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天价药“谈成”平民价: 平均降价62%,年药费不超30万,67种目录外独家新药进医保

作者:崔笑天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2-03 15:39:03

摘要: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据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华波介绍,本次纳入谈判范围的117种药品中,共有94种药品(目录外67种,目录内27种)谈判成功,总体成功率80.34%。目录外67种药品平均降价61.71%。

天价药“谈成”平民价: 平均降价62%,年药费不超30万,67种目录外独家新药进医保

国家医保局新闻发布会现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崔笑天 北京摄影报道

随着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落下帷幕,一批新药好药动态调入医保目录。

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据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华波介绍,本次纳入谈判范围的117种药品中,共有94种药品(目录外67种,目录内27种)谈判成功,总体成功率80.34%。目录外67种药品平均降价61.71%。

此外,还有7种目录外非独家药品直接调入,11种临床价值不高、可替代性强及近几年在国家招采平台采购量较小的原目录内药品被调出。调整后,最新国家医保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中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

“谈判成功的药品,年药费均在30万元以内。”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基金测算专家组组长郑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其中就包括“70万一针”的罕见病高值药诺西那生钠。

1.jpg

哪些新药进入?

诺西那生钠是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救命药”,国内定价为每支69.7万元,患者在第一年内需要注射6支,之后每4个月注射1支,年费用在209万元-418万元区间。而在今年年初,通过患者援助计划,诺西那生钠的年费用降至55万元,此举也被视为进入医保的“诚意满满”。

以年药费满额30万元计算,诺西那生钠医保价再度接近腰斩,而报销后患者的自付部分将更低。值得注意的是,不止诺西那生钠,另一款年药费在百万级别的罕见病高值药阿加糖酶α亦成功被纳入医保。

“非常不容易,属于罕见病高值药的突破。这对于患者来讲是很重要的。”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副理事长王奕鸥对《华夏时报》记者感慨。她表示,感谢国家医保局在罕见病保障方面努力做的工作,亦建议基于罕见病药品的特殊性,对于没有进入国谈的大量罕见病用药建立专门针对罕见病的特殊保障机制,让更多患者获益。

除了罕见病药物,今年新进医保的药物还覆盖肿瘤、慢性病、抗感染、妇女儿童等用药需求,涉及21个临床组别,患者受益面广泛。

比如绿谷制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明星药”甘露特钠胶囊(九期一)。据本报记者从接近绿谷制药人士处了解,甘露特钠胶囊价格从每盒895元降至296元,降幅超60%,月药费由3580元降至1184元。按全国门诊平均50%医保报销比例计算,患者每月仅需自付不到600元。

谈判成功的肿瘤药则有诺诚建华的奥布替尼、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等。奥布替尼适应症为白血病和淋巴瘤,属于一天一次的口服BTK抑制剂。此前年药费约为26万元,通过患者援助计划可降至约20万元。维迪西妥单抗属于治疗胃癌的ADC(抗体偶联)药物,此前年药费高达40万元,通过患者援助计划可降至20万元。目前尚不知这两款药物具体降价幅度。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表示,医保新增药品中肿瘤药达18种,覆盖了肺癌、淋巴瘤、乳腺癌、肝癌、胃癌、骨髓瘤、前列腺癌和神经内分泌瘤等领域,且肿瘤药的平均降幅达到64.88%,超过目录外67种药品的平均降价水平。

“天价药开出了平民价。”石远凯如此评价。

医保谈判揭秘

那么,作为药企一年一度的“大考”,医保谈判究竟要怎么谈?哪些因素被纳入定价考量?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专家组也对医保目录调整进行了“揭秘”。

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隆学文介绍,10月至11月的谈判阶段共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测算环节,组织药物经济学专家从经济性评价等专业角度,组织基金测算专家从医保基金可承受的角度,对经企业沟通确认后的谈判药品,开展背靠背的测算,按照规则形成医保方的底价。“测算过程中,我们邀请企业逐一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个环节是现场谈判环节,谈判专家与企业开展现场谈判,当场确认谈判结果。谈判成功的药品纳入目录,确定全国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

作为基金测算专家组组长,郑杰表示,基金测算工作是实现“保基本”的重要防线。在测算具体药品价格之前,首先要合理设置基金预算上限,而后在预算范围内测算药品比价关系,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不失控。基金测算建立了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模型,综合考虑参保人合理的用药需求、药品临床价值、创新程度、市场竞争等因素,基于循证证据,对药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科学评估。

“有人认为谈判就是杀价,越低越好,这是对这项工作的曲解,基金测算追求的不是最低价,而是合理价。结合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综合考虑患者个人负担可承受能力,通过测算找到一个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够用的起的价格,最大范围惠及百姓,这样谈判才有意义。”郑杰说。

他以120万元一袋的“肿瘤神药”CAR-T疗法举例:“个别药品价格过于昂贵,远超基金承受能力和老百姓负担水平,不具备经济性未能通过评审,最终未获得谈判资格。在未来的目录调整工作中,我相信国家医保局仍然会继续坚决杜绝天价药进医保,守好老百姓保命钱。”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担任药物经济学测算专家组组长。他表示,本次医保谈判共有40多位药物经济学专家,对药品开展药物经济学测算。“为了确保大家开展药物经济学测算评价时的尺子是统一的,首次制定了药物经济学测算指南,并且对每一位参加评审的专家进行了培训,降低系统误差。”

刘国恩强调,关于创新药物的价值,要着重从疗效、安全和依从性三个维度进行考察,要分别作为价格调整的重要因素。并且,为了尽可能降低评审专家的个人偏差,今年新增了纠错机制,一个药品配置两位专家,进行背靠背的独立测算。“尽管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但事后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重大改进,提升了每一个药品评审的质量和科学程度。”

据了解,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连续4年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507个药品新增进入全国医保支付范围,同时将一批“神药”“僵尸药”调出目录,引领药品使用端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药学会发布的《中国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显示,自2018年以来,医保药品在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占比逐年上升,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临床用药合理性得到改善。常用药价格水平明显下降,重大疾病和特殊人群用药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创新药进入医保速度加快,周期大幅缩短,患者可及性明显提高。通过集中带量采购和目录准入谈判“组合拳”,显著降低了群众用药负担。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