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工银瑞信回应来了!“产品募集还未结束,基金经理却离职了”属误读

作者:陈锋 张玫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9-29 14:00:57

摘要:尚未发售的工银瑞信恒嘉原定的基金经理也是王君正。由于拟任基金经理王君正离职,原本计划于8月15日开始发售的该产品,其发行时间调整到了10月17日。

工银瑞信回应来了!“产品募集还未结束,基金经理却离职了”属误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锋 见习记者 张玫 北京报道

日前,工银瑞信基金发布公告称,知名基金经理王君正因个人原因离任。此公告引发公众关注。

据悉,王君正旗下管理了工银瑞信美丽城镇、工银瑞信丰盈回报、工银瑞信精选平衡、工银瑞信优质成长等四只基金产品。

此外,尚未发售的工银瑞信恒嘉原定的基金经理也是王君正。由于拟任基金经理王君正离职,原本计划于8月15日开始发售的该产品,其发行时间调整到了10月17日。

目前公募基金经理已经超过3000位,一些明星基金经理也频现离职,比如今年以来传出离职消息的中欧基金周应波、兴全基金董承非、华安基金崔莹、易方达基金林森等,当然也包括此次离职的工银瑞信基金王君正。

对此,工银瑞信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回复称,基金经理离职属正常现象,新基金尚未发行,对投资者没有任何影响。

一位接近工银瑞信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一些媒体标题提到的“产品募集还未结束,基金经理却离职了”属误读,工银瑞信恒嘉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并未开始公开发行,只是调整了募集时间,并不存在“产品仍在募集期”“产品募集还没结束,基金经理就离职了”的情况。

关于基金经理离职原因的猜测,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有比较多的原因。首先,很多基金经理选择自己创业,或者去私募、保险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其实还是在从事资产管理行业。相对于公募基金,私募的投资策略更加灵活,也有更好的的业绩激励,这是公募基金经理“公奔私”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其次,由于近两年的市场波动加剧,基金没有达到考核预期,或者有内部调整的因素,这也会导致一些基金经理的离职。

85%基金经理仅供职过1家公司

近期,天相投顾发布了《人来人往的25年:公募基金经理变动分析研究》研报。研报数据显示,从基金经理供职管理人家数来看,2647位基金经理仅供职过1家基金管理人,占基金经理总数的85%,整体从业稳定性较好。但市场上也不乏变动频繁的基金经理,统计结果显示,全市场有53位基金经理累计供职于3家管理人,5位累计供职于4家管理人,从业稳定性相对较差。

基金经理变动有何趋势?天相投顾投研数据显示,从基金经理变动时点来看,基金经理的变动与市场行情存在一定的联系,当市场行情表现较好时,如 2015年、2021年,基金经理变动情况显著增多,且新增基金经理人数显著多于离任基金经理人数,较2014年、2020年新增比例分别为75%、41%。

对于2017-2021年全市场基金经理离任情况统计结果来看,管理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离任人次最多,每年离任人次占当年总离任人次的平均比例为 45%。

但就离任人次占总任职人次的比例而言,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及货币市场基金均相对稳定地保持在15%-20%的离任人次占比。2017-2021年间发生基金经理离任人次较多的基金管理人多为管理规模较大的中大型基金公司,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中小型规模的基金管理人频繁发生基金经理变动的情况。

基金经理频繁变动会对基金业绩产生影响吗?天相投顾投研数据显示,从基金经理变动对基金产品的业绩及规模影响角度,以基金经理发生离任的前后各一个完整季报期的数据看,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按投资标的类型区分,就天相基金一级分类而言,基金经理变动对基金业绩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基金经理变动对基金规模影响较大的主要为货币市场基金,而剔除货币市场基金后,基金经理变动更易导致混合基金规模缩水,商品基金规模增长,其他类型基金的规模变动则相对平稳。

111.png

222.png

就权益类资产占比划分而言(将积极投资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定义为偏股型基金,将纯债债券基金、混债债券基金、可转债债券基金、偏债混合基金定义为偏债型基金),相较于偏债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在业绩、规模两方面均受到基金经理变动的较大影响,表现更为敏感,规模上往往发生规模缩水方向的变动。偏股型基金整体业绩波动主要集中在-20%至20%之间,偏债型基金整体业绩波动区间在-4%至4%之间。

二是按基金管理模式区分(将纯指数股票基金、固定收益类混合基金、指数债券基金定义为被动管理型基金,将积极投资股票基金、增强指数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均衡配置混合基金、偏债混合基金、绝对收益目标混合基金、纯债债券基金、混债债券基金、可转债债券基金等二级分类统称为主动管理型基金),基金经理变动对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收益率和规模的影响相较于被动管理型基金均较大,表现更为敏感。

基金经理离职影响几何

王铁牛向本报记者表示,整体而言,如果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较强,投研体系较为完备,投研的后备梯队建设比较好,即使基金经理变更,对于基金业绩的影响也会相对较小。

天相投顾投研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基金经理作为基金运营管理中最为核心的人物,对基金的投资策略及业绩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截至2021年底,公募行业累计历任基金经理共计4857位,而截至2022年8月17日,公募基金行业共有现任基金经理3125位。由于基金管理人运营管理、绩效考核压力、职业规划调整等因素导致的基金经理离任成为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我们分别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看基金经理离任这一现象:

一是基金管理人角度。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行业总管理规模已超26万亿元(根据2022年二季报披露数据统计),随着公募基金规模的扩张,基金经理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从基金管理人角度来看基金经理离任的情况可以分为主动调整和被动调整两个方面。

从主动调整方面看,近些年,公募基金行业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业人员日趋增多。基金管理人对优秀的储备人才委以重任,使其走上投资端的第一线,基金经理的新老交接、老带新等情况也日益增多;同时部分业绩长期优异,为投资者带来较为长期、稳定收益或为公司带来较为突出荣誉的基金经理也会辞去投资端的基金经理职务,被公司推荐、选拔进入公司管理层,参与公司的相关管理工作,正所谓“学而优则仕”。

从被动调整方面看,随着公募基金规模的扩张,基金经理队伍的快速扩充,基金经理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促使基金管理人对于基金经理业绩、个人能力、资历等各方面的综合考核日趋严格,基金管理人出于对基金产品以及投资者负责的角度,可能对产品业绩长期表现相对不佳、投资逻辑长期未兑现或出现较大负面舆情的基金经理进行任职调整,以保证产品可以正常持续运作,为投资者带来更为长期稳定的收益。

二是基金经理角度。“是金子总会发光”,优秀的基金经理总是不缺表演的舞台。许多在公募基金行业反复实践并得以兑现其投资逻辑、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可能会选择跳出公募基金行业,转身投向私募基金行业。

一方面,相较于公募行业,私募基金行业对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标的、操作方式等方面约束更小,在规范从业的前提下,基金经理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个人投研能力,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另一方面,相比于公募行业,私募基金行业通常会收取相对较高的管理费等费率,较为优厚的收入也吸引了部分基金经理加入私募行业。

无论是从基金管理人角度还是基金经理角度来看,基金经理变动都是正常的职业调整行为,基金经理作为一只基金产品的直接管理者,对基金产品本身带来的影响不可避免,但也无需过度焦虑,投资者应理性看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正确的投资观念。

天相投顾投研人士向本报记者建议称,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积极落实近期新颁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与《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等行业新规,规范基金管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业绩考核制度和员工激励制度,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以期提高基金经理的从业稳定性。同时也倡议基金经理出于对投资者负责、对自身负责、对任职管理人负责的角度,稳定从业,规范从业,为投资者带来更为长远稳定的收益。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