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高层一周两次会议布局双循环 经济发展大交通体系堵点亟待打通

作者:杨仕省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1 18:33:35

摘要:“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现代智能流通体系,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资深经济学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与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博雅产学研科技发展院副院长兼高级研究员邱仰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高层一周两次会议布局双循环  经济发展大交通体系堵点亟待打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9月9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深刻指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短板,为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此次会议强调,要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主要环节,而流通环节是连接起生产和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关键,包括交通物流、支付结算等诸多内容。

同在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要加快推动5G网络、物联网等优先覆盖核心商圈、交通枢纽,建设千兆城市,加快农村商贸流通数字化升级。

“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现代智能流通体系,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资深经济学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与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博雅产学研科技发展院副院长兼高级研究员邱仰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要从智能化高度、结合高铁物流和航空物流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冷链储藏体系、应急物流体系等方面统筹推进硬件和软件建设,建设现代智能流通体系。”

“要稳固好传统消费的同时,鼓励发展以网络购物和网上服务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补齐交通运输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等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诸多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化产品,进而填补因经济停滞而出现的国际产业链高端空白。

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

时至今日,中国的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截至2019年中国公路总里程数484.6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7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14.1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23个国家物流枢纽正在加快建设。

2020上半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流通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畅通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有力保障了全国各地支援力量和救援物资奔赴抗疫一线,而线上购物、智能配送、电子支付等新业态,有效维持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由此可见,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上述高层会议指出,要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竞争政策作用。

今年消费受到疫情较大冲击,成为经济恢复的薄弱环节。

上述高层会议就此指出,基于网络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支撑了新型消费逆势快速发展,且潜力巨大。要打通制约经济增长的消费堵点,鼓励市场主体加快创新,更大释放内需,增强经济恢复性增长动力。

本报记者梳理获知,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

“该方案聚焦6大重点领域,明确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可以分解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经济社会运行的本质上是这四个环节的不断循环。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以来,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无论是国内循环还是国际循环,归根结底需要畅通上述四个环节的动态循环。”9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蔡跃洲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蔡跃洲看来,古往今来,经济循环都伴随着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传递和流转。农业经济时代,三者的流转特别是物质流和信息流的基本上是同时完成,信息流很长时间都是物质流的伴生物,例如古丝绸之路打通东西方商品贸易渠道的同时也带来文化、技术等信息的传播交流;工业经济时代,电报、电话等通信技术的诞生,使得物质流和信息流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分类;数字经济时代,以互联网、3G/4G/5G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商业化应用,物质流和信息流的分离愈发明显。

“数据处理和传输效率的提升,带来了信息流传递的加速,进而带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整体循环的加速。”蔡跃洲告诉本报记者,通过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和深度融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国将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国市场不断做大做强,不断释放新的发展潜力。

大交通体系堵点亟待打通

上述会议还指出,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比如,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能力不高,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与产业园区布局统筹不够,供应链弹性不足、产业链协同不强、物流业制造业联动不足,流通费用占GDP的比例仍然较高,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完善。诸种原因造成流通体系与生产、消费等环节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程度不足,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循环的加速流动。

在邱仰林看来,目前的现代流通体系有以下特点:“第一,现代化程度不高;第二,行业企业小而散,90%是中小企业;第三,组织化网络化的大型企业较少;第四,大量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第五,基础设施有短板,对接国际、服务高附加值的航空运力不足,专业化的物流机场极少,包括5G在内的新基建软件配套亟待加强;第六,市场体系不健全,一些制度性短板亟待弥补,一些区域性壁垒需要消除。”

“就交换环节而言,它是物质流循环流转的关键节点,而实物的转移必须依赖于商品物资流通体系。相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爆发式推广应用,物资流通体系的升级步伐明显滞后,由此形成信息流和物质流流转速度的失衡,进而制约国民经济整体循环速度的瓶颈和短板。9月9日,中央财经财经委员会第8次会议专门研究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核心正是在补齐这块短板,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包括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物质技术基础。”蔡跃洲说,新世纪以来,我国在高速公路、高铁、港口、民航等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已经形成覆盖全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中国的现代交通体系还不够完善,大量的高铁都在东部,中西部的高铁比较少,以湖北为例,真正的高铁是京广线和现在的汉十高铁。”9月10日,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交通体系一是要广覆盖,二就是要连成网,三就是要多式联运。

“应该把这方面的短板补上,能够广覆盖,连城网,多式联运,湖北再过四年到五年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从西安到到十堰的高铁350公里可以通,郑万高铁可以通,沿江高铁、长江高铁也都可以通。十四五规划应该是现代交通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叶青说。

“当下加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为交通运输体系的数字化改造升级提供难得的契机和有力支撑。”蔡跃洲告诉本报记者,随着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瓶颈将不断突破,国民经济各环节的循环将更为高效和畅通。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