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托养+”一体化 “隆德模式”:梦想从这里起航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0-10 18:41:15

摘要:“托养+”的一体化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托养一个、解放一家、脱贫一户、幸福一生”的目标,被宁夏残工委命名为“隆德模式”向全区推广。

探索创新“托养+”一体化   “隆德模式”:梦想从这里起航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我希望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这是挂在宁夏隆德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内的一幅标语,它的含义不同寻常且令人动容。在这里,残疾人不只是被托养,他们同样心怀梦想,并为之辛勤耕耘。

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市隆德县,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有残疾人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2%,残疾人比例远高于宁夏全区和全国水平。其中,近一半为重度残疾人,如何帮助这部分残疾人解决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难题?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隆德县委政府坚持把残疾人精准脱贫作为民生工作重点,整合助残帮扶、闽宁协作扶贫等各方面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建成县乡残疾人托养中心4个(其中县级1个,乡镇3个),托养重度残疾人242名,逐步配套完善各种设施,探索创新“托养+”模式,打好托养、扶贫、就业、创业、工疗、康复、培训、教育促脱贫的组合拳,助推残疾人精准脱贫。

“托养+”的一体化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托养一个、解放一家、脱贫一户、幸福一生”的目标,被宁夏残工委命名为“隆德模式”向全区推广。

“托养+”形成“一中心三基地格局”

发展残疾人机构托养服务,是实现政府兜底保障,解决重度、一户多残残疾人家庭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

1.jpg

2015年,隆德县委政府把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纳入重点民生项目,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资金1140万元,将隆德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资金由原来的240万元增加到1380万元,建筑面积由原来的2000平方米扩大到6000平方米,将108名符合条件无力脱贫需要兜底保障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进行集中托养;托养服务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公办民营、社会化运行”的原则,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制度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的要求,精心打造集残疾人托养、工疗、康复、就业、创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托养机构。

“托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残疾人的脱贫之难、生活之困、后顾之忧。

2019年,隆德县委政府又借助这一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筹措951万元,在沙塘镇、陈靳乡、观庄乡3个乡镇着力打造残疾人托养提升工程,改建、新建残疾人托养就业工厂4000平方米,以“托养+扶贫车间+合作社”模式,实现13个乡镇残疾人就近集中寄宿制托养全覆盖,在全县形成“一中心三基地格局”;全县目前集中托养各类贫困残疾人242人,其中建档立卡残疾人130人。

经过多年的发展,隆德县残疾人“托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就此,隆德残联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一切都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谆谆教诲,得益于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得益于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得益于隆德县委政府对残疾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得益于隆德县残联和各个单位工作人员的倾情奉献,也得益于残疾人朋友自身的努力拼搏。

据记者了解,多年来,隆德县一直在树立“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的理念,既善于把残疾人“托养+”工作放到全局的高度来谋划,也善于从服务残疾人的层面来推进,既善于研究残疾人工作的新规律,也善于提炼实践涌现的新经验,带动提升残疾人“托养+”工作整体质量和水平。

实现经济和精神双向脱贫

托养是平台,就业是关键。有了就业保障,托养残疾人才能“稳得住、留得下”。

2017年,隆德县残联借助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和托养中心平台,积极探索、创新融合托养就业模式:一是把托养与就业相结合,在园区县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将托养的有行动能力的39名残疾人联系协调到就近的工业园区(人造花厂、花灯厂、纸箱厂、葆易圣药业等)就业,月收入1400-2000元。二是坚持托养和工疗相结合,在县残疾人托养中心(托创园)创办电商工作室、人造花扶贫车间、手工艺制作室、纸箱加工车间、花灯制作车间,为79名残疾人提供工疗就业岗位,月收入1000-2900元不等,既增加了收入,又提高了动手动脑能力,改善了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又起到了很好的工疗康复效果。三是坚持托养和创业相结合,积极争取闽宁帮扶资金128万元,建成残疾人电商中心,托养的12名残疾人通过电商创业培训,成立残疾人电商创业协会,激发残疾人电商创业的内生动力。

3.jpg

“一枝独芳不是春”,如何使全县贫困残疾人摘掉贫困的帽子才是关键。

为此,隆德县残联经过广泛调查研究,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底数,采用“入股分红”的形式,将助残乐购电商平台、残疾人福鑫超市、隆隆薯体验店的销售利润全部用于分红。使残疾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8年未脱贫的185名重度贫困残疾人人均分红2000元,2019年1233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分红600-2000元。目前已实现2390名建档立卡重度贫困残疾人入股分红全覆盖。

在人造花残疾人托养中心,残疾人厚玉珍一手拿着“花枝”,另一手拿起“花朵”,努力将花朵插到花枝上,连续几次后,终于将花枝和花朵成功连在一起。那一刻,她开心极了,拿着自己的作品,向其他工人“炫耀”。

据记者了解,厚玉珍家住隆德县联财镇,属先天性肢体残疾。在这里,通过制作手工艺品不光能得到一份收入,还可以进行康复训练,一举两得。

“双腿瘫痪之后,我还能找到一个月能挣到8000多元收入的工作,这在之前我想都不敢想!”在隆德县残疾人托养创业中心,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辛宝同激动地说。辛宝同一家三口人整户入住托养中心,是2017年8月第一批进入托养中心的一户多残建档立卡家庭。辛宝同的父亲长期瘫痪卧床,母亲一边照料父亲,一边供他读书。辛宝同大学毕业了,本以为苦日子熬到头了,可是,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致使他的双腿也瘫痪了,重重磨难让这个家庭几乎陷入绝境。

辛宝同一家搬入托创中心后,吃住有了保障,他母亲成为了中心扶贫车间工人,不仅方便照顾瘫痪的父亲,每月还有1900多元的收入。大学毕业的辛宝同在中心办公室工作的同时,还成了残疾人电商创业协会的带头人。

据记者了解,辛宝同带领他的电商协会团队,已经实现了2000余万元的营业额,创收400多万元。辛宝同不仅实现了自我脱贫,更带动了一批有志残疾人青年一同加入创业的队伍,帮助大家一起实现梦想,把残疾人成为社会的负担变为彰显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社会榜样。

而在托养中心,还有很多像辛宝同一样的残疾人,他们不光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更是从经济和精神上实现了双向脱贫。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