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券商5月成绩单出炉:39家保持上涨“队形”,南京证券、太平洋掉队

作者:林坚 陈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5-31 20:59:01

摘要:在5月,作为41家上市券商中唯二两家股价累计涨跌幅为负的券商,南京证券与太平洋在业绩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变脸”的情况。

券商5月成绩单出炉:39家保持上涨“队形”,南京证券、太平洋掉队

券商5月股价振幅排行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林坚 陈锋 北京报道

券商圈近期经历多事之秋,私募人士曝光券商人士参与“伪市值管理”,证监会公布首批29家证券公司“白名单”,券商监管进行了最新修订,减少印花税的预期在市场发酵……继4月2020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完全释出之后,41家纯上市券商们间的竞赛在5月进入新的阶段。

尽管各券商“成绩单”亮眼,但在二级市场方面,从5月初“一天有一只券商股跌停”到中下旬出现券商集体股价大涨,尤以5月14日与5月25日两天最为突出,纯上市券商们股价出现“过山车”。

据《华夏时报》记者结合同花顺iFinD统计发现,5月,41家纯上市券商中,除南京证券(601990.SH)与太平洋(601099.SH)两家券商分别以-3.98%与-1.08%下跌之外,其余券商月累计涨跌幅均为正数。其中,刚刚登陆资本市场的财达证券(600906.SH)涨幅达207.58%。如果抛开新股的原因,中金公司(601995.SH)、兴业证券(601377.SH)及东方证券(600958.SH)则分别以24.17%,22%及20.55%领涨。

南京证券、太平洋唯二下跌

在5月,作为41家上市券商中唯二两家股价累计涨跌幅为负的券商,南京证券与太平洋在业绩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变脸”的情况。

南京证券方面,2020年,南京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3.65亿元,同比增长7.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亿元,同比增长14.06%。不过今年一季度,南京证券业绩出现变脸,营业收入约4.93亿元,同比下降14.71%,净利润约1.77亿元,同比下降23.46%,基本每股收益0.05元,同比下降28.57%。

太平洋方面,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在41家A股纯上市券商中,太平洋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垫底,成为唯一一家营业收入、净利润都下降的纯证券业务A股券商。2020年,太平洋实现营业收入11.72亿元,同比下降34.07%,净利润亏损7.55亿元。

南京证券与太平洋两家券商在月初均出现了暴跌,但在中下旬迎来上涨,不过截至5月31日,两家券商收盘价仍是下跌状态,其中太平洋跌超4%。

或受股价压力,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南京证券A股股东总计178234户,相比上一季度减少17947户,降幅为9.15%;太平洋在册股东总计350103户,相比上一季度减少12402户,降幅为3.42%。此外,据本报记者发现,近30日内无机构对南京证券进行调研,太平洋也未有调研报告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登陆资本市场的财达证券在本月出现了207.58%的累计涨跌幅。业绩方面,财达证券2020年度营业收入为20.50亿元,同比增长13.04%,净利润为5.32亿元,同比下降12.68%。2021年一季度,财达证券营业收入为4.99亿元,同比下降16.76%,净利润方面同比增长4.28%,为2.10亿元。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依然是财达证券主要的收入来源,分别为1.87亿元和1.73亿元,但较2020年同期分别下降39.01%和13.27%。

中银证券坚定看多券商,称后者仍有上行空间。阶段性货币政策稳健取向不变,政治局会议强调“不急转弯”弱化市场对紧缩力度过大的担忧,市场对于资金面预期较为乐观,券商迎来估值修复机遇。目前券商板块市净率低于历史中枢,仍有上行空间。长期大券商和“财管”特色券商估值中枢有望上行,一方面,监管政策向头部倾斜、资本市场机构化、券商各业务转型对综合实力提出更高要求,行业集中度将趋势性上升;另一方面,居民财富“搬家”为财富管理业务带来广阔市场空间,在财富管理转型的大趋势下,代销业务(渠道端)和公募基金(资产端)优势突出的特色券商有望获得更多份额。

开源证券表示,2020年9月开始券商持续跑输大盘,交易端四大原因是主要边际催化因素,背后本质原因是估值与ROE不匹配,目前头部券商估值已回到匹配位置,与头部银行接近,券商左侧布局时点到来。中长期看,直接融资扩容趋势不改,机构化趋势延续,券商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机构业务和投行业务持续增长可期,轻资本业务扩张有望驱动ROE 持续上行,头部券商表现将更强。

安信证券指出,券商板块作为前期超跌品种,年初至今跌幅6.08%,涨幅在全部104个二级行业中排名87。与市场表现背离的是券商板块整体经营向好,盈利能力持续修复,整体基本面水平处于历史高位。

白名单将有什么影响?

5月末,中国证监会公布首批证券公司“白名单”,29家公司入选,引起广泛关注。这29家券商分别为:安信证券、高华证券、东北证券、东吴证券、东兴证券、高盛高华证券、光大证券、国金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华宝证券、华泰证券、华西证券、华鑫证券、南京证券、平安证券、瑞银证券、申万宏源证券、西部证券、西南证券、招商证券、浙商证券、中金公司、银河证券、中航证券、中泰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中原证券。

市场观点认为,这份“白名单”,与券商合规意识有关,譬如“取消发行永续次级债和为境外子公司发债提供担保承诺、为境外子公司增资或提供融资的监管意见书要求”,“首发、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短期融资券、金融债券等申请,不再按既往程序征求派出机构、沪深交易所意见,确认符合法定条件后直接出具监管意见书”等。

不难发现,在前十大头部券商中海通证券、广发证券缺席“白名单”,东方证券、兴业证券等大型券商也无缘上榜。方正证券、国联证券、国开证券、第一创业、财通证券、天风证券、五矿证券等多家2020年评级为A类的券商并没有入围。但值得一提的是,高盛高华证券、瑞银证券作为外资券商也出现在名单中。南京证券、西南证券、中航证券三家券商成为最大的黑马,出现在该名单中。

多位市场人士观点认为,券商创新逐渐转向金融科技、衍生品交易和增值服务方面,按照白名单制度,只有上榜券商可享受“试点特权”,这也就意味着不在白名单上的券商创新业务将受到影响。

国泰君安研报称,从个股角度来看,有29家券商上榜,上榜的核心原因为公司治理和合规风控,未来创新试点的券商将从白名单中产生。“因此,我们认为合规风控能力更强的券商未来将更为受益,进入到白名单中的券商相对专业,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也将下降。我们重点推荐入榜其中的专业化证券公司。”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