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购置税减免能否拯救新能源车市?

作者:于建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3-19 18:15:24

摘要:目前阻碍新能源市场发展的不是新能源车的价格问题,更多的是基础设施的配套,技术的成熟度,安全以及售后服务等问题。

购置税减免能否拯救新能源车市?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建平 北京报道

受补贴退坡的影响,2019年新能源车市踩下急刹车,同比下降4%至120.6万辆,距离年初预测全年销量160万—170万辆相去甚远。

3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三十批)。本批次《目录》包括321款车型,涉及77款纯电动乘用车型和20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型。北汽、上汽、比亚迪、江淮等多家自主新能源车企的多个车型被列入目录,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中国制造的特斯拉Model 3也入列其中。

业内有分析认为,目录的颁布或将对目前销量严重下滑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市场压力将持续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2020年1月,新能源车的销量仅为4.1万辆,同比下滑幅度高达57.9%。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951辆和12908辆,同比分别下降82.9%和75.2%。

新能源车销量惨淡的背后,是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大幅退坡。

曾经,在政策和补贴之下,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一路高歌猛进。201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仅0.8万辆,此后的7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并在2018年产销数据超过125万辆,达到峰顶。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国家和地方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总额超3000亿元。仅2017年5月—2019年3月,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审核情况公示的国家补贴就有624亿元之多,在此期间获得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的企业超过100家

2019年7月,总体退坡幅度超过50%的新补贴标准正式实施。从2019年8月起,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出现同比下滑,并一直持续至今。

中汽协官方预测,受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影响,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将面临较大压力,形势极大可能不会好于2019年。

业内呼吁补贴退坡暂缓

伴随着新能源销量的断崖式下跌,业内纷纷呼吁优化并延续新能源补贴政策。1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出席某论坛时曾表示,2020年7月1日以后,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再继续退坡,并且双积分修正案将于近期发布。有知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补贴或延长至今年过后。目前,中汽协也在建议优化延续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有观点认为,将2020年后新能源补贴退出的计划延迟,对维持新能源市场发展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补贴暂缓退坡是一个合理的举措。“目前车市还没有完全恢复,整个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而且中低端新能源车企业受到严峻的行业竞争压力。对新能源车补贴延期,对于自主品牌发展有较好的稳定和缓冲作用。”

“近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受到了经济增速放缓、财政补贴退坡、疫情传播等的影响而出现了大幅下滑。由此,业内对延长国补、重启地补、放宽限购的呼声强烈,所以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政策救市。”新能源汽车独立研究员曹广平表示。

同样有反对的观点认为,如果一味地依靠赖政府的补贴活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无法长期、稳定地发展。与其不断地对新能源车企进行补贴,倒不如取消补贴政策,让市场优胜劣汰,留下有能力存活的企业,这样才能让新能源汽车产业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政策需完善

那么,促进新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有业内人士认为,最落地的政策就是更多地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月13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向各省市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 提出,鼓励使用绿色智能产品,落实好现行中央财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政策,加快完善机动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回收网络。从《意见》中不难看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态度。

对于已经公布了多个批次的《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有消费者表示:“目录的意义在于让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车的时候有效降低成本,对于刺激消费有一定的效果。”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仅仅依靠减免购置税对新能源车市的刺激作用是有限的,更应该提高新能源车使用便利性、继续加大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及宣传等。”上述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阻碍新能源市场发展的不是新能源车的价格问题,更多的是基础设施的配套,技术的成熟度,安全以及售后服务等问题。

编辑:孙斌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