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变异毒株德尔塔来势汹汹背后:“免疫鸿沟”或催生病毒变异,全球疫苗分配需更加均衡

作者:崔笑天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7-29 18:07:30

摘要:7月20日至28日24时,短短10日内,南京已累计报告17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广东、辽宁、安徽、四川、北京等地亦有零星关联病例出现。

变异毒株德尔塔来势汹汹背后:“免疫鸿沟”或催生病毒变异,全球疫苗分配需更加均衡

图片来源:《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崔笑天 北京报道

7月20日至28日24时,短短10日内,南京已累计报告17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广东、辽宁、安徽、四川、北京等地亦有零星关联病例出现。

据南京市疾控中心披露,本轮病毒测序结果为德尔塔突变株。这不仅使得国内疫情防控面临考验,也让新冠疫苗的有效性与保护期限再次成为关注重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表示:“这次南京疫情的发生帮助(我们发现),在防控的布局上,特别是在一线的机场,可能带有感染者的航班的防控上,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加强。我想卫生部门正在总结经验,包括如何把防控措施跟疫苗更好的搭配,更好地强化它们的作用。”

邵一鸣指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整个国家新冠风险度很低的情况下,对重点口岸、重点人群,采取一些特殊的防控措施。“无论是在监测、发现、追踪方面,还是在疫苗的有效性方面,都可以采取跟全国的防控措施不一样的、特殊的措施来加强局部。”

邵一鸣的这番讲话,来自于7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发布会。该报告由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完成,从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应用、效果和前景等方面,展现了全球视野下新冠疫苗应用的全貌,亦关注到了疫苗对于变异病毒的效果。

报告认为,病毒的变异对疫苗的有效性带来了挑战,但接种疫苗仍然是遏制疫情的有效方式。新的变异病毒使各类疫苗的效果究竟打了多少折扣,还有待专业机构做出全面评估。

中国距离疫情更近

“全球的疫情正在发展,主要流行地区已经到了我们周边的国家,所以中国距离疫情不是更远,而是更近,在这种情况下,压力会持续存在。”邵一鸣说。

而对于此次南京疫情,邵一鸣认为:“从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疫情防控的实践来看,我们每次都可以很早发现,采取高强度的措施,在短时间内把它扑灭,我相信南京的疫情效果也是一样的。虽然压力持续存在,但是我们的防控手段在不断加强。过去只有常规的公共卫生防控措施,从今年年初开始已经有了疫苗了,所以现在可以双管齐下,更有效更快速地控制住这次疫情。”

疫苗是人类遏制疫情必不可少的手段。目前,新冠疫苗呈现多国普遍研发、全球迅速上市的局面。截至7月16日,全球共有135款候选疫苗,共391款在试验中的疫苗,其中36款疫苗正在进行一期临床,54款疫苗正在进行二期临床,40款疫苗正在进行三期临床,20款疫苗已经获批使用。

新冠疫苗从开发到获批,有的仅耗时数月时间,这打破了常规疫苗研发的历史记录。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开发一款疫苗所需时间通常为5-10年,有时甚至更长,包括评估疫苗在临床试验中是否安全有效、完成监管审批程序以及生产制造足够的疫苗剂量进行分发。新冠疫苗之前,历史上开发最快的是腮腺炎疫苗,花费了4年时间于1967年研制成功。

多种技术路线在此次新冠疫苗研发中得到有效运用,为世界带来了多样化的疫苗选择。五条主要的新冠疫苗技术路线分别为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其中,灭活疫苗、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当前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三种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是开展临床试验最多的疫苗,占全球临床试验总数的30%以上。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在疫苗紧急研发中的表现引人瞩目。这在过去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才能做到。在此次新冠疫苗研发的全球赛跑当中,中国、俄罗斯均位于第一方阵,同美欧发达国家基本上同步,印度在加工生产疫苗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多款疫苗陆续问世,大规模接种也提上日程。中国自2020年7月开始推动国内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是世界上第一个启动大规模疫苗接种的国家。截至7月20日,全球已接种新冠疫苗37亿剂,全球26.5%人口已经接种了至少一剂。目前中国接种数量已超16亿剂,在世界范围内领先。

李保东表示,不同国家的疫苗接种情况差异很大。有能力研发和生产疫苗的国家的接种情况也很不一样。对一个国家而言,即使有了充足的疫苗,接种率也并不是自然而然就会一直增长的。中国的疫苗接种数量在全球遥遥领先,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布全民免费接种疫苗的国家,这么大的接种规模背后,是强大的生产能力、配送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不过,由于人口基数巨大,中国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而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在疫苗接种率上总体领先,但也尚未达到群体免疫阈值。世界卫生组织曾表示,全球至少需要70%的疫苗接种率才能达到群体免疫以阻止疫情扩散。截至7月19日,加拿大、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已有超过60%的人部分接种了新冠疫苗,德国、法国、美国、沙特阿拉伯有超过50%的人部分接种。

“免疫鸿沟”或催生病毒变异

可以看出,目前疫苗的国际分配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和分化现象。上述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程接种人口比例超过30%的国家当中,欧美国家占据了大多数。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疫苗接种率普遍偏低。非洲大陆已接种的疫苗占全球不到2%。低收入国家只有0.9%的人口接种了至少一剂新冠疫苗。

这导致了“免疫鸿沟”的出现,只要仍有一些国家未达到群体免疫阈值,新冠疫情在疫苗接种率低的地区就仍将继续流行并可能出现新的病毒变异,而那些已充分接种疫苗的地区也将始终面临变异病毒反扑的可能。

目前,变异病毒对疫苗的有效性已经带来挑战,尤其是来势汹汹的德尔塔突变株。英格兰公共卫生局发布研究报告称,接种两剂辉瑞疫苗或者阿斯利康疫苗后,对德尔塔突变株的保护率分别为88%与67%,几乎与阿尔法突变株(93.7%与74.5%)一样有效,但是接种一剂的保护率不足,仅为30%左右。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许多主要国家的基因测序样本中有75%为德尔塔突变株,且该病毒已经在24个地区出现,预计未来三周内德尔塔突变株累计确诊数可能超过2亿,将取代阿尔法变异株成为全球主要病毒株。并且新感染者中很多已经接种过疫苗。

不过,疫苗对预防重症与减少死亡仍然有效。目前已获批的新冠疫苗可以引起广泛免疫应答,至少可以针对变异病毒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病毒的变异不太可能使疫苗完全无效。如果现有疫苗中的任何一种被证明对一种或多种变异病毒的效果较差,也可以通过改变疫苗组成,提供针对这些变异的保护。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还将持续多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的研发与分配能否跟得上病毒传播与变异的速度和综合的配套防控措施是否到位。

中国疫苗出口是美国84倍

这意味着,当前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中国是最早表示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国家。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以及二十国集团、七国集团、欧盟等国际组织也提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疫苗援助计划和意愿。

但从落实情况看,很多国家和组织的表态还未完全转化为现实。数据表明,有关国家对外提供疫苗的雷声大、雨点小,落实很不到位,既缺少时间表,也缺少路线图。美国在国内囤积大量疫苗,其对外提供疫苗的实际行动与其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欧盟对外出口疫苗的对象则以中高收入国家为主。

上述报告发现,中国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方面贡献最大,对外援助和出口疫苗的数量超出了其他国家的总和。截至目前,中国已对外捐赠疫苗超过2600万剂,向 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5亿剂疫苗和原液,相当于全球新冠疫苗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中国的疫苗出口量是欧洲疫苗出口量的227%,是美国疫苗出口量的84倍。除了疫苗成品的出口,中国还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疫苗的本地生产线,有的已经投产。中国还积极支持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豁免新冠疫苗知识产权。

3.jpg

图片来源:《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

此外,报告对国际社会未来疫苗相关政策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各国应始终在保持常规防疫政策的条件下把提高疫苗接种率作为首要目标;二是建立有效的国际协调机制,切实解决欠发达国家疫苗可及性问题;三是国际社会应积极探索疫苗相互认证的机制;四是国际社会应继续推动让新冠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