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海信40年:技术上的“冒险派” 经营上“稳健派”

作者:郑过清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2-28 10:25:04

摘要:海信40年:技术上的“冒险派” 经营上“稳健派”

 

     对于旨在“立信百年”的海信集团来说,现在已驶进了公司发展的“快车道”。和中国30年改革开放同步,思进思变的海信交织着技术上的“冒险”和经营上的“稳健”,成为一个激进和稳健的完美结合体。
    同时,为谋求更长远的发展,海信还推行股权激励计划。公开信息显示:自2001年至今,经过青岛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海信开始研究激励机制,构架了一个中长期的包括股权激励在内的组织架构。经青岛市国资委、国家国资委、中国证监会等主管部门审批通过的海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旨在使海信管理层和骨干员工的长期利益与广大股东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现在看来,它正产生着预计中的积极效果。

技术“冒险” 敢于亮剑

    2005年6月 16日,海信历经五年时间成功推出了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了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
    在“中国制造”广泛进入国际市场却遭遇越来越多技术壁垒的21世纪,“信芯”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可谓壮举。它使中国年产量7000多万台的彩电从此结束了无“中国芯”的历史!一直处于电子业制造末端的中国企业借此有了信心进入“充满知识和智慧”的产业链上游领域。
    更高的荣誉则来自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支持。当年的7月1日,温家宝总理为此题词:“立足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企业才有生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企业才有竞争力。”
    “信芯”让人们对海信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它不仅是技术的“偏执狂”,更是技术的“冒险家”。
    因为,当时业内有个说法是“不研发芯片是等死,研发是自己找死”。因为芯片研发不仅是技术难题,也是投入难题,每一次实验,都要好几百万的投入。况且,2000年时,正是全球半导体行业最低迷的时候,连业界的领导者都很迷茫,不知何去何从,忙着裁员节流、出售某些业务部门。就是在萧条的大环境下,海信决定进军集成电路行业;并且承担项目研发的工程师们还是一些初出茅庐的新秀!
    对于此项大冒险的决定,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有他自己的战略上的解释:“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基础与核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中国原来一年七千多万台彩电,没有一个核心芯片用的是中国自己的,我们清楚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就永远没有选择产品的权力。”
    回顾海信的40年,这次冒险并非偶然,其早在80年代就种下了技术“冒险”的基因。1983年,青岛电视机总厂(海信集团前身)引进国外彩电生产线,公司就认为,引进就要引进最好的,顶住了巨大压力以高于当时一般生产线的4倍的价格选择了世界一流的生产线。通过消化和吸收,1985年4月,海信实现了第一次腾飞,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全省电子业、全国电视业第一名。
    继“信芯”之后,海信的技术“冒险”就未曾间断。
    2005年,海信推出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矢量变频技术,不仅打破了日本企业对中国长达8年的技术封锁,而且在冰箱等产品上成功应用。
    种种质疑声中,2007年,海信率先研制出了中国的彩电液晶模组,并建成了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打破了我国液晶模组几乎全部依赖外企的现状,破除了无数人的怀疑!
    多媒体领域,2008年海信推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世界最薄LED液晶电视并批量上市,成为当时全球能够批量生产LED背光源液晶电视仅有的3家企业中唯一的中国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海信创建了全球第三大智能交通标准体系;成为全球第一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自主研发并成功制造10G  PON光电转换器件的企业……技术“冒险”成果的不断涌现,推动着海信集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延伸,在海信几个跳跃性发展的阶段,起了关键的作用。
    周董事长经常讲,“技术的海信,也就意味着:没有技术,海信成不了名牌;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没有知识产权这个DNA,百年海信就只能是个梦想。

稳健经营  健康至上

    与技术上的“冒险”相比,海信给人们更多的印象却又是稳健。
    稳健才是海信的企业文化和生存观。多年来,海信始终坚持稳健经营、利润比规模重要、健康比盈利重要的经营理念。
    海信的稳健经营体系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稳健财务。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似乎不足以成为一个企业的经验,但这恰恰是周厚健对财务工作最最严格、基本的要求。
    在海信有规定:下属公司如果出现做假行为将被严惩。仅仅因为“在某月的账面上做了2000万元的应收账款”就免掉了一位总经理,因“将应该核算在5月发生的1000万元费用递延算到了6月的账上”公司的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就均被罢免,海信此后对这类问题的把控相对简单有效,与这两例事件的处理大有关系。
    海信还以制度保证不欠款。“我个人认为,拖欠供应商的资金,尤其是大额拖欠,是最大的造假。这虽不是具体数字的造假,但却虚假反映了企业的规模和能力,造成事实上的整体的假相,比数字造假更严重,会给企业未来埋下巨大的风险。”周厚健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海信就要求各公司不得合同外拖欠货款。即使收购科龙后,海信科龙面对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也努力做到了在过户后不到一年就向供应商承诺,严格履行合同的付款条件。
    “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占用”是海信稳健财务管理中另一个有典型意义的思想体现。 “加速资金周转一方面能杜绝应收账款中的潜亏,另一方面能不断提高运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经营越来越健康”。周厚健的这句话一下子诠释清楚了海信“稳健”的真谛。
    在做产业投资和技术投资时,海信始终围绕一条主线—— 代表高新技术前沿的3C领域进行相关多元化,以此做大做强主业,同时也降低了投资风险。
    做长期投资决策时,首先要分析如果投资失败,企业能否承受,而不是先分析该项目的获益有多大。这才是海信高层首先考虑的。比如,2005年8月,海信直接收购科龙的计划受阻,科龙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危机,海信面临怎么救科龙的难题。救就要注入资金,可是,海信能否成为科龙股东尚是未知数,注入资金直接被银行和供应商划走怎么办?此项投资如果血本无归,对整个海信影响到何种程度?
    于是,海信创造性地提出了“代理销售”的模式:海信拨给科龙资金促使企业运转,形成产品后必须在海信的营销渠道中卖,形成的应收账款是商家欠海信的,形成的产品也是海信的,这样可以保证一旦科龙出现异动,尽可能多地保证海信3.01亿元资金的回收。
    此外,为防范投资新领域的风险,海信通过寻找技术和资金上的合作伙伴,保证投资快速收回,来降低投资和财务风险,海信日立的商用空调项目、海信新近与惠而浦的合作都是个中佳话。
    海信认为,决策风险是最大的经营风险。为了提高集团重要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决策效率,海信不断总结完善,制定了“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就重大事项的范围、议事流程作出了详细规定,以保证企业谨慎处理各项决策,踏实地付诸行动。
    “稳健经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少犯错误,不犯大错误。”周厚健说,“1992年以来,海信不敢说没有错误,但大错误没范过,决策性的错误没范过。行业内不少大企业,短时期内的发展速度曾比海信快,但到今天来看,以十几年的时间段看,它们没有海信发展快。”
    不仅如此,海信多年技术积累形成的能量和稳健经营积聚的实力,在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更加高效地释放,使其成为为数不多的“化危为机”之智者:2009年1-11月,海信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5%,利润较同期成倍增长。在中国消费类电子、家电行业出口整体下滑的情况下,海信的海外销售收入,连续5个月实现同比超过30%的增长,“海信”自主品牌出口连续10个月大幅增长,在澳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销售稳步上升,在重点区域已跻身当地一线品牌。
    海信的出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探索。不久前,周厚健收到来自美国CEA的官方邀请,其将作为中国受邀第一人于2010年1月在美国CES展的全球高峰论坛上做关于新兴市场的技术和产品的主题演讲,同台演讲的嘉宾有微软、诺基亚、Intel等企业的首席执行官。
    海信的未来,周厚健更是明确提出,“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海外,国际化品牌战略是海信安身立命的根本,未来15-20年是海信后来居上、大胆赶超的关键战略机遇期,实现从引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成为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并表示,将以海信历经40年创新发展的积淀而形成的“技术、质量、诚信、责任”的八字真经铸造“百年海信和国际名牌”!郑过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