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风险偏好持续抬升 创业板和虚拟币可能还将继续飞

作者: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1-20 12:03:31

摘要:未来央行的货币政策还是以稳健为主,那么频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将会是2020年货币政策的主题,这些也都提升了境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因此,创业板的上涨和虚拟货币的行情还将延续不短的时间。

风险偏好持续抬升 创业板和虚拟币可能还将继续飞

冉学东

虚拟货币和创业板在过去的一年里走出了牛市行情,新年伊始这个行情还在持续,似有加速迹象。

1月19日到下午14时,虚拟货币,比特币现金BCH、BSV和BTC价格均上涨3%以上,其中,自1月10日至1月17日,短短一周时间,作为一种BSV币价格最高暴涨4倍,市值达到350亿人民币的市值;比特币、以太坊、以太经典在2020开年以来的半个月内,涨幅分别达到20%、23%、64%。孙宇晨的波场币,最近半个月内也上涨了22%。

与此同时,创业板指数在2019年涨超40%,而2020年开年半个月上涨大约160各点,上涨了9%,远远跑赢大盘。

创业板怎么会和虚拟数字货币的走势如此雷同呢,根源在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演变,导致了风险偏好的上涨。

2018年让风险偏好出现了一个转折性的变化,从2019年开始,此前许多不确定都已经开始消失,而货币宽松还在进行中,风险偏好将继续抬升,创业板和虚拟货币的行情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分析人士认为,从市场角度看,目前国际上虚拟货币的炒家往往与中国A股的年轻高风险偏好的散户投资者重合,他们的投资偏好和操作理念也是相同的,创业板上涨和虚拟货币的牛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

但是从整个全球主要是国内的经济环境而言,尤其是风险状态而言,2019年以来风险持续处于收敛状态,信用状况开始改善。从去年年初以来到目前,这种状态还在继续深入,对未来的乐观预期更加浓重,这提高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加强了做多热情,尤其是概念性题材性的投资品种,更受他们的青睐。

中国提出去杠杆是在2015年,但是此后的两年宏观杠杆率还是上升的,截至2017年末,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48.9%。中国宏观杠杆率高主要体现在非金融企业部门,非金融企业中,又以国企杠杆率最高。直到2018年资管新规真正实施,宏观杠杆率才稳下来,甚至稍有下降,不过这次的去杠杆,让经济感受了一下去杠杆的厉害。

因为民营企业的融资主要是通过影子银行的非标融资,资管新规主要就是要去影子银行,这次去杠杆主要是民企受影响最大。Wind数据显示,2018年5月民企净融资额为-131.12亿元;6月净融资额仅微增188.47亿元,较上年的576.00亿元大幅减少;7月民企净融资额又转为负值,为-205.66亿元。民企的经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2018年12月28日是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收盘时全年下跌24.59%,创业板指数下跌28.65%。

虚拟货币的代表比特币在2018年也出现暴跌,以2017年最高点2万美元起计,比特币跌破5000美元,相当于在2万美元腰斩之后、再次腰斩。其他主流币种的下跌也是非常夸张。

到2018年年末,政策的风险发生根本转变:从去杠杆到稳杠杆,拯救了市场。央行于2018年召开的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上也表示,“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并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也被普遍解读为2019年货币政策将更加宽松。

2018年四季度,民企融资问题受到空前重视。中央召开民企座谈会,国务院、相关部委到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先后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大民企融资力度,化解股票质押风险。

这是从去杠杆到稳杠杆的标志,这也是2018年创业板和虚拟货币牛市的基础。

到了2019年年末和今年年初,经济的发展更深一步的将风险进一步稳固,表现在美国经济出现复苏,欧洲经济也出现一定程度的稳定,英国脱欧进程逐渐进入尾声,而美联储开启再加息进程尚需要一段时间。这时美国反而进一步扩表,在市场上大量接纳美国国债释放现金流,从目前看还没有停止的迹象,这保持了全球流动性的宽松。

从国内看,中美贸易战停战,第一阶段协议签订,可谓全球风险之锚确立,直接提升了风险资产的定价,提高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从国内经济看,下行压力尽管很大,但是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变小,房地产交易被锁死,股票在低位,影子银行治理告一段落,P2P行业的风险释放到尾声,尤其是信用债刚性兑付打破,常态化的违约机制已经建立等等,这些都让风险发生概率大大降低。

同时,未来央行的货币政策还是以稳健为主,那么频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将会是2020年货币政策的主题,这些也都提升了境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因此,创业板的上涨和虚拟货币的行情还将延续不短的时间。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