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房企公益之路 | 华侨城:打造产业扶贫的“黔东南样板”

作者:华章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24 08:13:31

摘要:​“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

​房企公益之路 | 华侨城:打造产业扶贫的“黔东南样板”

三穗县寨头村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

“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

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华侨城集团(以下简称:华侨城)已与黔东南州天柱、三穗两县结成对口定点帮扶关系长达17年。多年来,华侨城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因地制宜,以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激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今,以天柱油茶为代表的种植业,以三穗鸭、寨头村大闸蟹为代表的养殖业,以非遗苗绣为代表的文创产业等等一系列独具苗乡特色的产业,帮助当地人鼓起了钱袋子、铺平了小康路,一幅幅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乡村美景,尽显两县脱贫摘帽奔小康的蓬勃生机。

因地制宜,用产业发展敲开致富之门

天柱县栖凤油茶生态园示范基地,30多万亩连绵起伏的油茶林,这里不仅是天然的旅游观光胜地,还是华侨城帮扶当地产业致富、年产值超1亿元的“希望林”。

华侨城2xiao.jpg
贵州省黔东南三穗县台烈镇寨头村全景

华侨城3xiao.jpg
三穗县“林开花”野生五倍子蜜

“以前从没想过我们这个山窝窝里的地会有人租,更没想过我们不仅可以收土地资金,还能拿到分红,在地里继续套种其他农作物来增收,有些村民还去油茶园里打工,大家手头上多少有了点积蓄。真没想到,山上的油茶树竟变成了我们的‘摇钱树’。”当地油茶种植户李老汉开心地说。

产业帮扶是具有造血功能的首选工程,产业兴旺能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在多年对口帮扶的实践中,华侨城积极探索“摘帽—脱贫—致富”可持续帮扶模式,选择地域支柱产业打造“一县一品”龙头产品,用产业为当地百姓敲开致富之门。

立足天柱县丰富的油茶资源,华侨城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开展资金扶持,并为当地提供农用物资及技术支持,着力解决了原来的油茶品种老化、培育期漫长、产量极低等难题。

相比其他农作物,油茶是一项耗时颇久的种植项目,丰产期限五年,盛产要八到十年,产出前期三到四年如何平衡管理投入是必须跨越的一个难关。在华侨城扶贫团队的指导下,油茶生态园基地将产业链延伸到发展油茶林下养鸡、养牛,实施油茶林下套种中药材、农作物等方面,促进林下生态经济发展升级,走出一条循环农业的产业之路。如今,油茶已经成为天柱县的支柱产业,带动当地4.6万户15.6万人增收。

选择支柱产业、打造龙头产品仅仅是产业致富的第一步。科研、加工、品牌、市场……全产业链上的诸多环节决定着这条产业致富路能否走的长远。

2018年5月,油茶生态园基地开始建设占地145亩的油茶精深加工厂,推进油茶全产业链建设。集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品牌展示、物联网、电商平台、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大健康油茶山庄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3.2亿元,将有效帮助当地实现产业增收、产业致富。

天柱县栖凤油茶生态园示范基地项目只是华侨城产业扶贫的一个侧影。立足三穗资源禀赋,华侨城开发了三穗鸭产业扶贫项目,将其打造成为贵州省龙头产业,并带动商品蔬菜、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从资金支持迈向产业扶持,华侨城因地制宜,多个产业扶贫项目在西藏、四川、云南、广东等地顺利落地,实现了当地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进化升级。

品牌渠道“两翼”并举,做强产业终端

要实现产业市场终端的做大做强,“品牌”和“渠道”必须“两手抓、两手硬”。今年以来,华侨城开拓消费扶贫新阵地,以直播带货、进驻“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侨城汇”开设线上扶贫专区等多种渠道帮助天柱、三穗两县解决农特产品滞销问题。同时,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华侨城积极探索扶贫产品品牌化发展路径,从资源嫁接、产品创新、品牌营销等多个维度发力,以全线营销的创新模式开展帮扶工作。

华侨城4xiao.jpg
三穗县苗兴绣花厂工作场景

“现在本地绣娘的工资最多的一个月有4000多元,我们工作室接到订单后就分给她们绣,既帮她们增加收入,还不影响她们在家照顾家人。”来自贵州三穗的苗绣非遗传承人万妹度在第八届中国慈展会上接受采访时说道,“华侨城帮我们打开了销路、打响了品牌,现在基本不用愁绣品卖不出去了。”

在三穗县,华侨城以苗绣为载体,建立“寨头苗绣”刺绣加工和培训基地,推动“寨头村苗兴绣花厂”投产运营,携手广州君子优品电子商贸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万妹度”非遗苗绣文创品牌,帮助三穗苗绣走向杭州、香港、台湾等地,并远销英国、美国和东南亚国家,让三穗苗绣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华侨城1.jpg
“百县百品央字号”暨“小新带货”融媒体扶贫行动

品牌代表着品质、标准、效益,“无品牌不产业”已成为时下市场的共识。30多年来打造了诸多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文化和旅游品牌的华侨城深谙此理。除了“万妹度”非遗苗绣文创品牌以外,“三穗鸭”、“金秋梨”、“秘境庄园”玉红桃、“林下拾堂”猴头菇、“水姑妈”咸鸭蛋等十余个华侨城参与打造的文创、农创品牌“遍地开花”,让当地的农产品实现了品牌溢价,激活了产业扶贫的内生动力。

“未来,我们还将从在地农产品的产销定制模式、融合跨界品牌为在地农创产品背书、结合企业经营需求联名开发新产品、合作推动景区酒店二消产品迭代、以私域流量为基础研发全新产品这五个方向,开始全新的营销尝试,帮助更多的黔货‘出山’。”华侨城派驻三穗县挂职的扶贫干部张大磊表示。

回望过去17年的定点帮扶,华侨城一直把发展产业摆在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调动聚合各方资源,推动贵州黔东南州发展产业,同时十分注重产业规模的形成、链条的拓展、体系的完善,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贫苦户实现增收。

如今,天柱、三穗两县如期脱贫摘帽,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两县人民来到了奔小康的新起点。站在这个新起点上,华侨城创新扶贫思维、深化帮扶力度,提出“六个迈向”——从帮扶脱困迈向乡村振兴、从资金支持迈向产业扶持、从消费扶贫迈向全线营销、从帮扶两县迈向全州全域、从人才培训迈向挂职培养、从简单帮扶迈向全面战略合作,确保摘帽不摘责,携手黔东南州的人民朝着发展、致富的新目标迈进。(文/华章)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