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用户共创”是噱头还是进步?上汽大通:车主可全程参与设计研发

作者:翟亚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0-31 17:53:16

摘要:10月29日,上汽大通MAXUS用户共创中心正式揭幕。作为汽车业内首个入驻企业园区的用户直连平台,用户共创中心将成为车企与用户间沟通的新载体。

“用户共创”是噱头还是进步?上汽大通:车主可全程参与设计研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用户共创”是时下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对自主品牌和创新企业而言,已经到“言必称”的程度。那么,“用户共创”是流行的营销概念,还是全新的商业模式?对于车企而言,其运营思路正在随着行业的变革而调整,从重资产、长周期、复杂供应链的传统工业模式,逐渐向快速迭代、注重用户体验的科技公司模式转化。

10月29日,上汽大通MAXUS用户共创中心正式揭幕。作为汽车业内首个入驻企业园区的用户直连平台,用户共创中心将成为车企与用户间沟通的新载体。在揭幕活动上,演员李光洁成为了生活家V100房车的首位用户。

“用户共创”不再是表面文章

其实“共创”并不是新事物,征集车型名称、广告词等营销行为就是最简单的共创。这种形式在获得用户认同的同时,可以带来更多传播机会。早在2007年,双环汽车推出了一款酷似smart的车型“小贵族”,就曾经公开征集过广告语,借以迅速提升了知名度。只不过,双环汽车因多款车型涉嫌抄袭而官司缠身,如今早已销声匿迹。

深度的用户共创,比较早的实践者是奇瑞的凯翼汽车。2015年,凯翼就提出了“众包造车”的概念,邀请用户参与设计草图,并把用户作品做成了模型,带到了车展。这种理念在当时比较超前,但还是无法深入渗透到技术细节。所以这种共创,也很难真正创造出用户的增量价值。

上汽大通MAXUS用户共创中心此次开创性地让品牌与用户“0距离”接触。在这个思想碰撞、灵感激荡的共创空间,用户可以直接参与到产品定义、设计、研发与落地的全流程,成为品牌的拥有者、共建者,和有情感链接的“老铁”。可以说,“用户共创”几乎改变了传统汽车的商业模式,车企把车卖掉,只是运营周期的开始;而用户买车,也未必是贬值,也可能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财富增值。

作为上汽大通MAXUS直达用户的重要纽带,用户共创中心是上汽大通MAXUS用户直连模式的进一步升级,也是C2B模式的又一次迭代。记者了解到,上汽大通MAXUS用户共创中心将真正打穿线上线下渠道壁垒,采用线上预约、线下交流共创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已不是一种营销概念,而是一种回归用户产品和服务价值本身的全新模式。

数字化直连贯穿全生命周期

与用户的共创的同时,上汽大通MAXUS的数字化转型也在同步推动。在持续不断的创新转型过程中,上汽大通MAXUS也正在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用户、为用户创造崭新价值。基于此,上汽大通MAXUS全球首创了C2B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模式,并由此成为工业4.0下全球产业变革的“创新样本”。C2B模式的核心,便是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实现企业与用户及伙伴的数字化直连。

目前,数字化的直连模式已贯穿上汽大通MAXUS从用户共创定义产品、定制选配、下单支付、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早在购车之前,用户便可通过蜘蛛定制平台进行在线3D车型自由选配,通过最直观、最简洁的方式,在线上定制、选配、购买自己的爱车与后续服务。通过蜘蛛定制,用户仅需3分钟,就能“选出”一台Dream Car。购车后,用户则可享受足不出户的数字化售后服务。去年11月,上汽大通上线了Max•Care云服务平台,由专属云管家线上直连用户,方便、快捷、一站式解决用户的售后服务问题。截至今年9月底,云服务平台已接待用户咨询10万多人次,完成33万多单云服务。

今年成都车展开启全球限量众筹的上汽牛•魔王与D90 Pro亚马逊,将在今年11月正式小规模量产,并陆续交付给认筹用户。这两款“因用户而生”的越野王者,在产品开发之初,便开启了与硬核越野爱好者用户们的共创;在产品交付前,仍将携手认筹用户针对量产版车型细节进行共创探讨。在上汽大通工程、研发部门与一轮轮用户的深度沟通后,两款车型将越野定制真正做到了“为用户而生”。

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去尝试建立自己的用户共创体系。爱驰汽车2019年就发布了“7921”用户伙伴计划,在首款产品U5中,加入了不少可扩展端口,让用户参与设计化妆包、烘干架、收纳箱等定制配件。长城欧拉宣布,将公开招募100名核心共创官,深度参与闪电猫及朋克猫的产品设计和功能开发。近日,吉利汽车成立了用户品牌“我们”,启动与用户共创Logo计划,将以用户主理、用户选举、用户运营的全新模式打造,将成立“我们”用户品牌共创基金,品牌运营收益也由用户共享。这些自主品牌更早认识到用户共创的价值,在行动上也反应较快。

“这个转化过程会随着技术进步、用户认知提升而深化,首先由运营开始,通过服务升级来来提升用户粘性;再深入就会转向研发层面,通过真实的用户反馈,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再往后而言,甚至可能进入到资本层面的共创。”汽车行业评论员苏雨农认为。

责任编辑:于建平 主编:王大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