前实际的进展情况等。

鸿博股份回复称,截至目前,全资子公司英博数科尚处于初创时期,相关产品与服务处于测试推广阶段,业务尚未产生营业收入与利润,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及经营环境亦未发生重大变化。英博数科相关业务尚未产生营业收入与利润,未对公司财务数据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目前,该项目可能存在新业务拓展风险、人才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风险。

同时鸿博股份的业绩状况也遭受质疑,鸿博股份近期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度亏损5729万元至8593万元,相比上年度下降726.87%至1040.26%。

对于如此大幅度的亏损,鸿博股份解释称,2022年度受新冠疫情及市场竞争双重影响,部分产品售价下调、成本增长,使得报告期公司毛利率降低,毛利较上年有所下滑;因融资、股权激励、厂房搬迁等事项使得报告期内期间费用较上年有所增长;同时对个别亏损较为严重的子公司,冲回其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导致所得税费用增长;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在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其分红均有所下降,该项变动属于非经常性损益;最终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额,待由公司聘请评估机构及审计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后确定。基于上述原因,公司2022年净利润较上年有所下降,2022年度英博数科相关业务未对公司2022年度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概念前景仍不明朗

对于近期ChatGPT相关概念股的火热,《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从行业发展情况来看,ChatGPT目前还在早期操索阶段,离商业落地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使用场景存在局限性,算法模型也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市场目前存在明显的投机泡沫。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ChatGPT是基于一种大规模语言算法模型的具体产品,国内企业也可以基于这个算法开发类似或相关的应用,尤其是开发中文语境下的问答机器人,一些国内企业更具优势。OPEN AI已经开始对注册用户尝试固定收费模式,这可能会成为这类产品的商业模式,但是赛道比较窄,而且将会很拥挤。AIGC的更多商业场景的应用,需要更有创造力的设计,找到市场需求点,目前炒作这个概念的企业似乎都没有在这个方向取得显著进展,因此这个技术距离商业落地还很远。

“市场目前存在明显的投机泡沫。这个主题的炒作可能后续还会有,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波炒作。但投资泡沫暂未见到,投资如果出现泡沫,应该是在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这方面的投资会增加。”郑磊表示。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ChatGPT目前还在早期操索阶段,离商业落地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目前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不成熟、算法模型不完善、对语料库依赖过多,其主要依靠搜集现有信息,形成综合,自行创造力不足仍是其一大软肋。同时,距离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此外,相关法律法规也要跟着完善。

“概念前景仍然不明朗。”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华夏时报》分析道,ChatGPT基于GPT3.5架构,本质上仍在实验室阶段,可以有商业化探索,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的条件,GPT4.0算法更加完善,有了大幅改进,未来前景会更好一些。

张孝荣对记者指出,市面上泡沫泛滥,ChatGPT语言模型复杂而独特,无法复制,短时间没市面上无法做出与ChatGPT水平相似的产品。然而,市面上速成品已经不少,这些恐怕都难以落地。”

“希望市场理性多一点,炒作少一点。从整体来看,聊天机器人还在实验室阶段,玩具娱乐属性高,需要继续完善。技术进步是一步步推进的,眼下并不能突发式的产生颠覆式应用,对技术进步要保持理性。”张孝荣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