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监管利剑 | 行业巨头财付通收罚单 第三方支付反洗钱任重道远

作者:杨仕省 陈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3-11 18:53:12

摘要:2020年开年至今,反洗钱严监管态势依旧未曾松懈。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已收到10张监管罚单,共计9家机构累计被罚没4671万元,而其中涉及到反洗钱问题被处罚的金额高达4411万元。

监管利剑 | 行业巨头财付通收罚单 第三方支付反洗钱任重道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见习记者 陈奇 深圳报道

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反洗钱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巨头机构也不免栽了跟头。

作为微信支付、QQ钱包的运营主体,3月6日,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财付通”)收到了由央行深圳中心支行开出的反洗钱罚单。

罚单信息显示,因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照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财付通被处以罚款40万元;同时,按照央行针对反洗钱违规的“双罚”(罚机构、罚责任人)原则,财付通风险控制部可疑交易监测中心副总监周治明,因对财付通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周治明被罚款人民币2万元。作出上述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是2月27日。

对此,财付通公关部门负责人回复《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就公示指出的问题,财付通已于发现时第一时间完成了整改。后续,财付通将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继续加强合规工作。”

事实上,支付机构因反洗钱违规受罚已成行业普遍现象。仅在2019年12月,便有包括合利宝、瑞银信、天下支付在内的8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因反洗钱问题被罚,合计被罚金额达1758万元。

2020年开年至今,反洗钱严监管态势依旧未曾松懈。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已收到10张监管罚单,共计9家机构累计被罚没4671万元,而其中涉及到反洗钱问题被处罚的金额高达4411万元。

支付机构反洗钱工作不容忽视

无论从罚单数量、还是罚金数额来看,央行对于支付行业的反洗钱监管正在不断加强。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整体趋势来看,对于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收单领域、反洗钱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仍将是重点。但是,随着2019年断直连、备付金全额上缴、支付的双向开放等,接下来与跨境相关的外汇、跨境反洗钱或将成为阶段性重点。”

洗钱一直是国家重点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去年,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针对反洗钱工作,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2019年2月21日,银保监会发布2019年的第1号令《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2019年6月施行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85号文)则是对支付机构反洗钱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支付机构不得直接或变相为互联网赌博、互联网销售彩票平台,非法外汇、贵金属投资交易平台,非法证券期货类交易平台等非法交易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要加强账户实名制管理、转账管理和特约商户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另外,2020年央行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进一步加强反洗钱协调机制建设,继续强化反洗钱监管力度。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往的反洗钱工作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主角,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出现和发展,支付机构如今也站到了反洗钱的一线阵地。

实际上,这一角色的变化是支付机构本身的业务性质所决定。黄大智向本报记者指出,“第三方支付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这当中当然也包括不法分子。支付业务交易无时间、空间限制,客户身份识别不到位、交易记录可追溯性较差的缺陷,都为洗钱犯罪提供了良好的滋生空间。”

支付业务是金融服务创新产品,大量运用新技术、新架构,导致反洗钱技术手段落后于业务创新速度,且由于支付业务的复杂性和即时性让反洗钱工作的时效性很难保证,只能在事后进行分析判断。

一言以蔽之,支付业务的种种特性均满足洗钱犯罪分子的需求,这也是央行等金融监管部门日趋重视第三方支付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关键因素。

支付机构反洗钱能力普遍不足

相比于银证保等传统金融机构,普遍“道行尚浅”的支付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上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黄大智表示:“与上述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第三方支付机构出现的时间更短,在反洗钱工作上的建设更薄弱,互联网支付的性质也使得反洗钱变得更加的复杂和困难。”

记者了解到,反洗钱的核心是做好客户识别(KYC),一是客户身份识别,二是资金来源及去向识别,资金交易与客户的行业属性、经营收入等特征是否匹配。

对此,支付行业分析师传鹏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相比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反洗钱最大的难点在于在网络上对于客户身份信息难甄别,交易真实性难确定。”

同样,此次财付通反洗钱违规受罚的责任人,时任财付通反洗钱中心高级总监周治明也曾于2018年公开谈到反洗钱工作所面临的三重挑战:自助金融服务快速扩展,加大了用户身份识别难度;网络支付业务普及,增大追踪交易难度;多重账户交易复杂,掩盖了交易真实目的。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针对支付机构反洗钱所面临的压力,腾讯的做法是打造一套智能反洗钱系统,结合移动支付业务的特点,利用大数据和AI来核实用户真实身份、追踪交易路径、识别交易风险,实现智能反洗钱。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以大数据和AI赋能的智能反洗钱系统能否完全取代人工,这其中仍然需要划上一个问号。

“支付机构去建立客户身份信息识别,大额交易、可疑交易报备机制且在反洗钱技术上的研发投入增加了运营的负担,同时法律方面缺少足够法律法规支持和参考以及缺少足够的反洗钱专业人才,也使反洗钱体系建立出现一定困难。”传鹏在接受采访本报记者时表示。

一定程度上,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成为支付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的掣肘。去年4月,公认反洗钱师协会(ACAMS)与中国互金协会签署互金反洗钱合作谅解备忘录,ACAMS执行董事邓芳慧在接受采访时便透露,中国国内公认反洗钱师约有1万名,但行业需求大约在22万—25万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秦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