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微医IPO一波三折:招股书浮出水面,亏损难题尚未摆脱

作者:于娜 郭怡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4-07 15:26:20

摘要:如果此次IPO成功,在医疗及医药业内,微医控股将成为国内第一家以不同投票权架构(WVR)架构申请上市的公司。一位不具名的业内投资人透露:“在双层股权架构下,如果管理团队做出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时,很难通过内部机制来遏制。”

微医IPO一波三折:招股书浮出水面,亏损难题尚未摆脱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见习记者 郭怡琳 北京报道

4月1日晚间,历经多轮上市传言后,微医控股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申请,开启IPO冲刺。

如果此次IPO成功,在医疗及医药业内,微医控股将成为国内第一家以不同投票权架构(WVR)架构申请上市的公司。一位不具名的业内投资人透露:“在双层股权架构下,如果管理团队做出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时,很难通过内部机制来遏制。”

之于微医集团,上市是旧闻也是新闻。2月25日,彭博社报道称,微医集团分拆旗下数字医疗平台后,微医控股完成超4亿美元的Pre-IPO轮融资,并计划于3月在香港申请IPO。

一年前,微医控股获得100亿美元左右的预期IPO估值,而本轮估值再涨近3成。路透社援引市场专业人士测算,微医控股发行时市值或将达到150亿美元。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向微医集团方面求证上述有关事宜,微医集团方面回应称“一切信息以公开发布为准”。

作为第一家互联网医院的缔造者,创立长达11年的微医集团始终未能入主二级市场。对比已成功登陆港股的“后浪们”,微医集团的业务布局颇显朦胧。2019年开始,不断有坊间消息称,微医集团重新分拆业务独立在A、H股两地上市。但微医集团方面针对该消息不予置评。

最近4年,微医集团追逐港股市场越发快马加鞭。此次微医集团分拆医疗服务板块,或意在更换细分赛道求得商机。对此,医略营销创始人仲崇海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企业的医药电商之路已经很清晰了,而挂号网起家的微医集团明显缺少电商基因。最近几年,国内许多医院都在大量开发互联网挂号业务,微医集团的主线客户群也随之收缩。这一局面下,微医集团不得不结合自身HMO体系重点发展数字医疗业务。”

一波三折

在业内,微医集团的发展进程一直备受关注。

2010年,廖杰远于浙江杭州成立挂号网,平台提供预约挂号等就医流程优化服务。从挂号起步,微医集团逐渐向在线问诊等业务模式升级。直到2015年12月,廖杰远创建了国内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挂号网也在同一年更名微医集团,依托互联网医院开始探索在线预约、远程诊疗、在线处方等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创新服务。

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医院的缔造者,微医集团却没能沿袭互联网医疗大厂的发展节奏。虽然创立长达11年,但其迟迟未能入主二级市场。

据彭博社今年2月25日报道,微医集团分拆旗下数字医疗平台为微医控股,筹备在港申请IPO。微医控股还于近期完成超4亿美元的Pre-IPO轮融资。据披露,本轮融资主要来自红杉资本、千禧资本等机构以及大型保险机构的战略性投资。同时本轮估值涨近3成,路透社援引市场专业人士测算,微医控股发行时市值或将达到150亿美元。

而在此之前,微医集团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2018年5月,微医集团宣布完成5亿美元Pre-IPO轮融资,其估值达55亿美元。微医集团首席战略官陈弘哲公开透露“公司计划2018年底在香港上市”。直至2019年,微医集团的招股书还未见踪影。

2019年2月,坊间传闻,微医集团将重新分拆业务独立在A、H股两地上市。该消息称,微医集团的业务线被划分为两个版图。此次赴港上市的主要核心业务包括数字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而微医集团旗下的微医全科、区域手术中心等业务被剥离,未来可能在A股科创板上市。但微医集团方面针对该消息始终不予置评。

2020年6月,微医集团相关负责人称“上市只是公司发展的一个过程,目前没有可以对外公开的消息”。当时坊间有消息称,此次微医控股凭借55亿美元估值在三季度赴港IPO。并拟募资7亿-9亿美元,招银国际、花旗和摩根大通为承销商。而记者并未查找到微医2020年上市计划对应的招股书。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坦言:“微医集团的操作不太寻常。公司屡传上市,招股书从未流出,Pre-IPO轮融资不断,估值持续走高,其真实盈利状况始终雾里看花。”

3年连亏

不同以往,这一次,招股书真的来了。

根据招股书披露,2018年至2020年,微医控股收入分别为2.5亿元、5亿元、18.3亿元,三年复合年增长率168%;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9.9%、23.3%、27.2%。除去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和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至2020年,微医控股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4.15亿、7.57亿、8.69亿。由此可见,微医控股目前还未能摆脱亏损的难题。

事实上,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常年亏损并不少见。以阿里健康为例,财报显示,该公司也是连亏5年后,才扭亏为盈。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样的盈利状况面前,微医控股150亿美元的估值有些扑朔迷离。

一年前,微医控股获得100亿美元左右的预期IPO估值,而后估值再涨近3成。路透社援引市场专业人士测算,微医控股发行时市值或将达到150亿美元。这一数字另一评估依据则是微医会员式数字慢病管理服务的ARPU值。

据路透社报道,2020年微医数字医疗业务体量同比增长200%。其赴港上市主体微医控股,主要业务包括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其中,会员式健康维护服务收入占比超过50%。微医会员式数字慢病管理服务会员人数在2020年超13.5万人,以泰安当地慢病医保门诊统筹额度及用户年均复诊次数测算,每年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达3600元人民币。

去年8月,美国远程医疗服务公司Teladoc以185亿美元收购数字健康公司Livongo,合并后市值高达370亿美元。Livongo在2020年截至三季度累计管理慢病会员44万人,ARPU值669.7美金(约合3700多元人民币),单用户价值超过25万元人民币。因此,结合人口基数背景,国内数字慢病管理服务市场规模有过之而无不及。

微医控股IPO预期估值的增长,印证了数字医疗服务的价值和想象空间。不过离开丰满的理想,微医控股的现实营收状况是,营收持续增长,亏损逐年收窄。因此,对于微医控股来说,如何克服亏损任重而道远。

这次会成功吗?

根据招股书披露,从营收结构上看,微医控股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医疗服务收入7.06亿元,占比38.6%;健康维护服务收入为11.25亿元,占比61.4%。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控股的数字慢病管理服务会员累计超过14.5万名。2020年,微医平台每位数字慢病管理服务会员带来的年均收入约为3600元。数字医疗问诊服务即微医平台上的极速问诊、专家问诊、远程会诊等;综合医疗服务即互联网医院服务中心提供的医疗咨询、医生转诊、身体检查及预防接种服务;ART服务包括辅助生殖治疗服务及设备销售。

分析招股书发现,微医控股目前的业务线较散,且在业务线落地时需要依赖各地政策扶持。在市场推广方面,如何保持用户黏性也是微医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微医控股持续低迷盈利状况的同时,原有赛道也面临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根据招股书,微医控股主营业务只有两块: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如今该赛道的头部企业都在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及线上问诊等业务上布局。

根据2020年,平安健康业绩发布会上披露,平安健康已注册用户超3亿,疫情期间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占据行业第一位置。此次微医控股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平台累计注册用户约2.22亿,平均月付费用户约2540万,累计慢性病用户超过14.5万。

疫情后期,微医集团在互联网医院战场的一项重要的成绩是,2020年1月24日,上线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并近日被国家卫健委评为“示范医院”。

2018年,互联网医疗第一股早已花落平安。随后,2020年互联网医疗赛道风口爆发,各大巨头相继发力。其中,京东健康以黑马姿态涌入互联网医疗第一梯队。

此外,互联网医疗赛道后浪颇多。它们都具备各自的竞争优势。包括好大夫在线、丁香园、妙手医生、大家医联、心医国际、华医心诚等。其中,妙手医生业务布局与微医极为相似。同样贯穿线上线下、院内院外,且打通了“医-患-药-险”几个关键环节。

在此局面下,微医集团业务分拆或是大势所趋。此次,微医控股将采用WVR(不同投票权架构),根据该架构设计,公司股本将分为A类股份及B类股份,其中A类股份持有十票投票权,B类股份持有一票投票权。对此,一位不具名的投资界人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双层股权架构下,持有少数股份的管理团队掌握着控制权。股份制度下,原有的对管理人员的内部监管机制可能会失效。这种情况下,当管理团队做出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时,很难通过内部机制来遏制。因此,需要外部司法机关和监管部门共同监督,并在出现问题时为公众投资者提供救济。”但业界也有不同的观点:采用WVR的公司,联交所规定在董事会中必须设置“企业管治委员会”,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这是一种很完善的监管机制。

至此,盈利能力存疑,赛道前景不明,微医控股本次冲刺IPO结果几何,仍有待观察。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