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资本追捧AI制药背后:产业发展洪流将至,企业如何应对“洗牌期”?

作者:郭怡琳 于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7-05 17:47:38

摘要:对于AI制药如此受资本追捧,亿药科技创始人谢正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18年,我们认为AI制药很热,实际上发现2021年更热,现在仍然是刚刚开始,未来15-30年仍然会是持续上升期。现阶段国内整个行业的局势,尚处于迷雾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持续的耐力、过硬的实力、机遇等都非常重要。”

资本追捧AI制药背后:产业发展洪流将至,企业如何应对“洗牌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近日,北京大学国际癌症学院谢正伟团队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期刊(影响因子54.9)发表论文,基于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该团队开发了国际上第一个药效预测系统—灵素系统(DLEPS)。该系统可以不依赖于靶点做出药效预测,这对于尚无明确治疗靶点的疾病或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新药物研发是一个周期长、耗费大的艰难过程。根据美国FDA的统计数据,一个新药的成功开发平均花费已经达到了26亿美元,平均周期更是长达12年。近10年来,我国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

在资本市场方面,美国仍然占据了融资交易的主要份额,近5年来在AI制药领域有50.6%的融资交易发生在美国。而除美国外,中国以9.4%的比例紧随其后,并超越英国、韩国、以色列等传统科技强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新兴市场。

对于AI制药如此受资本追捧,亿药科技创始人谢正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18年,我们认为AI制药很热,实际上发现2021年更热,现在仍然是刚刚开始,未来15-30年仍然会是持续上升期。现阶段国内整个行业的局势,尚处于迷雾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持续的耐力、过硬的实力、机遇等都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AI制药赛道火热的同时,也伴随着优胜劣汰。谢正伟表示,现阶段整个药品市场巨大,疾病种类繁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很多,国内的AI企业数量远远不能达到需求。现在还是整个赛道的早期阶段,最终国内会有约50家AI初创企业,然后进入淘汰阶段。

资本涌入AI制药

如今众多资本和创业者开始涌入AI制药领域,各AI制药企业也开始出现各种新成果。根据美国FDA的统计数据,目前经过FDA审批通过的AI产品共计41款,其中中国自主研发的AI产品有6款。

近年来,在AI制药这类新兴赛道上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身影涌现。在中国一级市场上AI制药主题的公司受到追捧,例如,晶泰科技2020年完成了三亿美金的超大额融资,估值达到10亿美金;此外,市场上还有若干估值达一亿美金左右的公司。

中国AI制药发展迎来良机,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腾讯早在2015年和2018年便分别参与了目前中国AI制药头部企业之一晶泰科技的A轮及B融资,;2020年更是重点打造了“云深智药”,将AI药物研发正式列入企业版图。此外,华为、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百度等巨头纷纷布局AI制药领域。

随着科技发展,传统制药企业在进行新药研发时,长期存在研发周期长、失败率高、成本高等痛点。这些痛点给AI制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量。

谢正伟告诉记者,“国内对药品需求大,投入少。AI的加持可以在这种矛盾存在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取得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他看来,AI 制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撑,其本质在大量的试错成本。

“主要考虑到临床前开发的成本、临床试验的成本,最终药效达到预期终点且安全性过关。此外,商业竞争力也至关重要,同等质量的药品要先跑出来才能占领市场。然后,是人才的成本,医药行业的专业人才非常昂贵,这方面AI制药公司需要取舍和选择。”他进一步解释道。

但谢正伟坚信,AI制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商业发展上,可以简单归结为两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做技术服务的能力,是否能拿到大公司的订单;另一个指标是自研管线,是否有成为创新型研发中心以及未来成为药企的潜力。

如何应对赛道优胜劣汰?

谢正伟认为,资本纷纷涌入AI制药赛道,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制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制药产业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化工制药阶段、生物制药阶段、AI制药阶段。现阶段整个药品市场巨大,疾病种类繁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很多,国内的AI企业数量远远不能达到需求。现在还是整个赛道的早期阶段,最终国内会有约50家AI初创企业,然后进入淘汰阶段。” 谢正伟说。

那么,如何应对赛道的优胜劣汰,值得思考。

以亿药科技为例,谢正伟介绍,“AI制药公司有3-4种商业模式,软件销售、SaaS服务、技术服务合同、独立管线研发或者中间产品(化合物)合成销售等。对企业而言,最核心的还是AI技术驱动在管线开发上取得领先优势。亿药擅长发现药效和独特的新靶点,提供类似的药效预测功能模块或者服务。”

谢正伟预测,“痛风、NASH、长寿领域会最先跑出来,长寿和肥胖、糖尿病、NASH的组合分别在国际上有年度百亿美元以上市场。基于内部分析来看,我们做的长寿产品效果是目前市场上产品的4倍还多,代谢病组合产品数据也一路领先。”

据了解,2016年,谢正伟开始在北京大学建立独立实验室,开展AI新药算法和抗衰老研究,并于2018年创立了AI制药公司亿药科技(GigaCeuticals),通过AI和深度学习发现新靶点、加速药物研发。

近日,谢正伟团队发表的上述论文中,涉及的小分子-神经网络-基因表达变化-药效的算法框架已经申请国内外专利。

谢正伟表示,“AI制药企业发展是慢功夫,至少需要5-10年的成长期,因此资本市场仍然需要耐心。以长寿药物研发为例,动物实验周期长达3年。传统药企很多具有产业资本和产业资源,他们积极参与会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每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赛道前期都会相对拥挤,最终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以活下来。”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