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梅:曾经的“门外汉” 为盲孩打造了一个“造梦空间”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9-16 13:45:37

摘要:“很幸运,我遇上了特殊教育发展的好时代,这份荣誉属于所有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会继续努力,让更多特殊孩子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李龙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李龙梅:曾经的“门外汉” 为盲孩打造了一个“造梦空间”

李龙梅和盲孩们在一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采访到李龙梅时,她正在北京接受“202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表彰。

据记者了解,此次推出的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了高教、职教、中小学、幼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其中,57岁的李龙梅是唯一一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

“很幸运,我遇上了特殊教育发展的好时代,这份荣誉属于所有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会继续努力,让更多特殊孩子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李龙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作为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校长,李龙梅用20年时间,用心、用智、用情扮演着“妈妈”“老师”“校长”3个角色,陪伴700多个盲孩走出校园,走向崭新的人生道路。最终,把一所老旧的盲校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特教中心,打造成了帮助盲孩自立自强的“造梦空间”。

“门外汉”变身行家里手

其实,李龙梅并非特教出身,在进入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前的10多年时间里,她一直在普通学校任教语文。

2001年,37岁的李龙梅从重庆一所普通小学调任至重庆市盲人学校(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前身),巴掌大的学校、陈旧灰暗的教学楼、简陋落后的教学设备、狭窄潮湿的学生宿舍……这些都在李龙梅的预想之中。但盲孩身上散发的异味,呆滞的面容,视障教学的简单重复枯燥,视障教育交流沟通的难度之大,让这个有着十几年丰富经验的教坛老手始料未及。

为了解决与孩子们的沟通难题,为了弄懂由6个圆点组成、通过凹凸变化排列出64种符形的盲文,李龙梅把盲文字母表打印出来,贴在墙上、装进包里,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强化记忆。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龙梅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可以批改孩子们的盲文作业了,这速度令同事们都颇为惊讶。

虽然过了语言关,但想要真正走进盲孩的内心并非易事。盲孩们常年住校,部分还患有其他残疾,孤独感、焦虑感强烈,加上看不到前途,孩子们普遍有严重的自卑感。

李龙梅认为,视障教育的意义就在于点“草”成“花”,改变残疾孩子命运,让他们自食其力、有尊严地活着。其中,让残疾孩子有一技之长,是特殊教育的首选。

微信图片_20210916114100.jpg李龙梅在课堂上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她带头对参加中医康复保健职业教育的孩子进行悉心指导,允许少数多重残疾学生的父母来校陪学。学校该专业历届毕业学生全部达到中级按摩师水平,就业率达100%,他们凭着一技之长实现脱贫,获得了有尊严的生活,不少人还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李龙梅认为,盲孩同样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然而,残疾人考大学,这对新世纪初的特殊教育学校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001年底,李龙梅独自一人乘坐火车,来到亚洲特殊教育领域办学规模最大、声誉最高的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讲实情、诉衷情、恳求合作支持。李龙梅的诚恳打动了对方。2002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终于在重庆市特教中心设立了远程教育基地。当年,首届4名盲孩子全部考入长春大学。目前,特教中心已有320多名学生考入大学。

就在2013年5月,拿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盲学生张书江带着两斤水果硬糖,靠着一根盲杖,独自一人乘车辗转1700多公里,从山东德州赶回学校向李龙梅和其他老师当面致谢。李龙梅哽咽着吃下了一颗,剩下的舍不得吃,如今已成为她办公室的“镇屉之宝”。

同时,李龙梅积极参加教育部、市教委组织的研修培训,如饥似渴地学习《视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盲人定向行走指导》等专业课程,了解盲孩子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掌握行为问题干预、感觉统合训练、定向行走等措施手段。她还不辞辛劳,北上南下,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办学经验,了解特殊教育前沿理念,让自己从一个特殊教育“门外汉”迅速成长为行家里手。

让残缺的生命绽放精彩

2011年,原重庆市盲校搬迁至南山并更名为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此时的李龙梅也愈加关注盲孩们的心理障碍和疏导。

生理的缺陷、亲情的缺位、家庭教育的缺失,给不少盲孩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如何为他们的“黑暗世界”打开一扇心窗?这成了李龙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就在学校搬到新址的那年夏天,一位老师告诉李龙梅,自己班上一名女孩子不来读书了,因为家里人要给她找个婆家嫁了。这件事让李龙梅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学校的环境那么好,孩子们读书不花一分钱,这么好的条件,家长为什么不让孩子继续读书了?带着这种疑问,李龙梅和学校老师们开始了第一次家访。

微信图片_20210916114037.jpg

李龙梅和盲孩子谈心

当看到这个女孩的家庭环境时,李龙梅用了“家徒四壁”来形容,同时,她的父母也都是残疾人。在女孩的父母看来,女儿眼睛看不见,读书也没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嫁人。

就是通过这次家访,李龙梅明白,学校创造的一切外在条件对盲孩来说远远不够,他们需要得到社会的接纳和认同。

接下来的十年,李龙梅和老师们几乎走遍了学校所有孩子的家,踏遍了重庆的山山水水,用脚步丈量孩子上学路上的艰难,用眼睛去感受孩子所面临的困难家境,用家访加强家校沟通,并对学生进行帮扶。十年来,李龙梅和老师们累计行程3万多公里,受访学生近300人,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辍学率。

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打开了他们通往外界的心门后,李龙梅又有了新的想法,她希望用音乐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说干就干,34名教师带着盲孩子们一起组建了扬帆管乐团。

此后,根据盲孩子听觉、触觉相对发达的特点,重点打造音乐、体育、美工特色课程,在艺术熏陶、体育锻炼中发掘潜能,在教育中实现心理康复,让残缺的生命绽放精彩。

2012年和2014年,李龙梅两次受邀率团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听到孩子们的演奏,世界音乐大师梅耶称赞:“太震撼了!”2015年9月,李龙梅率团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同台出演“最好的未来”公益晚会,时任文化部部长雒树刚称赞盲孩子们的演奏是“心之声、魂之曲,天使在歌唱”。2016年底,扬帆管乐团携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先后在北京解放军军乐厅、重庆大剧院共同演绎《生命的色彩》《看见微笑》两场公益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

扬帆管乐团荣获“2015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特别奖”。孩子们的父母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赞叹“学校用音乐为孩子们打开了看世界的另一扇窗”。

20年的辛勤耕耘,李龙梅收获了爱的回报。她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提名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能看到我的每一个孩子挺起胸膛的样子,是我今生最大的欣慰。”李龙梅说。

见习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