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世联行创始人陈劲松辞去董事长职务,管理层换血“大横琴化”

作者: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20 12:25:06

摘要:引入国资珠海大横琴之后,世联行创始人陈劲松再一次交出了手中的权利,其掌握了28年的世联行正在“大横琴化”。

世联行创始人陈劲松辞去董事长职务,管理层换血“大横琴化”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陆肖肖 北京报道

引入国资珠海大横琴之后,世联行创始人陈劲松再一次交出了手中的权利,其掌握了28年的世联行正在“大横琴化”。

在世联行的官网上,企业介绍已经变成了“世联行,1993年成立于深圳,是境内首家登陆A股的房地产综合服务提供商,为大横琴集团首个上市平台。”

9月19日,世联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收到董事长陈劲松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陈劲松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但仍为公司董事。公司选举董事胡嘉为公司董事长,选举陈劲松为公司联席董事长。据了解,胡嘉是现任珠海大横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除了董事长外,此次人事变动中还包括公司财务总监一职。公司公告显示,原财务总监王正宇已申请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聘任薛文为公司财务总监,履行公司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职务。而任薛文的现任职务是珠海大横琴置业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

管理层大换血

世联行的董事会也已经大换血。9月1日,世联行公布了董事会最新的变动,此前的公司董事王正宇、钟清宇、郑伟鹤、独立董事傅曦林、杨毅已经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新的董事则是珠海大横琴集团有限公司提名的,胡嘉、田伟、邓峰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郭天武、马志达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其中,胡嘉、田伟、邓峰均为珠海大横琴集团高管。至此,大横琴在世联行董事会的9名董事席位中已经占据了5个。

早在8月份,陈劲松就已经让出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世联行的控股股东世联中国将世联行2.85亿股股份(占世联行股份总数的14%)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大横琴。至此,大横琴拥有表决权比例增加至29.90%,成为公司单一拥有表决权比例最高的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珠海市横琴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对于世联行和大横琴的合作,陈劲松在8月份写给《致世联行同事和投资者的信》中写道:“正是基于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认同和资源的战略协同,世联行和大横琴走到了一起,这是世联行自创立以来与IPO同等重要的大事,无论在发展融资,还是业务标杆树立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制度安排,实现国企背景,民营机制,专业团队的愿景。”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公司控制人的变更肯定会对公司发展产生影响,毕竟掌实权的人的想法不一样,可能会对公司发展的轨迹有一些修正或者变动,但总体来看大方向不会特别大的跑偏,结构上估计会有一些相应的调整。”

三季度业绩预亏

获得公司控制权之后,大横琴开始向世联行注资。

9月19日,世联行公告称,为满足世联行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提高融资效率,大横琴拟向公司提供5亿元人民币借款,借款有效期限2年。公司可以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在借款有效期及额度范围内连续、循环使用,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世联行发展物业管理、商业管理等资产管理业务。本次借款有利于充裕上市公司流动资金,对公司存量业务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至于世联行未来的转型方向,世联行相关负责人在此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大横琴是大湾区建设的排头兵,大横琴和世联行进行合作,其实是基于战略协同,双方在资源各个方面进行协调互补,比如产业资源、平台资源等各方面进行业务布局,在湾区内进行推动发展,对双方都有好处。

此外,近期世联行还计划进行股票回购,将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7.40元/股,拟全部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但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是世联行今年以来接连亏损的境况。其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1月1日至9月30日,世联行预计的经营业绩为亏损,前三季度累计亏损9000万元–4500万元。原因是报告期公司交易服务积极铺排扩大直销、分销业务,前期成本投入增加;年初疫情影响代理销售业务,第三季度结算的代理销售业务收入同比减少;金融服务业务继续聚焦于为交易服务业务场景提供助力,主动控制规模、严控风险,并适度实施疫情关怀政策,本期收入同比下降。

业绩接连亏损的世联行目前面临着行业的巨大挑战,传统代理业务逐渐式微。一位房地产行业资深从业者在其朋友圈表示,中国最厉害的代理行业企业,正在面临着毁灭性的打击,这背后是二手房经纪公司兴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针对此次董事长变更的影响,公司三季度预亏的应对措施等,《华夏时报》记者已经将问题发给世联行,但截至发稿,并未获得回复。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